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9, 2] 醉状态患者的苏醒, 可在术后立即使用 ; 另外, 本品
! 临床应用 [# $ %] 用于缓解术后痛和癌痛。 !"# 适应证
[9] 对氟比洛芬酯注射 !"! 安全有效性 日本 45%678# 液进行了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 以肌内注射的酮洛芬
为对照。结果显示: 在开腹手术后疼痛的 203 例患者中 有 9:’ 例 (’9;3/ ) 疼痛得到了改善或显著改善; 20: 例 癌症引起的中重度持续疼痛患者中有 9:+ 例 (:<;</ ) 症状改善或显著改善; 效果与酮洛芬相当。术后镇痛 起效时间约为用药后 9+ %#=, 持续时间超过 05; 癌症止 痛起效时间多在用药后 0,%#= 内, 持续时间可达 <5 以 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在所有使用氟比洛芬酯的 只有 2; </ 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为胃肠 9 ,><例患者中, 道反应如恶心、 呕吐、 腹泻和神经精神症状如发热、 嗜 睡、 畏寒, 个别患者出现注射局部的反应如皮下出血和 注射部位疼痛。有 9/ 的患者出现 ?@A, ?BA 或 C)D 值 异常, 还不能确定与用药是否有关。 我国也于 2,,0 年对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术后 疼痛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 结果显 示, 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总有效率达 对照药安慰剂为 30; </ 。注射氟比洛芬酯后 <>/ , 在 9 1 +5 达 9+%#= 出现镇痛作用, 0,%#= 镇痛效果明显, 到最佳镇痛效果, 作用持续时间可达 :5 以上。不良反 应发生率低, << 例使用氟比洛芬酯的患者中可能与用 [+] 药有关的不良反应仅 2 例 (2/ ) , 分别为恶心和心悸 。 !"% 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的 安全性尚不明确。动物实验未发现明显的生殖毒性, 但由于氟比洛芬酯可分布于胎鼠和乳汁中, 因此应尽
SM7?FJF !=AB?:> =E 6FQ 2BA@J ’110, V=> " #& 6=" $ [!] (’) " 日本藥理學雜志, #$%$, $& ()# * +&" [&] 三浦克朗 " 靜注用鎮痛抗炎藥 ,-.%&の臨床第 # 相試驗— — —單回投 與および反復投與試驗 [!] (/) " 基礎と臨床, #$%$, ’& (/%# * /$#" [0] 百瀨隆 " 靜注用抗炎鎮痛劑 ,-.%&の術後疼痛に對する鎮痛效果 [!] (##) " 基礎と臨床, #$%$, ’& (’#&+ * ’#01"
[#] 氟比洛芬酯, 用于治疗术后痛和癌痛 。与口服制剂
使药效持续时 而增强药效。# 控制包裹药物的释放, 间更长。$ 易于跨越细胞膜, 从而促进包裹药物的吸 收, 进一步缩短起效时间。 氟比洛芬酯是氟比洛芬的前体药, 具有一定的亲 脂性, 将其溶于大豆油中, 利用特殊工艺制成 ,R 载体 制剂。用#0S标记测定发现, 氟比洛芬酯静脉给药后, 微球中的大部分药物从微球向血 ,R 与血浆蛋白结合, 中移行, 被血中酯酶迅速水解, 成为其活性代谢物氟比 洛芬。在大鼠、 猴和健康受试者中均发现, 静脉注射本 制剂后 /L7? 血中即不见原形药物, 只有活性药物氟比 洛芬, 而 ,R 则 迅 速 从 血 中 消 失, 消除半衰期约为 [&] #’L7? 。 健康受试者静脉注射本制剂 /L, (/1L@) 后/T , 血药浓度即达峰值。给药量在 #1L7? #1 T %1L@ 之间 时, 血药浓度呈线性。药物消除半衰期为 /" %M。主要 以羟化物和结合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用药后 0%M 尿 中药物累积排泄量约为给药剂量的 %/U 。连续给药 / 次, 每次间隔 #’M, 最后一次用药后 0%M 尿中药物累积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段砺瑕, 李晓玲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北京 #111%&)
[摘要]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氟比洛芬的脂微球制剂, 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和癌症疼痛, 并且能避免口服制剂的不 良反应。概述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脂微球; 术后疼痛; 癌症疼痛 [中图分类号]3$+#"#; 3$)$"0 [文献标识码]4 [文章编号]#11& * &+&0 (’110) 1$ * 1%/# * 1’
[:] 量避免使用 。
用于癌症疼痛, 除了可作为一阶梯的药物单独使用外,
[9] 还可以与阿片类镇痛药联合使用 , 在不增加阿片类
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情况下, 增加镇痛效果。
[作者简介] 段砺瑕 (9<’+ H ) , 女,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镇痛 药、 戒毒药临床评价。联系电话: (,9,) >2>,903,。 [ 参 考 文 献 ]
[#] 排泄率达到近 #11U , 未发现药物在体内的蓄积 。
相比,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避免局部胃黏膜刺激等不 良反应, 而且起效更快。目前我国已完成此制剂用于 术后镇痛的 期临床研究, 现将其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综述如下。 7 药理作用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由脂微球 ( >7D7K L7IB=JDMFBFJ, ) 和其所包裹的氟比洛芬酯组成。 ,R ,R 是一种以脂肪油为软基质并被磷脂膜包封的 微粒体分散系, 平均直径为 ’11?L, 外膜为卵磷脂, 内层 为软基质油, 其中包裹脂溶性药物 。作为新型药物 载体系统, ,R 对其所包裹的药物的药效主要有 & 个方 面的影响: 使包裹药物在炎症部位聚集, 从 " 靶向性,
[’]
万方数据
— %/# —
S5#=MRM OJ6L=8Y JZ DMF *L6GR 2,,3, ^JY ; 90 DJ; <
中国新药杂志 2,,3 年第 90 卷第 < 期
氟比洛芬到达炎症部位后, 被前列腺素 (!") 合成 细胞, 如巨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摄取, 抑制 !" 的生物 合成, 从而达到止痛作用。动物实验表明, 氟比洛芬酯 具有显著的镇痛、 解热和抗炎作用, 强于酮洛芬 (#$) (#%) 和阿司匹林& !, (#$) 。与喷他佐辛 (镇痛 " &赖氨酸 新) (#%) 相比, 氟比洛芬酯 (#$) 的镇痛作用相似或更强, 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与口服氟比洛芬相比, 镇痛效果相 似或更强, 起效时间更短。此外, 大鼠单次和连续 ’( 给药结果显示,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胃黏膜的损伤作 用比口服制剂弱, 安全系数 ()*+, - .*+,, 引起 +,/ 动物 胃黏膜损伤的剂量 - +,/ 有效剂量) 为口服制剂的0 1 2,
[9] 45%678# 4;B#IJ&D@?K* ILMI8L8N#J= [O] (2 H ; #$% !&’( !)*+% ,)%, 9<<:, 2, 0) P2,0 H 2,’; [2] Q8R5#=GNJ= S; 新型药物载体: 脂质微球 [O] ・ 药学分册, ; 国外医学 (+) 9<<’, 23 P0,+ H 0,>; [0] 酆锋 ; 消炎、 镇痛药— — —氟比洛芬 [O] (9) ; 山东医药工业, 9<<>, 9’ P0+ H 0:; [3] T6L#U8%8 T, V#U8%8 W, ?JU8%8 W, )- .* ;!58L%8XJYJG#X8Y RN6(#MR JZ 8 =J=& [ O] RNMLJ#(8Y 8=8YGMR#X 8=( 8=N#IULMN#X (L6G JZ B[!>0 ; /+0012 3.4’&+(.4’ (2) 5.667+ , 9<><, <0 P:9 H ’0; [+] 徐国柱, 李晓玲, 段砺瑕, 等 ;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中度术后疼痛 的 期临床试验 [O] (<) ; 中国新药杂志, 2,,3, 90 P>3: H >3>; ! [:] *8$#R DE; SY#=#X8Y I58L%8XJ7#=MN#XR JZ ZY6L\#ILJZM= 8=( #NR M=8=N#J%MLR [O] (2) ; 8*+2 97.&:.;14+2)- , 9<<+, 2> P9,, H 993; [’] E#78F8 T, D#R5#=8 T, E8M78F8 D, )- .* ; *JRM&LMRIJ=RM JZ ZY6L\#ILJZM= J= [O] IJRNJIML8N#$M I8#= 8=( M%MR#R 8ZNML I8M(#8NL#X RNL8\#R%6R R6LGMLU ; 8.2 < (9) #2.)6-7, 9<<’, 33 P<+ H <>; [>] E8X5#(8 T, AR6NR6# A, T8=M7J ?, )- .* ; SJ=$6YR#J= ZJYYJF#=G N5M XJ%\#=8& N#J= JZ R#=GYM ILMJIML8N#$M JL8Y 8(%#=#RNL8N#J= JZ M=J]8X#=M 8=( R#=GYM IJRN& [O] JIML8N#$M #=NL8$M=J6R 8(%#=#RNL8N#J= JZ ZY6L\#ILJZM= 8]MN#Y ; <02 < #2)6-7, (3) 2,,9, +, P32+ H 32>; (收稿日期: 2,,3 H ,2 H 2,)
[>] 引起痉挛 ; 另外, 本品与阿司匹林、 双香豆素及普萘 [:] 洛尔也存在相互作用, 合用时需注意调整剂量 。 [#, %] 患有消化性溃疡、 严重血液性疾病、 !"’ 禁忌证 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 严重高血压及对本制剂成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