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时间 上午 10 点 中午 11:40 下午 1 点起 下午 4:50
外交活动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 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B. 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C. 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 顺利召开 D. 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中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英国外交大臣、苏联外长、越南代外长、法国 总理兼外长,可以看出其中柬埔寨和越南属于印度支那,英国、法国、苏联属于世界五大国 中的三个,由此可知是解決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 次与五大国身份参加会议,在会议中周恩来与苏、美、英、法以及朝鲜半岛、印度支那相关 国家针对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开展会谈,故 D 选项正确;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 中印、中缅会谈主要是在中国与印度、缅甸三个国家,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无关,A 错误;中国争取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提案的对象主要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发展中国 家,中国依靠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 国提案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在第 26
9.1937 年 9 月,国民党发表了共产党起草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建立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A.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C. 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 D. 国共两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调动所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这 决定了双方抗战路线不同——中共是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是片面抗战路线,所以排除
年代初”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和材料中“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
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可知,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并未能打开广大的农村市场,因为自
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国商品有很大的抵制作用,故答案选 C,A B D 三项说法错误,不符
合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史实。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
5.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 明这一论点的是 A. 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B.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计日受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近代”的含义,这里指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就已产生 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这一时期的西方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计日受值”体现的正是资 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 D 项正确。“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不符合“近代前 夜”的特点,A 错误;租佃制经营方式属于传统的封建经济模式,不是近代化的经济模式, B 错误;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不符合材料中经济近代化的含义,C 错误。
BC;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只能说中共的最低民主革命纲领和国民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故排除;依据所学,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10.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 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 时间应在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十年对峙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解放日报》报道”,当时的上海“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报道的时间应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D 项正确;一战时期独霸中国的是 日本,A 项不符合史实;抗日战争时期,侵略中国,占领上海的是日本,B 项错误;十年对 峙时间,没有 1941 年创刊的《解放日报》,C 项错误。
6. 19 世纪 50 年代初,一个在中国三个省份住了十年的英国人说道:“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
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这说明
A. 外国商品没有进入中国
B. 外国商品价格昂贵
C. 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D. 中国经济独立于世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19 世纪 50
2.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 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 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 古代中国农民阶级处于被压迫地位,其社会地位并不高,故 A 错误;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并未 因为“抑商”政策而停滞,故 B 错误;材料“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说明国家 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 C 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存商业、进官商”,即官府对商业 的控制,而不是说明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故 D 错误。故选 C。
11.“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 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A. “一边倒”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原则 D. 另起炉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 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可知,材料中表述了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积极意义。所以答案选 B;“一边倒”指的是到向社会主义阵营,与材料中的“一切
届联合国大会提案并未争取苏联、美国支持,故 B 选项错误;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 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万隆会议中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并未参与,故 C 选项错 误。
13.之所以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其最主要是因为 A.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 中国通过抗日战争收回台湾等领土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开罗会议》等要求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如台湾、东北等必须归还中国 D. 因为中国国内政治势力的斗争而造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中,1949 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问 题出现,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政治斗争和阶级矛盾造成的, D 项正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的领土,1945 年中国光复台湾都是历史事实,《开罗会议》等要求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如 台湾、东北等必须归还中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的法律依据,这些都不是台湾问题产 生的原因,也不是台湾问题性质的最主要依据,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推翻清王朝统治,排除 A;反封建反侵略是政治革命范畴,排除 B;《资 政新编》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排除 D;《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革命纲领,“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故选 C。
8.中国近代某竹枝词中写道:“报登各行各业情,每日纷纷利自盈。中外电通消息广,纵谈 时务欲精明。”此竹枝词表明近代报纸 A. 为盈利制造虚假新闻 B. 推动了当时社会风气转变 C. 以刊登时政新闻为主 D. 成为洋务运动的宣传工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代报刊刊登各个行业行情,而且中外消息以及政治时务也多在报 刊上刊登,说明当时的报纸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选项 B 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商家广告 是虚假报道,选项 A 排除;根据材料可知,报刊不仅仅刊登时政新闻,也刊登各行业行情, 选项 C 排除;材料中并未提到刊登者的身份,因此无法得出报刊成为洋务运动宣传的工具, 排除 D。
这把“钥匙”指的是改革开放,因此 D 选项正确。A、B、C 项与题意不符,错误。故正确答 案为 D 选项。
15.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 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 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 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共八大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的情况下召开 的,所以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故 A 正确。一国两制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已提出,而十五大在 1997 年 召开,排除 B;三个代表属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十五大无关,排除 C;科学发展 观是胡锦涛提出的,不符合十五大,排除 D。 【点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基础知识,准确识记中共重大会议的主要内容。
4.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 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枢密副使 D. 知府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朝为了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因此“位同宰相”的是枢密副使,C 正确。转运使属于地方的管理 财政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 A;兵部员外郎是六部中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 B;知 府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 D。
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7.《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 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 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 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 B. 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C.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