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试卷答案
-2100 -2100
-2000 -2000
-2200 -2330
-2300
-2000 -2330
-1800 -2340
-2300
-2300
-2200
-2100
-2000
-2200
-2100
-2000
-1950
-2200
-2200
-2100
-2000
-2000
图一 某断层断面构造图 2.新 1、新 2、新 3 井钻遇的砂体,经分析为河流相沉积,靠近砂体顶部有一 薄层螺化石层,是研究区对比标准层。据新 2 井岩心观察表明,薄层螺化石层下 部厚砂岩体呈三个明显的正韵律,如图二所示。试进行井间单砂层对比,绘制对 比剖面图。 (7 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标准层连线 1 分; 3 个砂层各 2 分。
1)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内容: 6 分
⑴ 层内非均质性——粒度的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透
段位置、层内夹层特征等。
⑵ 平面非均质性——砂体的连通程度、平面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和非
均质程度、渗透率的方向性。
⑶ 层间非均质性——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等。
3.简述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的适用条件及影响因素。(6 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1) 3 分,2) 3 分
1)影响因素:单位压降采气量非常数;测压和计产不准确;井身质量不达标。
2)适用条件:开采到一定阶段,获得一定数量的产量、压力资料后进行;
开采期间气藏容积不变 等。
4.何谓油层对比?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油层对比有何异同点?(10 分)
定取样间距,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可以了解井下地层、
岩性及含油气水情况;(2.5 分)
4)钻井液录井—钻井过程中,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
钻遇油气水和特殊岩层的录井方法。(2.0 分)
5)气测录井—通过钻井液中天然气的组分和含量测量,判断地层流体性质,间接
பைடு நூலகம்
评价储层的录井方法。(1.5 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1) 2 分,2)4 分 ,3)4 分
1)油层对比--油层对比是在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
的油层进行细分和对比。 (2 分)
2)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油层对比的相同或相似点:
油层对比的资料、油层对比的依据、对比程序等;
3)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油层对比的差异:单元划分、对比方法、对比成果描述等。
图二 某油田过新 1—新 3 井东西向剖面图
5
1分
4)近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
1分
5)短距离内,同一层内流体性质、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有明显差异; 2 分
6)断层在倾角矢量图中有明显特征(断层破碎带呈杂乱或空白模式;断层带附近
呈红、蓝模式。
2分
6.试述碎屑岩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10 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1)6 分, 2)4 分
碎屑岩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岩组、单油层,
碳酸盐岩划分储集单元(储集单元界线与地层单元界线可不一致)。
2
5.试述井下断层存在的标志,应用这些标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 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1)非漏失层发生泥浆漏失和意外的油气显示;
1分
2)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3分
3)近距离内标准层的标高相差悬殊;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
1.钻进中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主要有 高压油、气、水层 、 盐侵 、砂 侵 、 粘土层 、漏失层等。 2.地层倾角测井的矢量图可以划分为 绿色模式 、 红色模式 、 兰色模式 、 杂乱模式等四种主要模式。利用它可以揭示地下地质构造特征或沉积环境。 3.碎屑岩油层对比单元由大到小可分为:含油层系、 油层组 、 砂层组 、
可能成为“死油区”。
四、图示说明题(6 分)
何谓井位校正?图示说明不同情况下的井位校正方法。 答案及评分标准:概念 2 分,图示说明各 4 分。 井位校正--把不在剖面上的井移到剖面线上的过 程。 1)剖面线与地层走向斜交或垂直时,井位应沿地 层走向线移到剖面线上,校正前后井位标高不变。
3
2)剖面线与地层走向平行时,井位应沿地层倾向投影到剖 面线上,校正前后井位标高发生变化,需校正。
2)对注水开发的影响:4 分
⑴ 层间非均质性导致“单层突进”——多层合采情况下,层位越多、层间差异
越大,注入水先沿着高渗层突进,较低渗层形成剩余油层。
⑵ 平面非均质性导致“平面舌进”——由于油层平面上渗透率差异,高渗方向
油层吸水多,水推快,水洗好,导致 “舌进”;低渗区形成“死油区”。
⑶ 层内非均质性导致层内“死油区”——注入水沿层内高渗带突进,其余部分
五、分析作图题(共 14 分)
1、根据断面构造图(图一)和各井钻遇 M 层顶面标高(井
旁数据),绘制下.盘.M 层顶面的构造等值线(等值线间距 100 米)及断层线。 (7 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断层线 3 分; 构造等值线 4 分
-2600
-2300
-2400 [0]
-2300 -2300
-2200 -2200
单油层 四个级别。 4.孔隙结构是指岩石当中的 孔隙 及连通它的吼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 及其组合配置关系;其中, 孔隙 在流体储存中起着较大作用,而 喉道 主 要起通道和渗滤作用。 5.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需要:油层有效厚度、 含油面积 、 有效孔隙度 、
原始含油饱和度 、原油密度和体积系数等参数。 6.地层压力是油气田开发中重要的基础参数,它又称为 孔隙流体压力 ,在 油层未被打开之前所具有的压力称为 原始油层压力 ,它的分布受 埋藏深度 和流体性质的影响。 7.通常将碎屑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分为 大孔粗喉型 、 大孔细喉型 、 小孔 极细喉型 、微孔管束状喉道型 等四类。
B卷
2006—2007 学年第一学期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试卷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专业班级 资源 2003 级 班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
油气资源系
考试日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1.岩性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储集单元--具有独立的水动力系统,由储层、产层、盖层、底层组成的能封闭 油气的基本岩性单元。 3. 沉积旋回--指在垂直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岩性、岩相的岩石有规律地周期性 重复。 4.定向井--有控制地使井身沿着设计的方向和路线钻达预定的目的层段和井下目 标(靶位)的井。或“有合适的斜度,还有准确方位的井”。 5.储层非均质性--在沉积、成岩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下,油气储层在空间 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的不均匀变化。 6.折算压力--井内静液面距某一折算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所产生的压力。 7.地质储量--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集层中呈原始状态的 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8.油层有效厚度--(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油气流的油层厚度。
1
三、问答题(50 分)
1.简述地温场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4 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每项 0.5 分
大地构造性质、 基底起伏、 岩浆活动、 岩性、
盖层褶皱、
断层、
地下水活动、 烃类聚集等。
2.简述常规地质录井方法及其地质意义。(10 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1)钻时录井—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为钻石。据钻时的大小随埋深
变化曲线,可定性判断井下地层岩性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 (1.5 分)
2)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心工具,将井下岩石取上来,称为岩心,
岩心录井包括岩心录取过程、岩心观察、描述及分析化验等内容。岩心分析可以
获得地下多地层、岩性、沉积、构造和油气水及储层等特征的地质信息;(2.5 分)
3)岩屑录井—地下的岩层被钻头破随后,带到地表称为岩屑。钻井过程中,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