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历史测试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2.观察右图,若从历史角度研究,两者都能体现当时人的①价值观念②政治制度③建筑技术④社会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能顺利入会的是A.城郊的男性农民B.来自埃及的富商C.首席将军的夫人D.雅典城内的妇女4.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主要得益于A.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渊源B.定基督教为国教,帝国价值观统一C.版图囊括地中海,帝国国力臻于极盛D.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罗马法实现一统5.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
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7.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这种现象始于A.新石器时代B.夏商时期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8.“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A.秦国后期B.西汉前期C.西汉后期D.宋朝前期9.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10.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12.汉武帝建立刺史制,主要是为了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征收赋税和征发兵役、徭役C.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13、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
这说明当时①封制和郡县制并行②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③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④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14、“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商鞅变法申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B.实行什伍连坐制 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15、在下列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 兼具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的是A.《汉穆拉比法典》B.希腊神庙C.《吉尔枷美什》D.十二铜表法16、如右图,中华古代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A.A处 B.B处C.C处 D.D处1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国家至上 B.公民意识 C.平民参政 D.牺牲精神18.“国王在占卜者的帮助下向其祖先提问。
然后对甲骨进行加热,最早是使用猪、羊或牛的肩胛骨,后来主要是龟壳。
裂缝出现时,答案就由此推得”。
该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宋朝19.“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应是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 D.君主立宪制①②③④20.观察右边油画,判断画中所描绘的是A .希腊时代的城邦B .复兴后的城市C .中世纪的庄园D .工业革命前的乡村21.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说: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 相似。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A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 .分封诸侯、城邦国家22.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 )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 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D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3、东汉末赵歧解释“五谷谓稻、黍、稷、麦、菽(豆类的总称)也。
”其中,中国原始农耕 时期没有种植的农作物是:A .稻B .稷C .麦D .菽24.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
首当其冲的是: A .意大利地区 B .俄罗斯帝国 C .拜占庭帝国D .阿拉伯帝国25.某位史学家给一个社会定义:“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 虽然对于上级称臣,实施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
”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 会实行:A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B .天下共主的封国制C .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D .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26.苏美尔人使用的“钉头文字”的发明地位于右边示意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7.“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动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评论的古典文献当是A .《摩诃婆罗多》B .《汉穆拉比法典》C .《吉尔伽美什》D .《荷马史诗》28.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①表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③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④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9.“诸侯或欲推私恩分弟子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
文中的“朕”是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30.“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对下列哪一时代特征的归纳?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隋唐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史前社会的领袖,多为选举而来。
唐虞揖让,舜禹禅逊,即推举拥戴的别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上的禅让制真实可信B.史前领袖必源自创业英雄C.源自神话传说寄寓着理想D.出自文献可作为史料引用32.“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强调明文公示C.体现法官至上 D.明确依法办事33.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对以上两段材料中的“民主”解读最恰当的是A.两则材料中“民主”内涵有相似之处B.两则材料中的“民主”有本质的不同C.前者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D.后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理念34. 炎帝与黄帝对中原的统治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
但因其中华共祖的特殊身份,学者一直试图证明其真实,下列依据中,对证明炎黄存在最为有力的是:A.全国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文明起源时代的文化遗存B.学者在出土的汉代墓葬中发现了绘有黄帝画像的泥砖C.先秦时期的大量著作中叙述了炎帝与黄帝的种种事迹D. 古籍中描述的炎黄故事与当代原始部落生活极为相近35、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二、非选择题(75分)36、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20分)材料一 ①除了国有土地外,国王还有属于自己的领地,而且他可以用采邑的名义将这些土地赐给他的臣属——这些臣属都是由于在不同程度上替国王服军役而获得国王分封的领地的,而且这些大臣也可以用同样的分封方式把自己的领地封给他的那些从属。
②当时的法律虽然由皇帝来颁布实施,但是必须得到王家会议或者较广泛的贵族代表会议的支持。
……在美男子腓力的手里首先设立了三级会议,不久,这个会议就宣布自己有财政权以及向王室申诉不公的权利。
③在爱德华一世登基之后,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代议制在蒙福尔所领导的议会里得到明确规定。
但是议员究竟是由各郡的自由民选举,还是由地主来选举,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和解释。
——(英)哈兰姆《中世纪的欧洲》材料二 ④在西部各地,灾难导致封建主义形成。
人们难以把封建主义形成的原因与后果区分开来。
但是政治权威的瓦解和敌方防御的放弃刺激了一系列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这些发展共同形成了后来理论家所谓的“封建政权”。
⑤从字面上说,封建主义可以被认为是一套制度,用于创立和规范臣服和服役的义务……它产生于较早时期的“庇护”,主人授予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礼物,期望未来得到一定的回报。
⑥在加洛林时代,这种土地授予活动开始被明确作为换取军役的“费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关系被延伸和加强。
——诺曼 ٠ 戴维斯《欧洲史》材料三 ⑦一个执行吏法庭设于城堡之内,由城堡主主持。
然而这个法庭的权能一点也不适合于城市。
……市民阶级感到处处掣肘,要求为他们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改革。
……从11世纪上半叶起,商人们坚定地承担起这项任务。
——亨利 ٠ 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材料四画家往往在无意中勾勒出时代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