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陈彬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第二节——同类项。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2,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的加减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
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
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⑵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⑶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⑴在具体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⑵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2、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七年级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创
设
情
境
二
讨论(一)
如图,建筑工人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铺设地面。
请问这个
两个长方形面积怎样表示?
讨论(二)
怎样用代数式表示两种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成的长方形面积?
8n+5n=(8+5)n
以生活实例为
切入点,通过对
简单熟悉的数
量运算,激发学
生学习合并同
类项的欲望,从
而较自然的引
入新课题合并
同类项。
层
层
追
问
引
出
法
则
思考:
⑴ 100t-252t=
⑵ 3x2+2x2=
⑶ 3ab2-4ab2=
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合并同类项:
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法则:⑴系数:各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⑵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分解难度,设计
过渡问题,使学
生能自然的感
受法则的探索
过程。
合
并
同
类
项
的
步
骤
合并同类项一般步骤:
4x2+2x+7+3x-8x2-2
⑴找同类项
⑵合并同类项
例1:讲解
尝试训练一:
⑴ 3x-8x-9x
⑵ 5a2+2ab-4a2-4ab
⑶ 2x-7y-5x+11y-1
以一道例题的
训练为桥梁来
得出合并同类
项的一般步骤。
通过具体练习
让学生初步掌
握如何运用合
并同类项法则。
巩
固
法
则
尝
试
训
练
例2:
求多项式2x2-5x+x2+4x-3x2-2的值,
其中x=0.5
尝试训练二:
求多项式3a+abc-
在比较两种方
法的过程中,体
会合并同类项
对运算的简化
作用
六、教学评价
教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地保证。
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注重知识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但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附】教学流程图:
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