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用同一支温度计测0℃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的温度较高B. 冰水混合物温度较高C. 两者温度相同D. 无法比较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B.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4.如下图所示,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5.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缓蒸发的是()A. 将粮食摊开晾晒B. 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盒后放入冰箱中C.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 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头发6.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A. 变多B. 变少C. 不变D. 无法判断7.关于“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A. 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B. 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C.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断升高D. 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 江面上大雾的形成C. 水在慢慢地结冰D. 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9.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持续上升B. 温度保持熔点不变C. 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D. 先下降后上升10.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炖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 同时沸腾了B. 稍后也沸腾了C.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 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11.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0.03%,淡水的循环则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水循环的一些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水循环的场所主要是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内B. 陆地上的水不一定是通过降雨的形式而来的C. 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靠陆地和海洋中的水蒸发和沸腾上去的D. 水循环的主要物态变化有蒸发、液化、升华、凝华等二、填空题12.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13.观察水的沸腾:①水未达到沸点前,随着温度的升高,烧杯里脱离器壁上升的气泡数量逐渐________。
②水沸腾后,不断加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填“升高”或“不变”)。
停止加热,会看到杯内的水________沸腾。
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热。
14.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遇冷________形成的.15.如图所示,在草叶上的“露珠”,属于________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__ 热。
16.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__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_。
17.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1)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和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2)________ 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_ 的质量大.18.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________,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________,冰晶下落时变成雨________.19.小红是一个小魔术迷.她把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医用酒精中,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空中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损(如图所示).这是因为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手帕的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且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棉布的着火点.20.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2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发热”).22.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1个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是________温度计.23.指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夏天,湿衣服变干:________;(2)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________;(3)钢水浇铸成火车轮:________;(4)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冒出的“白气”:________;(5)夏天,吃雪糕解热:________;(6)冬天,玻璃窗上结的霜: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4.小红用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红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指出图中其中的错误:________.25.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26.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________图中是沸腾前的情况。
(填“甲”或“乙”)(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________.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3)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4)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
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
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
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将乙试管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杯底).当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乙试管内的液体会沸腾起来,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如下表),可以判断出乙试管内的液体是________;四、综合题27.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凝固点是________.(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状态.(5)在整个过程中放热的有________段.五、解答题28.在常温下给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下方都包裹含有酒精的棉花球,在一段时间内它们的液柱高度变化情况相同吗?说出它们各自的液柱高度变化情况.29.将一支每小格表示1℃的常用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2℃,插入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时,示数是92℃,那么(1)这支温度计的每小格实际表示的温度是多少?(2)某同学用这只温度计测一杯冷水的温度,示数是11℃,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解答】水的温度为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是0℃,两者温度相同;故选C。
【分析】掌握摄氏温度的规定。
2.【答案】C【解析】【解答】解: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A错误;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故B错误;C、由于从冰箱取出的一瓶水,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故C正确;D、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D错误.故选C.【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3.【答案】D【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A错;在BC段,该物质处于正在熔化的过程,要吸收热量,故B错;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熔化图像的掌握情况。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4.【答案】B【解析】【解答】A图表示非晶体凝固时的图像,不符合题意;B图表示非晶体熔化时的图像,符合题意;C图表示晶体熔化时的图像,不符合题意;D图表示晶体凝固时的图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