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第一章课程概论
一、古代学校课程的特点:
1、纵向上没有严格的年级差异与衔接,横向上少有学科间的协调和组织
2、课程内容以人文熏陶和道德教化为主
3、等级性和阶级性十分鲜明
4、课程的学习方式以传授和问答为主
二、现代学校课程的特点:
1、内容:自然科学取得合法地位
2、进程安排:纵向上增强了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协调性
3、课程实施:形式多样
4、课程性质: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
学科课程
优点是符合认识的规律,能够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认识世界,更有效地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为身心发展奠定十分扎实的知识基础;
缺点是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活动课程
优点是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技能学习和儿童个性发展有积极作用;
缺点是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易导致学生在向科学领域更高层次发展时的力不从心。

四、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1、社会2、儿童3、知识
内部因素:1、学制
2、课程传统
3、课程理论
4、课程自身发展的规律
第五章教学概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内容,学生,教师
要素间的关系:
1、学生和教学内容
人类总体文明的全面性、丰富性与人类个体发展的有限性、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学生是认识教学内容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的客体
2、学生和教师
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
主客体关系,实践改造关系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
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
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
4、教学认识具有发展性
三、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
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
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第六章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1、对教学过程起指引作用
2、有助于有意义的结果的达成
3、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二)激励功能
1、要为学生认同
2、要与学生的兴趣一致
3、难度要适中
(三)标准功能
1、是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准
2、是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参照
二、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布卢姆认为,各种意识水平都可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

他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又按层次将各个领域分成若干小的领域。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贡献主要在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即知识(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 综合)创造。

布卢姆关于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1)识记: 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回忆;
(2)领会:指理解和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转化、解释、推断
(3)运用: 将规则、方法、步骤、原理等运用到新环境中的能力;
(4)分析:分解复杂问题并理解个部分关系的能力;
(5)综合: 将所学知识、原理、事实等整合成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
(6)评价: 根据某项标准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1、对课程内容的研究(教学是为了落实课程
2、对学习者的饼究(学情分析)
3、确定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第十章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价值
1、诊断功能
2、激励功能
3、调节功能
4、导向功能
5、发展功能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
(一)、以基准为依据
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自身评价
(二)、以内容为依据
1、过程评价
2、成果评价
(三)、以功能为依据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
(四)、以方法为依据
1、定性评价
2、定量评价
三、当前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发展趋势
1、评价功能方面,强调与重视学生
2、评价内容方面,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潜能
3、评价主体方面,注重多元主体参与
4、评价方法方面,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
5、评价重心,强调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向结合
第十一章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一)、构成:1、教学理论2、教学目标3、教学程序4、运用策略5、评价体系
(二)、特点:1、整体性2、中介性3、相对性
4、操作性
5、效益性
二、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
1、质量效率导向的目标教学模式
2、学生中心导向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3、发现建构导向的探究教学模式
4、情意驱动导向的情知互促教学模式
三、制约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
1、教学目标和任务
2、具体学科性质
3、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4、教师自身的优势
5、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