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及详解(知觉)【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及详解(知觉)【圣才出品】

第6章知觉
1.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用实验说明意识和知觉的关系。

答:意识和知觉的关系可以用DB病人的实验来说明。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DB病人手术后左侧视野出现了盲视。

由于右半球视觉皮层接受左视野的信息,左半球视觉皮层接受右视野的信息,DB通过手术去除了右半球视觉皮层的大部分,所以他左视野和右视野在大脑的代表区就表现出不同。

用动态视野检查法确定DB的盲视区域。

(1)实验程序
在实验中要求DB通过迫选的方法猜测左视野盲区中是否有一小块光斑,如果有,就指出光斑的位置。

在另外的实验中,要求DB猜测一条短线的方向。

所有的测验都是在控制光照的条件下进行的,DB的头和注视方向保持固定。

刺激在盲区中呈现得非常快,所以DB 没有时间转动他的眼睛来注视没有受损的视野。

线条和点状刺激大小相同,强度适中,但是它们的大小和强度会同时影响受损的和没有受损的视野,因此,可以把视野盲区中目标的觉察与没有受损的视野区域和盲点对目标的觉察加以比较。

如果DB的盲点能够觉察到目标物,那么就意味着目标物的强度和尺寸足够大,激活了眼睛的敏感区域。

(2)实验结果
Weiskrantz的实验中给DB呈现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点状或短线目标物,结果发现,DB 对于在盲区中呈现的目标物方向的定位、觉察和猜测的准确率均明显地高于随机判断的基线水平。

3.什么是关联后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答:(1)关联后效的含义
关联后效是指不同刺激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后效,颜色和方向或颜色和形状等。

如Mc Collough首先报告了这种后效,她给被试呈现几秒钟由黑色和橙色垂直栅条组成的图形,随后呈现黑色和蓝绿色的水平条纹的图形,两种图形交替呈现4min后,呈现测试图形,测试图形由垂直和水平的黑白栅条组成。

观察者报告在测试图形中垂直方向黑白栅条处出现淡蓝绿色后效,在水平方向黑白条纹处出现淡橙色后效。

(2)产生关联后效的原因
Mc Collough使用的这两种颜色(橙色和绿色)互为互补色,当一种特定色调的颜色连续刺激视觉系统时,视觉系统将对这种颜色发生适应,并产生其补色的感觉,即后效。

这种后效是由图形轮廓的方向而导致其特定颜色后效的。

关联后效可能是因为视觉系统对一定刺激特性组合的敏感性不同,与每个通道的性质不同有关。

4.如何解释运动后效的产生?
答:运动后效是指长时间观察运动的物体,突然转向静止的物体时,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现象。

运动后效的产生是由于前面知觉到的运动在运动刺激停止之后仍然存在。

对运动后效的解释主要是建立在后效和选择性适应观点的基础之上。

(1)以瀑布效应为例,在注视向下运动的刺激一定时间之后,对向下运动敏感的觉察
器会因疲劳或适应而导致其敏感性降低,因此,当观察者把注视点转移到新的静止事物时,就会因负责向下运动的觉察器的活动降低而产生好像景物向上运动的印象。

(2)研究表明产生运动后效的觉察器位于视觉系统中枢或皮层。

一些研究者通过改变运动后效产生的实验条件提出他们的观点。

如果运动后效觉察器位于视网膜上,那么通过只允许一只眼睛接受运动刺激,然后测试另外一只没有接受运动刺激的眼睛,这只眼睛将不会产生运动后效现象。

如果运动后效产生于视网膜水平,双眼之间将不会同时出现对某一方向运动刺激的适应。

5.简述双眼视差以及其生理基础。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6.什么是月亮错觉?如何解释?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7.简述错觉产生的原因。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