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
原油比重0.9598 粘度 = 784.8cp So = 50%
第二节 膏盐剖面油气水层的判断
膏盐剖面:由盐岩, 石膏(gypsum), 硬石膏 (anhydrite)以及少量碳酸盐岩和砂泥岩组成的 剖面
1.划分渗透层 2.油水层判断
1.划分渗透层
(1)以自然伽马指示渗透层,以微侧向曲 线确定深度和厚度
低电阻油层孔隙分布实例
二.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点
1. 储层岩性细,颗粒比表面大,吸附水能 力强, 束缚水含量高; 2. 粘土含量高,呈分散状分布,产生附加 导电性; 3.孔隙结构复杂, 孔喉窄, 微孔隙多, 排驱压 力大, 渗透率低; 4. 岩石具有润湿性, 亲水憎油,导致储层电 阻率低;
5. 砂泥岩互层频繁
2lg(Sw/Sxo) = lg (Rxo/Rt) - lg (Rmf/Rw)
油层
油水同层 水层
三.疑难层分析
1.高阻油水同层与水层 2.含稠油的高阻层
1.高阻油水同层与水层 特点: (1)渗透率K高 (2)电 阻率R高, 在相同R, So时 粒度粗:水层 粒度细:油水同层 成因:岩性粗,Swi低, 电阻率R高
一.概述 二.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点 三.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
一.概述
1.概念:Sw ≥50%, I≤3
2.成因: Sw高,特别Swi高, Krw=0
因Rw低, 导致油气层低电阻率
出现在三类地层中: 1.粘土含量少的细粉砂岩地层; 2.泥质砂岩地层; 3.砂泥岩薄互层;
二.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点
1. 储层岩性细,颗粒比表面大,吸附水能力 强, 束缚水含量高;薄膜滞水:与岩石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有关 毛细管滞水:与岩石润湿性和毛细管作用力有关
(4)岩性密度测井(litho-density log)
(5)咝声测井(sibilation log) (6)井温测井(temperature log)
(二)裂缝性储层的测井特征
2.其它测井方法
(1)裂缝识别测井FIL(fracture identific
2.快速直观特征( fast-looking)
(3)自然电位重叠法
Archie公式: Rt/Ro = I, I=1/Swn
Ro=F Rw Swn=Ro/Rt Swn =F Rw/Rt 对冲刷带: Sxon =F Rmf/Rxo
Sw n F Rw / Rt Rxo / Rt Sxo F Rmf / Rxo Rmf / Rw
Cycle skipping
二.油气水层的判断 2.快速直观特征( fast-looking) 可动油法(moveable oil)
可动水法
自然电位重叠法
2.快速直观特征( fast-looking) (1) 可动油法(Smos) φxo - φw = φmos
φT
φxo φw
φT φT
φ mos
(二)裂缝性储层的测井特征
2.其它测井方法
(6)井温测井(temperature log)
(二)裂缝性储层的测井特征 3.储层的储集性,产出性及孔隙类型 (1) φT,φs ,φf φf=φT - φs
裂缝型储层fracture reservoir
孔隙型储层porous reservoir
φT ,φf
2.其它测井方法
(1)裂缝识别测井FIL(fracture identification log)
4条微电导率曲线 2条井径曲线 2
1
4 Cal2-4>>cal1-3 3
μ--1号极板方位角 β--1号极板相对磁北方向的相对方位角 δ--井斜角
(二)裂缝性储层的测井特征
2.其它测井方法
(2)深浅侧向-----冲洗带电阻率测井 深侧向LLD 浅侧向LLS 冲洗带电阻率Rxo
二.储集层的划分
(二)裂缝性储层的测井特征
常规测井特征 其它测井方法
二.储集层的划分
(二)裂缝性储层的测井特征
1.常规测井特征
三低 电阻率, 中子伽马,自然伽马
二高
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
一小
密度
二.储集层的划分
(二)裂缝性储层(fractured reservoir)的测井特征
2.其它测井方法
(1)裂缝识别测井fracture identification log (2)深浅侧向-冲洗带电阻率测井 (3)井下声波电视
φT
φxo
油O 水W 基质M
Sxo - Sw = Smos
水层 Sxo = Sw
油层,气层 Sxo-Sw=Smos>0
φor φmos φw M
Smos =0
2.快速直观特征( fast-looking)
(2) 可动水法(Sw, Swi) 油层, 气层: Sw=Swi, Krw 0, Smw 0 水层: Sw > Swi, Krw>0, Smw≠ 0
(二)裂缝性储层的测井特征
2.其它测井方法
(3)井下声波电视
缝 洞
致 密 层
钻时降低 GR低 扩径
t高
R低
(二)裂缝性储层的测井特征
2.其它测井方法
(4)岩性密度测井 (litho-idensity log)
光电截面Pe高有裂缝
(二)裂缝性储层的测井特征
2.其它测井方法
(5)咝声测井 (Sibilation log)
4.自然伽马GR(Gamma ray logging) : 反映泥质含量
5.井径CAL(Caliper log):缩径
二.油气水层的判断
1.定性解释qualitative interpretation
2.快速直观fast-looking
二.油气水层的判断 1.定性解释(qualitative interpretation)
Sw>>Swi, 水层
第四节 碳酸盐岩剖面油气水层的判断
一.碳酸盐岩的储集类型 二.储集层的划分 三.裂缝-基质孔隙型油水层的评价
一.碳酸盐岩的储集类型
1.孔隙型; 2.孔洞型; 3.裂缝-基质孔隙型
裂缝系统 基质-孔隙系统
二.储集层的划分
(一)地质录井特征
1.钻具放空,钻时下降; 2.岩屑中次生方解石含量高; 3.钻井过程中发生井喷和井漏; 4.岩心中缝洞发育; 5.储层基质φ, K低; 6.横向上井喷层位差异大,纵向及横向上 非均质性强
三.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
1.可动水原理 2.参数的求取 3.Sw-Swi直观显示油气水的方法
三.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
1.可动水原理
Sw Swi Krw 1 Swi
m
n
Sw Swi Sw Swi j Kro 1 ) 1 ( 1 Sor Swi 1 Sor Swi
2.参数的求取 (2)Swi Swi=f(Md, Vsh, K,φe)
Swi=f(Md, φe)
2.参数的求取 (2)Swi A. φe≥20%砂岩地层
lgSwi=Ao-(A1•Md+A2)lgφe/A3
A1≈1.5, A2≈3.6, Ao=0.18-0.36, 随胶结程度变弱, φe 及亲水性 而 A3=0.08-0.2,随胶结程度变弱, φe 及亲水性 而
Swi
0.5
低产油层
油水同层
油层 水层
0
0.5 Sw
1.0
(2)Sw-Swi重叠图
油 层:Sw≈Swi, Smos>0 低产油层:Swi ≤75%, So ≥25% 干 层:Swi>75% 油水同层Sw>Swi, Swm>0 水 层:Sw>>Swi, Swm>0
Sw=Swi
Sw,Swi均很高,干层
纯粉砂岩地层: Md=0.1mm
△GR=0, C0=lgMd=lg0.1=-1
泥岩地层:Md=0.018mm, △GR=1
C0+C1=lgMd, C1=-0.75 lgMd=-1-0.75 △GR
三.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 3.Sw-Swi直观显示油气水的方法 (1)Sw-Swi交会图
1.0
干层
泥岩点
淡水泥浆(fresh water mud) Cm<Cw 视电阻率: 油气层----高值, 减阻侵入, Ri<Rt 水 层----低值, 增阻侵入, Ri>Rt SP 自然电位: 油气水层均为负异常
水层
油层
微电极:油气水层均为正幅度差 声波时差interval transit time:气层周波跳跃,呈现高值
2.利用油水界面标高判断油水 层
3.Swi- Φ交会图
三.裂缝、 溶洞型油水层的评价
1.径向电阻率重叠法(Rt,Rxo)
油层----减阻侵入,Rt>Rxo
水层----增阻侵入,Rt<Rxo
致密层 Rt,Rxo重叠, 高阻,低GR 泥岩层 Rt,Rxo重叠, 低阻,高GR
2.参数的求取 (2)Swi B. φe <20%砂岩地层
lg(1-Swi)=B0+(B1lgMd+B2)•lg(1-φe)/B3
B0=0-0.15, B1=9.8, B2=3.3-1.0 B3=0.68-0.78
2.参数的求取
(3)粒度中值Md的求取
lgMd=C0+C1△GR
GR - GRmin GR GR max GR min
微侧向 自然伽马
1.划分渗透层
(2)多种测井曲线特征定性划分
NG 盐岩层
Density 2.1
Cal 易溶,扩径
△t
φN 0
渗透层
2.1-2.5
缩径
25-35%
2.油水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