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业态业种知识要点一、商业业态业种的解释1、所谓商业业态(commercial activities)是指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要,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经营形态。
2、业种是指零售商业的行业种类,通常按经营商品的大类将零售划分为若干个业种,业种强调的是“卖什么”。
国际大型连锁商店从本世纪初发展至今,其业种呈现多元发展,如服装店,鞋店,食品店,药店,书店,五金店等。
二、主要业态诠释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是指多业态、多业种、多店铺的全客层消费场所,多设在市区或城乡结合地带,由专业经营团队系统地有计划开发、管理、运营,向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理想营业面积一般在10万平方以上,空间呈纵向规划。
⏹Shopping mall⏹Shopping center百货商场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按不同的种类和品牌,由若干个专业的商铺向顾客提供多种类、多品种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形态。
包括经营多品种、多门类的综合性商店和大、中、小型综合经营的商店。
综合超市以经营生鲜熟食及民生必需品、日常生活品的全品类商品组合为特色,并以超低价促销及平价销售的综超形态经营,其机制侧重中央采购及营业控管系统,基本有连锁发展战略。
社区超市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的社区型零售商场,主要销售食品饮品、日用品等民生必需品,均采用开架式陈列,统一出口收银。
营业面积300-2000平方米不等,一般开在住宅社区较密集的区域。
仓储超市仓储商场(warehouse store)又称货仓式商场,1968年起源于荷兰,最具代表性的是“麦德龙”(makro),大多选址于郊区交界处;是一种集商品销售与商品储存于一个空间的零售形式。
这种商场规模大、成本低、价格实惠,场内极少豪华装饰,一切以简捷自然为特色。
商品采取开架式陈列,由顾客自选购物,商品品种多、场内工作人员少,既适宜零售购买又适合批发销售。
专业市场以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业态,并且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相适的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某大类商品的选择需求的零售型态,比如家居市场、电脑商城、通讯商场等。
如红星美凯龙。
精品广场以经营国际一线、二线服装、箱包、皮具、饰品、鞋帽、手表……重视产品质量及品牌,又称“质贩”卖场;多为高单价国际知名品牌,选点多在一级城市市中心精华地段,对物业品质及购物环境要求极高,锁定金字顶端客群。
名品折扣店又称奥特莱斯(outlets),专指由销售过季、下架、断码名牌商品的商店组成的购物中心,因此也有称为直销购物中心。
批发市场指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
所谓再销售者是指二次及其以下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所谓产业用户是指从事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营利性组织;所谓事业用户是指不以再销售为目的,而是为了业务或事业上的需要购买设备和材料的非营利性组织。
商业街是指为数众多的零售商店集中在一个区域内,以一定的规模和规律,形成带状的商业群体。
商业街不同于商业区(组成城市地域的基本街区),也不同于商业圈(特定商业中心及其影响的地域范围),商业街地处城市中心,各类商品群集,顾客既能买到所需商品又能在此品尝风味食品、享受综合服务。
住宅区底层商业就是在高层住宅的第一、二层以商铺形式对外出售出租的业态,既解决了小区的商业配套,又提升了产品的商业价值,是伴随住宅较多的一种商业形态。
旅游商业业态是指在旅游风景区或者与旅游景点配套的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商业业态。
创新业态是在业态功能定位、业态配比等方面跳出老的思路,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更新的亮点,以适合市场的需要,在业态的创新定位中往往伴随着富有个性的空间规划定位。
二、商业业态的分析在商业地产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购物中心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新兴产物,其经营业态(各种商店的组合)有别于传统的百货店(经营的是业种即各种商品的组合)。
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为整个项目的营销增加卖点,促进项目的推广销售,而且能保持项目长期繁荣,实现投资回报的良性循环。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类型及特点1、核心主力店核心主力店通常由国内外知名品牌、商誉和口碑的连锁或单店的目的性商店构成,具有极强的消费号召力,是为购物中心开发、招商和经营创造条件,保障持续经营成功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商业项目的后期运营。
在购物中心业态规划中,量贩超市、大型百货店是购物中心商业规划首选业态。
下面就对各物业特点作以下总结:(1)超市属于开架售货,集中收款,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业态。
选址多分布在居民区、交通要道、商业区,以居民为主要消费对象,10分钟左右可到达。
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有一定的停车场地,商品构成以购买率较高的商品为主。
通常采取自选销售方式,出入口分设,结算由设在出入口处的收银机统一进行。
营业时间每天不少于11小时。
(2)大型超市实际营业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品种齐全,满足消费顾客一次性购买多种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业态。
主要以经营食品、副食品、生活日用品、服装衣料、文具、家用电器等购买频率较高的商品为主;采取自选销售方式,明码标价,结算设在出口处统一进行。
(3)百货商场根据不同的商品种类,开设不同的楼层或专门的销售区,开展进货、管理、运营,满足顾客对时尚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
商品结构主要以经营服装、纺织品、家庭用品、食品和娱乐为主,种类齐全;以柜台销售为主,明码标价;注重店堂装修及橱窗展示。
大型超市市、区商业中心、城较结合部、交通要道及大型居住区辐射半径2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居民、流动顾客为主实际营业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大众化衣、食、用品为主,自有品牌占相当部分,商品在4000种左右,实行低价、批量销售自选销售,出入口分设,在收银台统一结算。
设不低于营业面积40%的停车场程度较高百货店市、区级商业中心、历史形成的商业集聚地目标顾客以追求时尚和品位的流动顾客为主营业面积6000-20000平方米综合性,门类齐全,以服饰、鞋类、箱包、化妆品、家庭用品、家用电器为主采取柜台销售和开架面售相结合方式注重服务,设餐饮、娱乐等服务项目和设施程度较高特点分析:百货公司,是体现项目档次和特色展示窗口,应占据最佳的位置;其承租面积最大,通常在万平方米以上,可贯穿于商场首层—4、5F;租金方面,大型综合百货的租金承受水平相对较低,一般价位为60-140元左右。
超市,通常放至底层以汇聚人流,并可使人流辐射至其它楼层,具有向上辐射的功效;承租面积大,通常在5000平方米以上,仅次于百货公司,而租金承受水平较百货更低,单位租金通常在35-90元左右。
2、主力店当前,购物中心主力店业态主要有连锁食品超市、连锁家电超市、名品专门店、连锁餐饮、娱乐店等。
特点分析上述业态承租能力普遍较低,其中娱乐、美食城的承租能力最低,但对人流具有很好的聚集作用,通常设置在商场的较高楼层,这样既可以满足物业面积的需求,又可以很好的将人流进行引导,提升周边商铺的价值;大型中式酒楼,所需面积较大,通常都在3000平方米以上,作为供消费者休憩、餐饮场所,是购物中心必要因素,一般放至最高楼层。
总之,主力店的设置应坚持将承租能力高、承租面积小的放至较低楼层,反之放至高楼层的布局原则,做到优势最大化,价值最大化。
3、普通店通常可选择商圈内有消费需求的百货精品店、餐饮店、娱乐店、综合服务功能店(银行、邮政、美容美发、音像、洗衣、彩扩、家政等)作为专门店或普通店。
特点分析:普店所需面积较小,小则十几或几十平方米,最大也就1000平方米左右,其租金水平在同一商场不同楼层的平均租金以首层为原点,往上层和下层租金均递减。
业态规划中,对承租能力高、承租面积小的应放至较低楼层,反之放至高楼层;总体承租能力强,一般放在商场较低楼层。
业态的档次与风格一般附和该层主力店,与主力店共享人流。
组合比例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购物中心少不了超市、百货、专业店等各种业态,大大小小几百甚至上千家商家。
如何对业态商家的处理,如每个业态分配到的面积是多少,楼层怎么安排都十分讲究。
当前国内外对业态的组合一般采用4:3:3比例,即购物百货类占40%,餐饮占30%,娱乐休闲占30%。
但这也并非一成不变,例如华南MALL采用的是购物:参饮:休闲娱乐:酒店=1.6:1:1:1。
根本原因还是依据项目自身条件和开发商资金承受能力决定。
抛开后者不谈,就业态自身特点而言:一方面,百货为主的主力店能够很好的吸引客流,带动项目的整体运营,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同时也是整个项目利润的赚取的主要场所;而普店,作为主力店以外的辅助功效,对项目整体影响相对较小,利润收入较低;另一方面,主力店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长(租期要求一般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项目租金便宜,且免租期较长,不能较快的回收投资,风险较大;而普店的投入小,资金回收期短,租金也相对较高,风险较小。
购物中心业态组合优缺点图综上所述,购物中心规划过程中,主力店的布局一要避开与核心主力店经营同类商品的楼层或商品档次,二要有利于丰富购物中心内业态和业种。
一般而言,购物、餐饮、娱乐、运动等业种都应分别引入主力店,分布在购物中心的不同区位或楼层,并在周围聚合一批同业种店铺,形成一个局部购物中心的消费主题。
品牌服饰应布局在精华区人流动线入口,品牌快餐店则宜布局于购物中心各区结合部。
楼层分布上,最上层一般适合安排饮餐,如果没有条件则安排超市,超市安排在次最上层或是地下层,因为超市的租赁不高,百货安排在二层—四层,专业卖场如家电或是IT连锁安排在三层或是四层,每层可以安排服务性的机构(如美容、咖啡店等),以及其他的品牌专卖店。
四、关于商业调查的业态/业种细分商业调查需要获取的信息数据很多,现在把主要的商业调查业态内容列入下表,以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