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 ppt课件
MRI表现:
矢状面,5mm层面扫描时3层或3个以上层面显示半月板前 后角相连,呈蝴蝶结样改变
冠状面,半月板体部中间层面宽度大于14-15mm(最可 靠);盘状半月板外侧缘高度高于对侧2mm以上 半月板内常出现II级及III级信号,易发生撕裂和囊变
新的诊断标准提出冠状面上半月板最小横径与胫骨平台最 大横径的比值大于20%。谢谢! Nhomakorabea
半月板前角水平状撕裂
↗
水平撕裂
内侧半月板后角斜行撕裂
←
←
半月板垂直撕裂
左膝外侧半月板放射状撕裂
桶柄状撕裂
是纵行撕裂的一个特殊类型
多见于内侧半月板,多见于严重外伤所致的年轻 患者 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纵形撕裂的半月板后角和 体部的游离缘向股骨髁前方和髁间窝方向移位, 移位或翻转的片段类似于桶的柄,而未移位的片 段为桶,称为桶柄样撕裂 “碎块内移征”是诊断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最基 础、最可靠的征象
I级:不与半月板关节面相接触的灶性信号增高影,病理 表现为早期的半月板粘液样变性。 II级:半月板内线性信号增高影,可延伸至半月板的关节 囊缘,但未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是I级信号改变的继 续,范围更广。 III级:半月板内的高信号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代表半 月板的撕裂。 IV级:半月板破碎成多块并向关节腔突出。
MRI上表现为半月板的宽度减小,在通过半月板体部的冠 状面上未见到与对侧半月板共同构成的蝶形表现,同时可 见内移的半月板碎片位于髁间窝。 MR I正中矢状位像上半月板桶柄状撕裂内移的半月板碎片 移至后交叉韧带前下方,呈弯曲条状低信号,形似后交叉 韧带,与正常的后交叉韧带一起构成“双后交叉韧带征”
I 级
II 级
III 级
III 级
IV 级
半月板损伤分类(矢状面为主,结合冠状面)
水平撕裂:比较少见,高信号方向与胫骨平台平行,内缘 达到半月板的游离缘
垂着撕裂:高信号的方向与胫骨平台垂直 斜行撕裂:最常见类型,高信号的方向与胫骨平台成一定 角度 纵行撕裂:高信号的方向与半月板的长轴方向平行,桶柄 状撕裂为其特殊类型 放射状撕裂:高信号的方向与半月板的长轴方向垂直,好 发于外侧半月板的内1/3部
正常半月板
→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表现为半月板形态、体积及内部信号 的改变。
内侧半月板与内侧副韧带相连紧密,其承载的负 荷较外侧半月板大,更容易损伤。 内侧半月板活动度较外侧半月板小。 半月板损伤和韧带撕裂一般都有明确外伤史。
半月板内异常信号MR分级
0级:正常半月板,均匀的低信号,形态规则
关节腔造影为有创性检查,容易带来并发症 磁共振成像(MRI)是用于诊断半月板损伤的一种先 进的、无创伤的检查,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 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很好地显示半月板的结构和 损伤程度,还可显示周围韧带损伤、肌肉损伤及 骨挫伤。
半月板
半月板由内侧及外侧半月板构成,内侧呈半圆型, 外侧成2/3圆形,分为前角、体部及后角三个部分, 无明确分界,体部横径正常小于15mm,上面微凹, 与股骨内外侧髁相对应,下面平坦,两侧半月板前 角间由膝横韧带连接。 外侧半月板后角间有腘肌腱通过。
半月板
正常半月板由于缺乏水分子在MR所有序列上表现 为均匀的低信号 当半月板退变或撕裂时表现为低信号内出现高信 号影
半月板
MRI矢状位,内侧半月板前角约为后角的1/3-1/2 大小,其体部呈“蝴蝶结”;MRI冠状位,其前、 后角呈带状,体部略呈“等边三角型”。 MRI矢状位,外侧半月板前角、后角类似“等边三 角型”,其体部呈“蝴蝶结”。
桶柄状撕裂
半月板碎片移至后交叉韧 带前下方及髁间窝
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外侧半月板体部明显缩小, 相当于髁间隆起上方可见 不规则短T2信号影。
盘状半月板
盘状半月板又称盘状软骨,病因不明,外侧盘状 半月板多见 半月板异常增大、增厚呈盘状 因其形态不利于膝关节传导,易致半月板损伤
盘状半月板
半月板的解剖及基本病变
膝关节
膝关节是人体最完善、最复杂的关节
是人体关节中负重最多、运动量最大的关节 创伤、劳损及其他病变最多,居全身关节病变之首 位 膝关节发病率高、种类繁多
半月板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损伤较常见
半月板损伤在临床比较常见
常规X线下半月板不显影
CT可显示部分,不能正确诊断和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