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中国空间站是我国建成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1分)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18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2022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宮课堂”第三课授课,航天员第一次展示了两种在空间站里培育出来的植物一拟南芥和水稻。

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1月1日凌晨,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形成“天宫号”空间站T字形基本构型,“天宮号”空间站每90分钟左右即可绕地球运行一圈。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在轨“天宫号”空间站类型相似的天体是()(1分)A.火星B.月球C.彗星D.小行星2.中国空间站的运行轨道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的层,该层大气的主要特征是(至少写两点)。

(3分)3.与传统地面育种相比,太空育种的优势是()(2分)①真空和强辐射环境,加速种子基因突变,缩短育种周期②无菌环境可降低坏种率③失重环境,植株体积更大④可短时间培育出整体耐性更好的优质种质资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图1中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是 (填字母)。

(1分)5.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的原因,完成逻辑框图。

(2分) 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数字横线上。

A.地球表面的温差较小B.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C.具有适宜的大气条件D.日地距离适中①②③④ .6.说明太阳活动对地面与空间站无线电通信的影响。

(2分)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和演化过程。

左图为地球圈层结构图,右图为各圈层相互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7.A、B和生物圈等共同组成地球的__ (填“外部”或“内部”)圈层。

B为一圈,对应右图的__ (填数字)。

②对应左图的 (填字母)。

(4分)8.甲界面表示面。

判断甲界面出现的依据是。

(2分)9. 层以上是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图中的(填字母)和(填字母)的顶部。

同时该层也被认为是__ 的发源地。

(4分)10.④圈层的出现,是地球①②③圈层长期演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又参与了对①②③圈层的改造。

(4分)隐生宙时期演化成的大气、水等为生命的孕育提供了条件,带来了纪生命大爆发。

在古生代晚期形成联合古陆,生物开始大规模向陆地发展。

植物进入(种类)大发展时期,陆地上森林茂盛,为脊椎动物在陆地生活创造了条件。

鱼类在纪大量繁衍,并向原始两栖类演化。

动物从到,是动物界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三、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

2023年4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环境中心联合耶鲁大学,在国际期刊《Nature》上发表研究成果《|ncreased heat risk in wet climateinduced by urban humid heat》,提出“湿球城市热岛”的概念。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材料一: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排放的废热多,另一方面是不宜散热。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乡之间气温的差异。

左图为秋季某市城区和郊区气象站平均气温日变化特征图。

材料二:风速廓线是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曲线。

风速通常随离地面高度增大而增加。

梯度风是不受地表影响能够在气压梯度下自由流动的风。

右图为不同情况下的风廓线比较示意图。

11.下图是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用箭头在A、B弧线上标出气流运动方向。

(1分)12.根据材料可知,热岛强度最大的是 (白昼/夜晚)。

(1分)13.关于16-17点城郊气温差异及其原因匹配正确的是(2分)A.城区气温较高地面反射强B.郊区气温较低地面辐射弱C.城区气温较低大气削弱作用强D.郊区气温较高大气保温作用弱14.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是郊区 (大于/小于)城区,夏季 (大于/小于)冬季。

(2分)15.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多选)(2分)A.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B.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C.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D.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16.近地面风速较小是因为()(1分)A.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B.海拔低,地转偏向力小C.地表粗糙,摩擦力大D.以上都不对17.根据材料,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城市散热条件差的原因。

(4分)18.下列关于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合理的是()(多选)(2分)A.增加城市绿化和水域面积B.建设城市通风廊道C.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卫星城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四、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前往云南开展“菁英计划”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发现云南省河川纵横,湖泊众多,历史悠久,很多世界遗产与水有关。

如:三江并流、丽江古城、元阳梯田等。

(11分)丽江古城三眼井(图1右上),是利用地下涌泉,依照地势高差修建成的三级水潭①②③,当地居民对每个水津的用途进行区分,在指定水潭分别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

元阳梯田(图1右下)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

村寨在上,梯田在下,层层梯田成为水的通道,借沟水冲肥。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请按照水循环过程发生的顺序,将下列语句进行排序 (按顺序填字母)。

(2分)A.太阳辐射使表层海水升温,水汽上升进入大气层B.降水到达地表,部分渗入地下C.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向海洋D.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20.该区域河流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1分)21.元阳当地先民在当地修建梯田,改造了自然环境中的条件,其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有、等。

(3分)22.推测三眼井中,饮用水取自潭。

(填序号)(1分)与当地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更新速度较(填“快”或“慢”)、水位变化较 (填“大”或“小”)。

(2分)23.概括“元阳梯田”和“丽江三眼井”对水资源利用得共同点。

(2分)五、地球上约有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河口地区.(18分)近几年,亚马孙河河口附近的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河道出现大量咸水鱼,淡水鱼虾变少。

图1为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和阿拉瓜利河河口位置示意图。

图2为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及河口盐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1中a、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a, c两海域海水密度较大的是,d、e两海域盐度较低的是。

(3分)25.在图1中用箭头示意a、d处洋流的流向,并据此分析其对M地海洋生物的影响。

(4分)26.图2中,造成亚马孙河口盐度远低于周边海区的主要因素是()(1分)A.洋流性质B.海水温度C.陆地径流D.泥沙含量27.近年来,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河道出现大量咸水鱼,推测主要原因是()(1分)A.河流水量增大,鱼类饵料增多B.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C.海洋鱼类迁徙到河流,洄游产卵D.河口泥沙淤积严重,盐度增大28.为了解河口地区鱼类的分布范围,监测部门可釆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1分)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遥感29.在不同发展阶段,河流河谷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

右图为“某河段河谷剖面”示意图,请在图中标出: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

(4分)30.每年4月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河口会出现壮观的涌潮,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潮高可达4米。

下表为其附近城市马卡帕的降水量分布。

分析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每年4月农历初一和十五出现壮观涌潮的原因。

(4分)1月2月3月4月S月 6月 7月8月9月10月 11月 12月降水量/mm 300 347 407 384 352 220 185 98 43 36 58 142六、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设计以“天生桥”为主题的地理研学活动时,收集到了以下图1 中的四张照片,为此该小组结合图2我国政区简图设计了如下的探究问题。

(16分)31.图1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戊为:黄土桥;喀斯特溶蚀桥;风蚀桥。

(3分)32.塑造图1中①黄土桥的主要外力作用主要是,在该作用力下当地形成了等小地形,并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

(5分)33.图1中②海蚀桥可能由海岸形成的,未来可能最先发展为下列的()(2分)A.海蚀崖B.海蚀洞C.海蚀柱D.沙滩34.依据图2丙地的地貌特点,分析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利弊。

(4分)35.在图2戊地河流入海口常见的地貌是,其成因是。

(2分)七、土壤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具有肥力,是它区别于其他地表疏松物质的重要属性,受到包括植被在内的多种因素的重要影响。

请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运用以下材料进行探究。

(9分)36.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地理位置,推测图1中甲、乙、丙三地的植被类型分别为、、,其差异主要是由于 (温度/降水)引起的。

(4分)37.不同的植被类型会影响土壤形成不同的特点。

以右图I为森林土壤剖面图,图II为草原土壤剖面图,其中图例还缺失的两个土壤剖面层从上到下分别为、。

(2分)八、读我国地质带与泥石流多发区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6分)40.图中显示地震带与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析主要原因。

(2分)41.下左图为一段等髙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某居民正好位于0点,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填序号)。

(1分)42.2023年6月15日1时39分,在上海市青浦区(北纬31.07度,东经121.09度)发生3.1 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上海多地有感。

部分青浦分校的同学感受到震感,而在杨浦区本部同学毫无察觉。

一次地震只有个震级,而不同地区的不一样。

(2分)请在上右图中找出“震源和震中之间的距离”()(填字母)(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