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遭遇“337调查”时的应对策略

遭遇“337调查”时的应对策略

我国企业近些年的国际贸易中,频繁出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争端争议,一些案件还波及我国内某个甚至某些行业。

许多争议案件发生在我国初具竞争力、高增长性的产品或产业上面,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形成较大的阻碍。

从最近几年看,一个比较影响大的争议类型就是我国外贸企业在美国遭遇“337调查”。

企业在遭受“337调查”时,通常会面临较大的损失,这些损失既有直接损失,也有间接
损失。

直接损失包括:和解案件中支付的高额专利许可费、败诉案件中支付的赔偿金、律师费和利息。

赔偿金包括补偿性赔偿金和罚性赔偿金,补偿性赔偿金包括被侵权人应得的知识产权使用费、相应应得利息收入和侵权人不正当的利润收入。

如果被裁定恶意侵权,还将被处以补偿性赔偿金额的2~3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间接损失主要是出口市场的丢失,如我国出口企业遭受普遍排除令,那么相关的上下游产品出口都将遭到封杀,而且是永久性的市场丢失。

由于这些损失对于企业往往是致命性的,因此,企业在面临“337调査”时,采取正确的策略,
积极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着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了解“337调查”程序和规则。

企业要应对“337调查”,首先应对“337条款”及该条款对我国企业贸易出口所产生的影响、“337调查”程序和规则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所谓“337调查”,也称“337条
款诉讼”,是指美国根据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对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问题尤其是侵犯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进口产品发起的调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是“337调查”的主管部门,是美国联邦的一个独立的准司法机构,在与贸易有关的领域有着广泛的调查职能。

在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的程序,除了“337调查”之外,国际贸易委员会还负责调查倾销和补贴对于美国产业产生的影响,一般保障措施的调查以及常规的事实调查。

若调查指控成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采取制裁措施,这些措施除包括承担损害赔偿和发布诉前临时禁令外,还包括发布停止令、有限排除令和普遍排除令,其中后两者是最为重要的措施。

普遍排除令是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337条款”所能够采取的最广泛和最严厉的救济
措施,也是“337条款”下最主要的救济措施。

普遍排除令是指对于国际贸易委员会在排除令中规定的产品,不区别其原产地和生产商,一律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这同时说明,“337调查”的救济措施是针对产品而不是申诉人个人提出的。

与普遍排除令不同,有限排除令只针对在调查中被认定从事了违法行为的特定被告生产、进口或销售的产品实施。

在1994年以后,由于对普遍排除令的适用条件作了严格的限制,有限排除令得到了更多的适用。

在申诉人胜诉后取得的救济措施中,通常都会包含有限排除令。

另外,无论是普遍排除令或是有限排除令的范围都并不限于被诉的产品本身,还可以包括被诉产品的下游产品。

由于“37调查”是“对物”的诉讼,有限排除令仅仅适用于被诉产品生产者生产的下游产品;而普遍排除令则会将包含了被诉产品的下游产品一概排除出美国市场而不问其生产者和原产地。

除下游产品外,对侵权行为有促进或辅助作用的产品也可能成为禁令的对象。

(2)积极应诉。

企业在遭遇“337调查”时,既不应慌张,也不应置之不理,而是要及时聘请律师应诉。

我国企业往往怕打官司,特别是怕与国际公司打官司,由于不了解外国法律而选择放弃。

这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

企业在收到“337条款”的诉状和国际贸易委员会调查通知时,应当尽快地根据20天答辩时间要求的规定,准备答辩。

答辩应该针对起诉状和调查通知中所主张的每项指控进行承认、否定或解释。

那些没有进行答辩的指控将被看作是承认。

答辩应当包括有关被诉商品的数量和价值的统计数据,以及有关被告生产这些商品的能力和美国市场对被告贸易交易的重要性等相关方面的证据。

答辩中对肯定性的答辩要做特殊的说明。

(3)及时改变产品工艺或者制造方法。

企业在收到“337条款”诉状后,在调查期间,可以对被诉的商品或者方法进行改造,使
该商品或制造方法落在争议的专利权利要求覆盖范围之外。

这个工作必须在调查程序启动之后立即进行,否则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不考虑新商品或制造方法。

国际贸易委员会只是能够发布预期救济措施(即不能针对任何过去的侵权裁定损害赔偿)。

即使他们原来的商品或者制造方法被裁定是侵权的,如果新的商品或制造方法确定没有侵权或者被告在调查结束的时候已经转变为非侵权的商品制造或者方法,企业仍可继续在美国的业务。

(4)拖延战术。

企业在“337调查”程序中也可以采用拖延战略,寻求推迟排除令的生效时间,以便延缓对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的执行。

根据“337条款”的相关规定,不允许被诉人在国际贸易委员会反诉原告,但是可以依据适当的法律向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

依据美国专利法和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规则,每一个合法公平的对抗都应该成为被告的战术选择。

例如,复杂案件中的临时救济庐动议,可以使涉及相同专利而同时进行的诉讼判决或行政裁决暂时中断。

因此,针对“337调查”,被申诉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法院诉讼,以延长国际贸易委员会调查的时间。

(5)以攻为守。

企业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进攻策略来应对原告的起诉。

第一种方法是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起原告专利无效。

如果无效请求的最终结果是认定原告专利无效,“337调查”也就失去了
法律基础;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需要在法院对同一争端提起诉讼;第三种方法是被告起诉原告滥用知识产权,试图形成垄断。

这种反垄断诉讼的要件比“337调查”要少,不需要证明国内工业的存在。

(6)寻求和解。

如果企业确实存在侵权行为,在“337调查”中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对方进行和解,以免浪费时间和金钱,并防止企业颁布普遍排除令这种最不利的结果。

和解多采取订立许可协议的方式。

根据许可协议,原告允许被告使用其知识产权,被告则同意向原告支付使用费。

同时,我国企业应当摒弃投机心理和做法,刻苦扎实地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这才是市场竞争中最有效的竞争策略。

随着人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增强,越来越多人懂得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知识产权中的商标、专利、版权注册业务坑太多,很多人怕中招。

别怕,汇桔网精选知识产权服务商,咨询客服24小时在线,不漏下您的每一次需求,托管监控服务流程,对每一步服务进度负责,保障支付信息安全,守护每一笔交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