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位错理论
各种点缺陷 的存在形式
返回
• 复合点缺陷的形成能一般较高,浓度较低。
G
=
f
Gi
— 各点缺陷单元形成能之和
i
例: Frank缺陷形成能由空位形成能与间隙缺陷形
成能之和。
注:P202.(5-26)式错误
Cf
n exp( 2 Gf )
N
kT
返回
1.2 线缺陷 — 位错
一、位错理论的提出
早期认为晶体在切应力 作用下,原子沿滑移面同步 刚性地平移,滑移面上下两 部分晶体相对错动。按此模 型推算,晶体开始滑移所必 须的力:
返回
例:位错环 b 的确定
τ
C B
A D
τ
A
┻
C
b
D
┬
B
τ
A
┬ ┻
Bτ
τ
τ
右螺C
返回
左螺D
b.几根位错线的节点处有:
证明:
b1 b2 b3
b2 3
B1
L1
b1
bi bj
i
j
进出
b2 B2
B3
L2 B2+3
b3
L3
返回
(2)连续性
• 位错线不能终止在晶体中,只能形成闭合回路、 网络、连到表面或晶界。
• 孪晶界:晶粒内部具有特殊取向的两相邻区域,原子 相对某晶面呈镜面对称排列,这两相邻区组成一对孪 晶。其界面叫孪晶界。
• 相界:具有不同晶体结构,不同化学成分的两相之间 的界面。
返回
奥氏体孪晶
孪晶界面结构
返回
按能量高低分类
• 完全共格界面:(界面能最低)
界面上的原子为相邻两个晶粒所共有。 当两晶区晶面间距相等或稍有错配时才可能形成。理想完全 共格界面一般少见,在实际晶体中,界面两侧的晶面间距稍有错 配时,界面附近有应变。
• 位错线是晶体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滑移区上
下两部分晶体相对滑移的大小和方向就是 b 。
返回
3、柏氏矢量的性质
(1)守恒性 a.一根位错线只有一个 b, 运动过
程中不变。
∵ 是b 滑移区上下两部分晶体相对
滑动的矢量。
未 滑 移 区
滑 移
区
b
∴ 无论位错线形状如何,怎样运动,滑移区的相对滑移 矢量不变,即 b相同。
返回
1.1 点缺陷
一、点缺陷的形式与分类
• 金属晶体中,点缺陷的存在形式有: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 半金属Si、Ge中掺入三价和五价杂质元素,晶体中产生载流子,得
到P型(空穴)和N型(电子)半导体材料。 • 离子晶体中,单一点缺陷的出现,晶体将失去电平衡。为了保持电
中性,将以复合点缺陷形式出现,形成能较高。
←τ
滑 移 面
τ→
返回
切应变: a / 2 1
a2
切应力:
m
G
G 2
∵ G = 104~105 N/mm2
∴ τm= 103~104 N/mm2
而 τ实= 100 N/mm2
按经典模型严密推导,
m
G 30
也比实测值高出103~104倍。
←τ τ→
临界点 a
返回
晶体的理论切应力与实验值的比较(单位:N/mm2)
返回
A
右旋闭合回路
bA
完整晶体中回路
返回
★由此确定的柏氏矢量与柏氏回路的大小及形状无关,位
错运动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柏氏矢量不变。
⊥
b
• 对刃位错
(⊥ b)
b 向上 为正刃
b 向下 为负刃
⊥
b
拇指 多余半原子面朝向
多余半原子面、位错线和 柏氏矢量服从右手定则。
实指
中指
b
右手定则
返回
金属物理篇
材料科学基础Ⅱ
非理想晶体结构 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返回
第一章 晶体缺陷
实际晶体中常存在各种偏离理想结构的区域,即晶体 缺陷。晶体缺陷对晶体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存在于晶体结构中的缺陷,按几何特征可分为:
• 零维 — 点缺陷 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复杂离子 • 一维 — 线缺陷 各类位错 • 二维 — 面缺陷 各类晶界,表面及层错等 • 三维 — 体缺陷 第二相粒子、空位团等
┻
返回
4、实际晶体中的柏氏矢量
• 实际晶体中位错的 b,通常用晶向表示。
b
a
uvw
n
ra b n
u2 v2 w2
b表示错排的程度,称为位错的强度。一般晶体的滑移是
在原子最密集的平面和最密集的方向上进行,所以沿该方
向造成的位错柏氏矢量,等于最短的滑移矢量。(称为初 基矢量)。这种位错称为单位位错。—— 为b最近邻的原子
exp[ Ev TSv ] exp[ Gv ]
kT
kT
其中ΔGv — 空位形成能
★ 结论:T℃↗、 ΔGv↘ Cv↗
返回
说明:
• 其它点缺陷也有类似的表达式,不同的只是形成能的高低、浓 度大小不同而以。
Cv
exp(
Gv kT
)
• 同类间隙原子形成能太大,平衡浓度很
低,可以忽略。
• 异类原子中,只有小半径的H、O、N、 C、B 以间隙式存在。其它原子因半径 大,以置换式存在于晶格中,形成能较小。
C
τ→
返回
位错核心区域的原子排列 核心区域
• 晶体中由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 的交界处,原子严重错排而造 成的晶体缺陷错线。由于它像 刀刃,所以称为刃型位错。
• 正、负刃位错分别用“⊥”、
“ ”表示。
⊥
⊥
返回
特点:
• 位错线垂直于滑移矢量b,位错线与滑移矢量构成的 面称为滑移面。
返回
• 半共格界面:(界面能中等) 当相邻晶粒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时,将由若干位
错来补偿其错配,出现共格区与非共格区相间界面。
AB
半共格界面中的 共格区A +非共格区B
返回
• 非共格界面: (界面能高) 当两相邻的晶粒的晶面间距相差很大时,界面上的
原子排列完全不吻合,出现高缺陷分布的界面。
返回
二、界面结构
螺位错柏氏矢量的确定:
b
右旋闭合回路
完整晶体中回路
•
螺位错
∥
b
右螺
左螺
b b
b b
b
b
返回
混合型位错的柏氏矢量
b
bs
be
be b sin bs b cos
返回
2、柏氏矢量的意义
• 意义在于:通过比较反映出位错周围点阵畸变的总积 累(包括强度和取向)。位错可定义为柏氏矢量不为 零的晶体缺陷。
返回
② 扭转晶界
D b
θ
b
2
1
1
1
2
b+
D
θ
2
θ
扭转晶界是由两组交叉的
螺位错二维网络构成。
原子排列如图:
返回
讨论:
• 单纯的倾斜晶界和扭转晶界是小角晶界的简单形式。 对于一般的小角晶界,既含有倾斜又有扭转,是由刃 型、螺型或混合型位错构成的二维网络。
• 晶体中由复杂的二维位 错网络构成的小角晶界 群,称为位错胞。
返回
电子显微镜下的位错线
透射电镜下钛合金中的位错线
高分辨率电镜下的刃位错 (白点为原子)
返回
三、柏氏矢量 — 定量描述位错的物理量
1、柏氏矢量的确定
① 选定位错线的正方向 。 ② 在含有位错的晶体中,绕位错线沿好区作右旋
的闭合回路。 ③ 在完整晶体中作同样回路,它必然不能闭合。
④ 从终点连向起点得 b。
返回
2、大角度晶界
• 相邻晶粒位相差>10°的晶界叫做大角晶界。为高缺陷区域。 • 研究表明,大角晶界只是几个埃的很狭窄的过渡区,原子排列较不
规则,不能用具体模型描述。一般认为它由某些原子排列规则的好 区与排列紊乱的坏区所组成。
返回
特点:
• 大角晶界的界面能很高, γ J/m2
大致在0.5~0.6 J/m2,且与相 0.5
F
B
列。
D
• 它们围绕着EF构成了一个以EF 为轴的螺旋面,这种晶体缺陷 称为螺位错。
τ
C
A
E
上层原子 下层原子
返回
• 按旋进方向,螺位错分左
旋与右旋两类。
b
• 表示方法:
右螺
左螺
• 结构特点:
① 螺位错线与滑移矢量平行,因此由位错线与滑
移矢量构成的滑移面不是唯一的。
② 螺位错不引起体积膨胀和收缩,但产生剪切畸 变,从而在位错线附近产生应力场。
间距的位错。
返回
单位位错的 b
a
简单立方 b a 100
密排六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a b 111
2
b
a
1120
3
返回
b
a
110
2
四、位错密度
l(
位错线总 V( 体 积
长 )
度=)n A
( cm/cm3、1/cm2 )
σ
晶须
退火试样,ρ为104~106 mm-2, 经变形后为,ρ为1010 mm-2。
ln x! x ln x x
G nEv nTSv kT[N ln N (N n) ln( N n) n ln n]
ΔG
平衡时: 令 G=0
0
n
Ev
TSv
kT
ln(
N
n
n
)
0
n
返回
n
Ev
T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