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会尊重》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会尊重》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1 学会尊重 教学设计
第1课
学会尊重
课题
第一节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单元
1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知道尊重的意义及作用。
2.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法律法规。
3.使学生形成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尊重无处不在,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难点
在活动中掌握尊重的方法,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知行合一。
总结语中既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也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学会尊重
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尊重有成就的人
尊重默默无闻的人
尊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会系统掌握知识,总结提升。
课堂练习
一.我知道
1.每个人都应得到(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 )。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 1.尊重就是尊敬、重视他人。 ( )
环节二尊重默默无闻的人
1.结合情景交流讨论:
(1)小丽的爸爸是清洁工,妈妈在超市上班,他们每天起早贪黑,上班很辛苦。如果你是小丽,你准备怎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提示: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养育我们,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尊重父母,不能因为父母的职业而嫌弃他们。
(2)班上的小欣成绩较差,又不善于表达。一次《道德与法治》课上,全班交流讨论时,她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美同学直接打断她的发言。如果你是小欣,你会怎么想?
通过一张图片谈话导入本课主题,了解尊重。
讲授新课环ຫໍສະໝຸດ 一尊重有成就的人1.结合情景夸一夸:
(1)材料一:小华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好多桥梁建筑都是他设计的,小华特别尊重爸爸。假如你是小华,你会怎样向同学们夸夸你的爸爸?
答案预设:我的爸爸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设计出最坚固、最安全的大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材料二:我班的小娟学习好,又乐于助人,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尊重她。假如你是小娟的同学,你准备怎样表达对小娟的敬佩?
答案预设:我敬佩小娟学习认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绩好,还爱帮助同学,同学有困难,她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2.说说你知道的取得了一定成就并受人尊敬的人。
提示:如世界冠军、科学家、品学兼优的同学等。
3.小结:在生活中,那些为人类、为社会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付出的努力,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4.小结:认识到“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的意义”。理解尊重的内涵和宪法规定的意义。
学生结合材料夸一夸自己特别尊重的人。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小故事回答。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典型事例回答。
小组交流后,全班抢答。
学生交流不尊重他人的后果。
学生交流回答。
通过对材料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我们应当尊重有成就的人。
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值得尊重的人。
通过交流认识到“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尊重无处不在,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课堂小结
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它是一座桥梁,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信任与爱。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他人。要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就从心怀“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开始。
环节二尊重无处不在
1.说一说你有哪些尊重他人的小妙招?
提示:待人真诚,懂得谦让;不给别人起绰号;不贬低别人的劳动成果;别人发表不同意见时,认真倾听;不讽刺嘲笑别人等。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不尊重他人的典型事例。
提示:如不尊重别人的职业、以富欺贫,恃强凌弱、校园暴力等。
3.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交流: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哪些变化?
课前准备
1.收集自己所见所闻的关于尊重的小故事。
2.收集自己的身边值得尊重的普通人的事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1)说说图片的内容。
(2)从图片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什么叫尊重?尊重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师生小结尊重的含义,导入新课。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提示:小美应该听小欣把话说完。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也要等别人把话说完再说。不能因为小欣学习差就不尊重。耐心倾听也是尊重的一种表现。
2.说一说在你的身边,有哪些值得尊重的普通人呢?
提示:清洁工、护士、教师、快递员、保洁员、外卖员、工人、农民等,默默为社会奉献的“小螺丝钉”式的人,同样值得我们尊重。
3.小结:在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三.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敬人者,人恒敬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打断别人的发言 B.上课认真听讲 C.给同学起不雅绰号 D.嘲笑残疾人的生理缺陷
2.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关爱和呵护,我们应该( )。
A.人云亦云,顺从他人B.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C.取得成就D.赞美他人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