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姓名
汪小勇学生姓名李亿兴教材版本北师大
学科
名称
数学年级9 上课时间2014.04.05(08:00-10:00) 课题
名称
圆的有关证明
教学
重点
圆的切线证明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
一、圆中的重要定理:
(1)圆的定义:主要是用来证明四点共圆.
(2)垂径定理: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垂直关系等等.
(3)三者之间的关系定理: 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圆心角相等.
(4)圆周角性质定理及其推轮: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角、角相等、弧相等.
(5)切线的性质定理:主要是用来证明——垂直关系.
(6)切线的判定定理: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
(7)切线长定理: 线段相等、垂直关系、角相等.
知识点一:判定切线的方法:
(1)若切点明确,则“连半径,证垂直”。
常见手法有:全等转化;平行转化;直径转化;中线转化等;有时可通过计算结合相似、勾股定理证垂直;
(2)若切点不明确,则“作垂直,证半径”。
常见手法:角平分线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隐藏角平分线;
方法一:若直线l过⊙O上某一点A,证明l是⊙O的切线,只需连OA,证明OA⊥l就行了,简称“连半径,证垂直”,难点在于如何证明两线垂直.
例1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D,交AC于E,B为切点的切线交OD延长线于F. 求证:EF与⊙O相切.
变式1 如图,AD是∠BAC平分线,P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A=PD.
求证:PA与⊙O相切.
例2 如图,AB=AC ,AB 是⊙O 的直径,⊙O 交BC 于D ,DM ⊥AC 于M
求证:DM 与⊙O 相切.
变式2、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且∠CAB=300,BD=OB ,D 在AB 的延长线上.求证:DC 是⊙O 的切线
方法二:若直线l 与⊙O 没有已知的公共点,又要证明l 是⊙O 的切线,只需作OA ⊥l ,A 为垂足,证明OA 是⊙O 的半径就行了,简称:“作垂直;证半径”(一般用于函数与几何综合题) 例3:如图,AB=AC ,D 为BC 中点,⊙D 与AB 切于E 点. 求证:AC 与⊙D 相切.
与圆有关的计算典型基本图型:
图形1:如图:Rt ⊿ABC 中,∠ACB=90°。
点O 是AC 上一点,以OC 为半径作⊙O 交AC 于点E ,基本结论有:
图2E
G O F
D
C B A
图1
E
O D C B
A
(1)在“BO 平分∠CBA”;“BO ∥DE”;“AB 是⊙O 的切线”;“BD=BC”。
四个论断中,知一推三。
(2)①G 是⊿BCD 的内心;② ;③⊿BCO ∽⊿CDE ⇒BO•DE=CO•CE=
2
1CE 2
; (3)在图(1)中的线段BC 、CE 、AE 、AD 中,知二求四。
图形2:如图:Rt ⊿ABC 中,∠ABC=90°,以AB 为直径作⊙O 交AC 于D ,基本结论有:
如右图:(1)DE 切⊙O ⇔E 是BC 的中点;
(2)若DE 切⊙O ,则:①DE=BE=CE ;
②D 、O 、B 、E 四点共圆⇒∠CED=2∠A
③CD·CA=4BE 2, BA
BC BD
CD R
DE ==
图形3:如图,⊿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交AC 于点F , 基本结论有:
(1)DE ⊥AC ⇔DE 切⊙O ; (2)在DE ⊥AC 或DE 切⊙O 下,有:①⊿DFC 是等腰三角形; ②EF=EC ;③D 是 的中点。
④与基本图形1的结论重合。
⑤连AD ,产生母子三角形。
图形4::以直角梯形ABCD 的直腰为直径的圆切斜腰于E, 基本结论有:
(1)如图1:①AD+BC =CD ; ②∠COD=∠AEB=90°; ③OD 平分∠ADC (或OC 平分∠BCD );(注:在①、②、③及④“CD 是⊙O 的切线”四个论断中,知一推三)
④AD·BC =
AB 4
1
2=R 2; (2)如图2,连AE 、CO ,则有:CO ∥AE ,CO•AE=2R 2(与基本图形2重合)
图形5:如图:直线PR ⊥⊙O 的半径OB 于E ,PQ 切⊙O 于Q ,BQ 交直线PQ 于R 。
基本结论有:
(1)PQ=PR (⊿PQR 是等腰三角形);
(2)在“PR ⊥OB”、“PQ 切⊙O”、“PQ=PR”中,知二推一 (3)2PR·RE=BR·RQ=BE·2R=AB 2 O
E A
B
C D Q
R P E O B A Q R P E O B Q R P E O B
A Q R P E O
B F
E
D C
B O A BF CG=GD 图1O E D
C B A 图2F A B
C D E
O
O D
C B A 垂线,垂足为M ,MC 的延长线交BP 于D. (1)求证:C
D 为⊙O 的切线;
(2)连BF 交AP 于E ,若BE=6,EF=2,求
AF
EF
的值。
变式1:如图,AB 为直径,PB 为切线,点C 在⊙O 上,AC ∥OP 。
(1)求证:PC 为⊙O 的切线。
(2)过D 点作DE ⊥AB ,E 为垂足,连AD 交BC 于G ,CG=3,DE=4,求
DB
DG
的值。
课堂练习
1、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AB ,AD ∥OC 交⊙O 于D 点,求证:CD 为⊙O 的切线;
2、如图,以Rt △ABC 的直角边AB 为直径作⊙O ,交斜边AC 于D ,点E 为BC 的中点,连结
O C F E D B A O
E D
C
B
A
DE ,求证:DE 是⊙O 的切线.
3、如图,Rt △AB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AC 于点D ,AC 为∠EAB 的平分线。
过D 作AE 的垂线,F 为垂足.
(1)求证:DF 为⊙O 的切线;
(2)若DF=3,⊙O 的半径为5,求tan BAC ∠的值.
4、如图,等腰△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DE ⊥AC 于E.
(1)求证:DE 为⊙O 的切线;
(2)若BC=45,AE=1,求cos AEO ∠的值.
课后小结 上课情况:
课后需再巩固的内容:
教研组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