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句式结构为“主语+之+谓语”。
例句:
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3.宾语前置的标志,一般出现 在疑问句中,疑问
代词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动词前。 句式结构:宾语+之+谓语(动词)
例句:
①句读之不知。《师说》
②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③宋何罪之有?《公输》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 定语放 在中心语的后面。 句式结构:中心语(名词)+之+定语(形容词)
例句: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马之千里者。《马说》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 (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 有凑足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可不译。 例句: 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②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教学目标: 1.掌握虚词“之”的三种用法;
2.准确判断虚词“之”在文中的词性及意义,
并能准确翻译。
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 王媛媛
第一种用法: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翻译为“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一般用作 宾语,句式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之)” 例句: ①公从之。《烛之武退秦师》
之:代词,他,此处指佚之狐
②具答之。《桃花源记》 之:代词,他们,指桃花源人
③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之:代词,我
2.指示代词,译为“这(这件事),此(此事),
那,那样,那里”等,在句中既可作主语,又
可作宾语。
例句:
①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之:代词,这。
②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荆轲刺秦王》
第三种用法:动词
译为“到,往,到……去”。 ①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
第二种用法:助词
1.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 代汉语的“的”,句式结构为“定语+之+中心语 ①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顼》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③水陆草木之花。《陋室铭》
2.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原来的主
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成为复句的成分,不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