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一、教材分析《学会尊重》的第三课时从尊重他人的原因展开,具体阐述尊重他人的意义和具体方法,最后提出尊重他人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在上一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分析自己,客观评价自己,适度维护自尊,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因此本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方法,旨在能践行尊重,并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
三、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体会、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
行为与习惯: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知识与能力: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过程与方法: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深入理解尊重的价值和意义。
2. 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方法。
难点:践行尊重,生活中能够做到尊重他人。
五、教学方式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法。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活动1.收集你所见所闻的尊重他人的典型事例。
2.收集尊重他人的好方法,巧妙招。
(二)课堂导入活动图片导入:赛场上的友谊。
我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经常能看到下列一幕场景:双方运动员在激烈比赛中发生了冲撞,有运动员倒地,总是有另一方的运动员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倒地的运动员,然后继续投入到比赛中去。
思考:我们的运动员为何会这样做?引出课题:学会尊重别人。
(三)课堂教学活动活动一:尊重他人——文明素养的体现1.学生阅读教材P8图片中同学的心里话,参与讨论,小组内说一说:(1)读了教材中两位同学的心里话,你有什么感受?答案预设:我心里感到舒服,我很开心等。
(2)结合自己关于“尊重”的体验,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你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当时对方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答案预设:如我认真打扫教室卫生、办好黑板报、帮助他人、乐于助人等情况下,感受到他人对我的尊重。
对方通过言语赞扬我、行动上支持我,这是我感到开心、自豪、充满了价值感。
(3)感觉被别人尊重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答案预设:我会更加注意去尊重他人,做有文明素养的人,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2.出示材料,情境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提示:读者甲的观点是错误的,读者乙和馆长的观点是正确的。
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进去读书的权利。
不能因为乞丐的身份而拒绝乞丐享受公共资源。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
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乞丐,乞丐也会尊重我们共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的秩序不会因为多了乞丐的进入而无法保障。
所以,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3.小结: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
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对被他人尊重、相互尊重、自尊等议题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面对复杂的尊重情境。
知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会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活动二:尊重他人——道德要求1.学生阅读教材P9材料故事,展开讨论:(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看病体验说一说,医生的病人在与他相处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答案预设:因为害怕打针、吃药等,所以去看病见到医生时,心里会害怕、紧张甚至恐惧等。
(2)当医生把每个病人都当做国王来对待时,他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吗?为什么?答案预设:医生的地位没有降低,反而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因为他尊重了自己的病人,医德高尚。
2.出示P9活动园“不尊重他人快照”,情境演示——他该怎么做?情境一:小东正在做数学作业。
这时,同学小林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小东说:“不懂你就自己想呗!你这智商,估计跟你解释你也听不明白”。
情境二:星期天,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不巧几个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
小光说:“快走快走,以后再商量!”情境三:放学路上,小明和小刚不顾清洁工叔叔的辛苦,将清洁工人清扫的垃圾踢得到处都是。
思考:(1)从“不尊重他人快照”情境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答案:站在小东的角度看,自己抓紧时间做数学作业固然重要,但同学有困难需要自己帮助时,可以先给他讲了以后再做,而不是推诿认知嘲笑他人,这样做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预设答案:几位同学前来找他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是尊重他的表现,而小光只想看足球比赛,赶同学走,是极不尊重同学、没有文明素养的做法。
预设答案:小明和小刚的行为既是没有文明素养的表现,也是不道德行为。
(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提示:我会做到尊重他人,耐心给小光讲题,知道他明白为止;热情接待来我家的同学,和大家一起商定撰写演讲稿的事;对于清洁工叔叔,我会尊重他的工作,不乱扔垃圾,注意保护环境卫生。
我这样做的理由是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3.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尊重别人的?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的尊重给别人带来什么?答案预设:在家里,我孝敬父母,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因为我的懂事很自豪;在学校,我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同学们和睦相处,快乐成长。
4.小结: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
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活动三:尊重他人——言行落实1.根据教材P10活动园情景和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预设答案:情景一:遇到这位靠轮椅出行的老人,我会说:“爷爷,您好!需要我帮忙吗?”“很高兴能帮到您!”情景二:我会对同学说:“你再努力努力,找找方法,相信你一定会比我涉及得好!”2.在你的记忆中,让你感到自己被尊重的话语有哪些?收集这些话语,看一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答案:“对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请您先说说自己的看法?”“上不上兴趣班,爸爸妈妈尊重你的想法。
”“老师知道你一定会继续努力的,不要泄气!”等。
共同点:尊重我的想法,鼓励我,使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3.小结:语言可以体现尊重。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4.阅读教材P11活动园材料,全班交流:(1)你对六(3)班的新班规有什么看法?答案预设:新班规改得好,是将尊重他人落实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
(2)细读教材P11阅读角,说说尊重他人还要注意什么?答案预设: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
(3)在生活中落实尊重他人的行动,你打算怎样做?答案预设: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视他人意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与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
学会尊重,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等。
(4)出示材料:某超市收银员在工作岗位当众喊“你拿我们东西了”,然后超市对消费者强行搜身,发现消费者并没有偷窃。
请结合自己的遭遇谈谈自己的想法。
答案预设: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超市员工的言行是不尊重这位消费者的表现,更是触犯了法律,侵犯了顾客的人格尊严权。
由此看来,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5.小结:尊重他人,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
不仅包含对他人外在行为的尊重,更应该包含对他人内在精神的尊重,维护他人的自尊心,让别人觉得舒服。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这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四)课堂总结活动(包括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尊重他人和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从社会角度看,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这是尊重他人的原因。
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课堂作业一.我知道1.俗话说:“()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尊重他人既是(),也是()。
二.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下列体现出对他人不尊重的是( ) A.在校园里主动向老师问好B.在家里遇见父母的朋友能主动打招呼C .在学习、生活中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 D.不愿与学习差的同学交往2.下列行为能赢得他人尊重的是( ) A.给别人起绰号来取乐B.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C.开会时,不关闭手机并给人打电话D.经常迟到和旷课※板书设计第一课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原因、意义具体方法道德要求,法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