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鼓工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概述从炼焦车间来的焦油、氨水与煤气的混合物约80℃入气液分离器,煤气与焦油氨水等在此分离。
分离出的粗煤气进入初冷器,初冷器分上、下两段,上段用循环水与煤气换热,煤气由约80℃冷却到45℃,循环水由32℃升高至40℃。
然后煤气入初冷器下段与制冷水换热,煤气被冷却到22℃,制冷水由16℃升高到23℃。
冷却后的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器,捕集煤气中的焦油雾滴及萘,经电捕后的煤气进入离心鼓风机加压。
加压后的煤气送往硫铵工段。
初冷器的煤气冷凝液分不由初冷器上段和下段流出,分不经初冷器水封槽后进入上、下段冷凝液循环,分不由上段冷凝液循环泵和下段冷凝循环泵加压后送至初冷器上、下段喷淋,如此循环使用,上段冷凝液循环槽多余的冷凝液溢流至下段冷凝液循环槽,再由下段冷凝液循环泵抽送至气液分离器前荒煤气管。
从气液分离器分离的焦油氨水与焦油渣去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澄清后分离成三层,上层为氨水,中层为焦油,下层为焦油渣。
分离的氨水至循环氨水槽,然后用循环氨水泵送至炼焦炉冷却荒煤气用;当集气管需要清扫以及焦炉装煤时,用高压氨水泵抽送一部分氨水送集气管清扫和炉顶无烟装煤使用;当初冷器上段、电捕焦油器、终冷器需要冲洗时,从循环氨水泵后抽送一部分氨水喷淋使用;多余的氨水由循环氨水泵送至剩余氨水槽,静置分离少量焦油后用剩余氨水泵送至硫铵工段进行蒸氨。
分离的焦油至焦油中间槽贮存,其中分离的少量氨水进入废液收集槽,定期用焦油泵抽送至焦油槽贮存、脱水,定期用焦油泵送往综合罐区焦油槽贮存外售。
分离的焦油渣定期送往煤场掺混炼焦。
各设备的蒸汽冷凝液均接入凝聚水槽,定期用凝聚水泵送锅炉房。
鼓风机系统煤气冷凝液排入鼓风机水封槽,并由鼓风机水封槽液下泵送至气液分离器前荒煤气管。
电捕焦油器捕集下来的焦油排入电捕水封槽,冲洗沉淀极后的循环氨水也进入电捕水封槽,并由电捕水封槽液下泵一并送至气液分离器前荒煤气管。
为爱护环境将各贮槽的尾气集中后,由排气风机抽送至排气洗净塔,用循环水循环洗涤后排放。
为保证洗涤效果,循环水由水道循环水系统连续补入,由排气洗净泵连续抽送一部分送往生化处理。
工段内各设备及管道的排净,一切需要排净的废液均排入废液收集槽,用废液收集槽液下泵送回机械化澄清槽重新澄清分离。
冷凝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 适用范围1.1规程规定了冷凝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权限。
1.2本规程适用于化产车间冷凝岗位。
2. 上岗条件2.1按时参加班前会,了解车间生产情况,听取和同意车间工作安排。
2.2必须通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
2.3躯体健康者方可上岗,严格执行“七不上岗”规定。
2.4劳动爱护用品穿戴齐全,不准穿高跟鞋,必须将发辫纳入帽内,禁止带烟火上岗。
2.5检查、了解上个班循环氨水槽、循环氨水泵、剩余氨水槽、剩余氨水泵、凝聚水槽、凝聚水泵、废液槽、废液泵、高压氨水泵、排气洗净塔、排气洗净泵、引风机等设备运行情况,了解上个班遗留的安全隐患。
2.6检查本岗位仪器仪表、照明、工器具是否正常齐全。
2.7检查本岗位现场工艺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8检查本岗位设备及岗位卫生是否清洁,工器具、材料摆放是否整齐。
3. 安全规定3.1必须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且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
3.2严格执行公司及厂级各项治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及时排放循环氨水槽、剩余氨水槽底部焦油,保证氨水中不带焦油,并均衡地向焦炉和蒸氨塔输送合格的氨水。
3.4不准用湿布、水或沾有易燃液体的抹布擦试正运转的机械电气设备。
3.5泵在盘车不灵活、各部件紧固不牢和无安全罩的情况下不准启动。
3.6循环氨水的阀门在开关中,不能过急,阀门也不应关的太紧。
3.7经常检查氨水槽的液位,严防抽空、溢流等现象发生。
3.8循环氨水泵、剩余氨水泵、高压氨水泵、废液泵及凝聚水泵禁止在喘振区内运行。
3.9检查、检修转动设备必须切断电源,挂“禁止起动”或“禁止合闸”警示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送电。
3.10非本岗位人员严禁启动操作本岗位的设备。
3.11岗位悬挂的警示牌、安全标志和消防用具不得随意移动。
3.12上下楼梯、爬梯,要抓好、踩稳,注意安全,防止跌下摔伤。
3.13严禁任何人将火种带入工作岗位,严禁吸烟。
4. 操作前的检查和预备4.1岗位上所有阀门用黄油润滑到位。
4.2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循环氨水槽注满水并检查本体及附属管线应无渗漏,并将氨水加热至75~80℃。
4.3检查循环氨水泵、剩余氨水泵、凝聚水泵、废液泵、高压氨水泵、排气洗净泵引风机润滑油应到位,应送电,盘车应灵活。
4.4检查岗位上所有温度表、压力表、液位计、电流表等仪器仪表都应正常。
4.5检查蒸汽系统压力应正常,管线应无渗漏。
4.6通知调度及车间相关领导。
5. 正常操作5.1开泵操作5.1.1检查管道应畅通,阀门的开关灵活,仪表、电器开关应完好。
5.1.2手动盘车应灵活。
5.1.3检查润滑油的质量、油位应符合要求。
5.1.4打开压力表阀门,将泵的进口阀门完全打开,待液体充满进口管道进入泵体后,打开排气孔(循环氨水泵有排气孔),等排气孔流出液体后,确认排净空气,并关闭排气孔阀门。
5.1.5打开所有的辅助管路(冷却、加热、密封、冲洗和润滑液),并检查流量。
5.1.6打开出口压力表阀门并启动电源,待压力表上压力升高时,再缓慢打开出口阀门。
5.1.7运行正常后,调节压力到规定范围。
5.1.8岗位人员每天必须对循环氨水槽、剩余氨水槽进行排污,并做好排污记录。
5.2停泵操作5.2.1关闭泵出口阀门以及压力表阀门。
5.2.2按下停车按钮。
5.2.3关闭泵进口阀门和辅助管路阀门。
5.2.4如环境温度低于0℃,应将泵内液体排空,以免冻裂泵体。
5.3 排气洗净塔的操作5.3.1操作前的预备和检查5.3.1.1 检查水封槽应注满水。
5.3.1.1从洗净塔上部向塔内注入循环水,使塔底循环槽水位达到液位指示的2/3处。
5.3.1.2 打开排气洗净泵进口阀门。
5.3.1.3 检查洗净泵盘车应灵活,泵体油位应正常,地脚螺栓应紧固。
5.3.1.4 检查引风机盘车应灵活,机体油位应正常,地脚螺栓应紧固。
5.3.1.5 打开全部贮槽顶部的排尾气阀门。
5.3.2正常操作5.3.2.1打开洗净泵进口阀门和压力表阀门,启动洗净泵,待压力表上压力升高后,缓慢打开洗净泵出口阀门。
调节好塔内液位,并调节循环喷洒量,满足排气洗净要求。
5.3.2.2打开引风机进出口阀门,启动引风机,把各贮槽放散排气送入洗净塔。
5.3.2.3待排气洗净循环正常后,适当打开送生化水处理装置阀门,适量排出洗净污染液送生化处理装置,并向塔内等量注入新奇循环水,保持塔底液位稳定。
5.4正常运行时的巡检5.4.1按规定检查本岗位工艺、设备运行情况,按时参加班前会。
5.4.2沿巡回检查路线对下列内容进行重点检查。
5.4.2.1巡回检查路线:(设备巡检每4小时一次,工艺巡检每1小时一次)仪表台→剩余氨水泵→高压氨水泵→循环氨水泵→循环氨水槽→剩余氨水槽→凝聚水槽→凝聚水泵→废液收集槽→废液泵→排气洗净塔→排气洗净泵→引风机5.4.2.2巡回检查内容5.4.2.2.1 1#、2#循环氨水槽 1#、2#剩余氨水槽废液收集槽凝聚水槽排气洗净塔5.4.2.2.1.1检查本体有无渗漏处;5.4.2.2.1.2检查管线有无渗漏,是否畅通;5.4.2.2.1.3检查各点温度显示是否正常;5.4.2.2.1.4检查液位计显示是否正常,液位是否符合工艺要求;5.4.2.2.1.5检查氨水槽底部是否有积油。
5.4.2.2.2循环氨水泵剩余氨水泵高压氨水泵废液泵凝聚水泵排气洗净泵引风机5.4.2.2.2.1检查泵体有无杂音及振动是否有异常情况;5.4.2.2.2.2检查泵轴承润滑是否正常,泵体及电机温升是否正常;5.4.2.2.2.3检查泵填料漏液是否成线状;5.4.2.2.2.4检查所属管线是否畅通;5.4.2.2.2.5检查阀门开关是否灵活,有无损坏;5.4.2.2.2.6检查各点压力表是否正常。
5.4.3按规定每小时进行一次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
5.4.4及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故障,对本岗位设备进行维护。
6. 专门操作6.1换泵操作6.1.1按开泵步骤检查并启动备用泵至正常。
6.1.2同时开备用泵出口阀门,关运转泵的出口阀门,开关量尽可能相同。
6.1.3运转泵出口全部关闭后按停泵步骤操作。
6.1.4调整启动的备用泵至正常状态。
6.2突然停泵操作6.2.1突然停电或泵体突然发生故障时,应进行停泵操作。
6.2.2依照停车时刻,操纵系统氨水外流量。
6.2.3停泵步骤均与上述操作相同。
6.2.4处理完毕具备开泵条件时立即开泵,并向调度及车间领导汇报。
7. 交接班工作交接班工作一定严谨、认真,交班者一定要把本班工艺、卫生、设备运转情况告清晰接班者,方可进行交接班,交接班工作必须在岗位上进行。
交班者必须提早1小时做好交班预备工作,并经班组长检查认可。
交班者必须做好以下工作:7.1必须将本岗位及设备清扫洁净。
7.2各工艺指标必须符合要求。
7.3做好当班生产记录。
7.4各种工器具保证齐全完好,放置规范化。
7.5各种仪器仪表完好,具备使用条件。
7.6各转动设备润滑油液位正常。
冷凝岗位工艺技术指标(1)循环氨水泵出口压力≥0.25MPa,并保证焦炉氨水末端压力达标;(2)剩余氨水泵出口压力≥0.1MPa;(3)循环氨水温度75~80℃;(4)循环氨水槽液面高度:2.0~3.0m;(5)剩余氨水温度70~80℃;(6)各泵电机温度不大于55℃,轴承温升不大于65℃;(7)高压氨水泵泵出口压力≥2.5MPa;(8)废液收集槽液面:>3.5m报警;(9)排气洗净泵出口压力≥0.2MPa。
初冷器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 适用范围1.1规程规定了初冷器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权限。
1.2本规程适用于化产车间初冷器岗位。
2. 上岗条件2.1按时参加班前会,了解车间生产情况,听取和同意车间工作安排。
2.2必须通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
2.3躯体健康者方可上岗,严格执行“七不上岗”规定。
2.4劳动爱护用品穿戴齐全,不准穿高跟鞋,必须将发辫纳入帽内,禁止带烟火上岗。
2.5检查、了解上个班气液分离器、初冷器、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泵等设备运行情况,了解上个班遗留的安全隐患。
2.6检查本岗位仪器仪表、照明、工器具是否正常齐全。
2.7检查本岗位现场工艺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8检查本岗位设备及岗位卫生是否清洁,工器具、材料摆放是否整齐。
3. 安全规定3.1必须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且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
3.2严格执行公司及厂级各项治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