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一江两岸城市
历史名城 风流璀璨 星罗棋布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肇庆,古迹林立,星罗棋布。 梅庵、宋城墙、龙母庙、崇禧塔等数十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承载了肇庆器宇不凡的往昔辉煌。
Historic Preservation Distribution
龟顶山
梅庵 龙母庙 包公祠
宋城墙 元魁塔
丽谯楼
阅江楼
崇禧塔
专家评述
Expert Review
优点1: 龟顶山至高要蛇山的索道有一定价 值,对龟顶山公园有一定的吸引力。
方案的特色之一,既可联系两个区域, 又可增加景观点。
优点2: 规划方案引入静水的理念,有利于 地区“亲水”功能的理论。
肇庆人民从心里感知上比较认同“静 水”,这样既丰富西江水上旅游的内 涵,同时满足当地人民的认知感。
城市解读
用地范围 城市结构 山水景观
规划范围:西江北岸西起三榕峡,东至羚羊峡河岸;南岸西起大湾镇,东至羚 羊峡 河段,结合规划路网沿河岸线向城区延伸300至600米范围。 空间结构:肇庆城区发展的空间结构可以概括为“一心、两轴、三组团”。端州的发 展主要围绕星湖,一直以来是以星湖为中心的发展机制。 地形地貌:“肇庆北倚山、南临江,形成两边山林的峡谷地形;大部分地势比较低洼, 端州区面向星湖形成内聚结构,城市紧临七星岩风景区,尽收美景。
Shoreline Type Analysis
交通民意调查
1. 滨江道路承载交通量过大,而应有的步行、慢速交通反而相当匮乏; 2. 机动交通占主导,对行人安全造成威胁; 3. 到达滨江的的空间引导不足,滨江地带难于与城市的其他区域产生互动; 其可达性道路的选择较少,且设施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
1、江边交通拥堵情况
开展民意调研的工作有效,研究方法 严谨有逻辑。
优点2: 地区理解深刻,本设计尊重了现状, 尊重了历史。
能否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妥善处理 有价值的历史遗产是对许多城市来说 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发展机遇。
专家评述
Expert Review
优点3: 规划分区相对可行,方案突出“历 史文化”,环境“风貌”定位可行。
诗意西江的主题概念:营造一种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人文环境、一种现代而悠闲的生 活方式、一种生产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发展意境;突出“居,游,业”多元复合的功能 主题。
空间结构
Space Construction
强化中央城市核心,新兴三大公共中心,强化沿线公共功能,塑造具有人气活力的滨 水区;塑造具有特色的整体城市空间,打造起伏的城市轮廓线和变化丰富的沿岸空间。
专家评述
Expert Review
缺点1: 空间形态的尺度及具体节点设计深 度把握欠佳,对公共空间要素的关 注不够。
对整体的空间形态未形成自己的设计, 或者其想法未表达出来;其他的例子 未必适合本地段。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简单,欠深层考虑
专家评述
Expert Review
缺点2 1: 设计深度稍显较浅,对滨江岸线特 征把握与设计应对缺乏针对性。
专家评述
Expert Review
优点1: 对星湖和西江之间的空 间轴线定位 恰当,突出强化了天宁路联系星湖、 牌坊的湖江轴线。
规划结构:一轴、五线、多节点
优点2: 利用规划方案用地功能分区发展的 方法,提出地区发展的“七彩”主 题,有意义。
分区明确
七个主题功能区: 传统风貌商业观光区 生态旅游光区 传统居住观光区 生态宜居区 文娱休闲区 综合居住服务区 现代工业物流区
蛇山
象山
文明塔
巽峰塔
乌榕山
历史环境·城韵
历史名城 风流璀璨 星罗棋布
龙母庙
梅 庵
梅庵,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始建于北宋至道2 年(996年),距今已1000多 年。有“千年古庵,国之瑰 宝”的美誉。 白沙龙母庙,古树苍葱 挺拔,小鸟啼鸣,花香扑鼻, 香烟袅绕,与悦城龙母庙遥 相呼应。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Present General Partition
城东新城
龟顶山
龟顶新城
蛇山
旧城片区
高要片区
象山 乌榕山
总体现状用地
建设情况复杂 旧城土地有限 新区开发量小
1. 土地利用现状: a. 类型主要为居住用地,局部有港口和工业。 b. 大致分为东部生态漫滩区、中部新城居住区、中部历史保护区和西边的生态漫滩区四大片区。 c. 土地利用现状杂乱:宋城内及附近功能混杂,江边缺少开敞空间;高要滨江用地较清晰,但滨江 绿带连续度不够,且河口处被居民住宅非法侵占。 2. 开发利用前景: 土地存量充足,西江两岸东西两侧开发较少,用地类型简单,主要为农田、旧村等。
Traffic Current Situation
C
A
C E
A D
E
F
F
D
总体现状交通
Main Road Section
西江岸线分析
岸线类型 水位特征
岸线类型: 1. 西江的东段和西段主要为农业漫滩岸线和山体岸线, 2. 宋城段周边为城市漫滩岸线:现状作为客货运码头使用, 使用效率低下,并且影响城市景观。 3. 新建成区段作为城市硬质岸线,亲水性差。 水位特征: 由于西江水位年变化显著,防洪堤坝较高,给亲水设施的建 设造成障碍,滨江休闲性活动的使用率不高。
龟 顶 新 城 规 划
上层次规划
规划概念
规划目标
城市设计
总平面
实施策略
总体用地
总体交通
高 要 控 规
旧 城 控 规
城 东 控 规
城市名片
土地利用 规划概念
肇城纽带
规划理念 交 通 历 史 保 护 生 态 夜 景 天 际 线
近 期 实 施
中 期 实 施
远 期 实 施
历史 环境
自然 环境
生活 环境
空间结构
该范围面积合计约17.9平方公里。其中端州城区约 11.4平方公里,高要城区约6.5平方公里。
11.4平方公里
6.5平方公里
现状总体分区
龟顶新城 旧城片区 城东新城
旧城片区: 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古迹分布密集;城市发展的核心区,生活配套相对完善。 城东新城: 现状可建设用地充足;未来城市的行政中心及生活居住、金融贸易中心。 龟顶新城: 龟顶山周边开发强度过大,山体的景观焦点作用受影响;龟顶山森林公园的公共性体现不充分。 高要片区: 滨江地块过大,城江关系割裂;楼盘过度开发影响自然风貌;滨江可达性较弱。
2、到达江边搭乘交通方式
3、车辆对沿江休闲的影响
4、到达滨江时间
5、理想中的滨江路
认为江岸及其周边
59.96%
交通拥堵
到达江边的方式是
81.92% 机动车
认为车辆对沿江休闲
75.46% 有影响
超过15分钟
到达滨江时间
67.16%
限制小汽车
认为滨江路要
85.60%
认为江岸及其周边 交通可以接受
40.04%
缺点2: 规划方案较为传统、普通,创新与 亮点不够。
方案中规中矩,可开阔思路。
规划战略性与近期的可实施性:一江两岸规划在空间尺
度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但是又需要能在短期内看到成效。 因此,通过对原有规划的整理与借鉴,整合原来各自为政 的各类规划,在满足现状和控规的基础上,提出适宜适度 的规划原则与方法。 在建成量较小的区域,可以适当突出远期的规划愿景, 完成肇庆一河两岸的转型。
地区的经济实力及方案设计效果能否 吸引企业总部进驻?
不足2: 新阅江楼体量夸张,不能体现宋城 风貌,弱化了府城南的体量和形象。
体量上要斟酌,注意形式,不然会适 得其反。
七彩西江,魅力西江
方案 B
规划理念
Plan Concept
打造和谐并具有韵律美的一江两岸空间格局为主要创意,通过一江两岸地区的自然 资源、历史传承、城市功能进行解读与设计,刻画一条风景优美、韵律始祖、山水 城相交辉映的七彩西江。
专家评述
Expert Review
缺点1: 对滨江规划形态的实施动力分析不 到位,缺乏对区域定位和发展动力 的思考。
方案中对有发展潜力的地区的设计比较 保守且单一,多为休闲娱乐的开发广场、 公园。
可考虑布置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带动 滨江边的经济活力,从而促进旧城区的 发展。
专家评述
Expert Review
肇庆市一江两岸城市设计项目
方案评析带
方案 A
规划理念
Plan Concept
把传统与现代的基本功能、拓展功能、创新功能的功能定位和建立历史文化区、生态 旅游基地、经济中心、生态居住地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本次规划将打造肇庆滨江两 岸的“活力纽带”。
空间结构
龟顶山
调查问卷
功能布局
现状小结
深化重点 近期实施
愿景
宋城历史悠久 端砚驰名中外 西江、龟顶美丽动人 元魁、崇禧底蕴深厚
基于上述资源,本次规划将 为肇庆打造一个绚丽夺目的 西江,使
焕彩西江
成为
肇庆新的城市名片
1
现状分析
Information Analysis
乌榕山 279M 象山 106M 肇庆大桥 元魁塔 崇禧塔 天宁路 宋城 西江大桥 龟顶山 230M 蛇山 181M
借鉴1: 对星湖和西江之间的空间轴线定位恰当,突出强化了天宁路联系星 湖、牌坊的湖江轴线
借鉴2: 利用规划方案用地功能分区发展的方法,提出地区发展的“七彩西 江”的主题。 借鉴3: 考虑设置龟顶山至高要蛇山的跨江观光索道,加强南北两岸的景观 视线联系。
投标阶段方案综合深化整体思路框架
现状分析
区域解读 城市解读 总 体 规 划
到达江边的方式是 非机动车
18.08%
认为车辆对沿江休闲 没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