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总则 (3)1、工程特点 (1)2、应急抢险预案的方针、原则与目的 (3)3、编制的依据.........................................4二、应急策划 (4)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4)三、应急准备 (5)1、机构与职责 (5)2、工作职责 (6)3、施工单位抢险救援职责 (9)4、应急资源 (10)5、抢险救援队伍 (11)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4)五、应急救援行动程序....................................14 1、响应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4)2、事故发生区 (15)3、应急指挥中心 (16)4、通告程序 (17)5、报警电话须知 (17)六、应急响应 (18)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人员财产保护 (20)2、采取的主要技术处理方案 (22)八、现场恢复 (28)九、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28)十、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28)十一、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28)十二、培训和演练 (29)十三、救援方案与措施 (30)十四、应急救援预案经费开支 (34)十五、奖惩 (34)十六、报告程序..........................................34十七、急救箱(包)配置...... . (36)十八、抢险救援装备保障 (37)十九、抢险救援物资保障 (38)隧道坍塌应急预案一、总则1、工程特点笔架山隧道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立远乡、三岔乡,本工区笔架山隧道进口段总造价161021924元,起讫里程DK703+067—DK706+300,全长3233m,其中Ⅱ级围岩1040m,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Ⅲ级围岩1535m、Ⅳ级围岩580m,采用三台阶法开挖;暗洞Ⅴ级围岩52.5m,采用三台阶加临时横撑法开挖;进口段明洞25.5m。
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貌隧道地处渭河南岸南陇山与西秦岭北缘过渡带的中山区,地面高程一般为1003—1750m,自然坡度多位30°—60°,通过区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峻,河流曲折,呈峡谷地貌景观。
(2)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隧道工程范围涉及主要岩性为燕山期花岗岩,表层覆盖第四系全心统坡积黏质黄土、细角砾土、卵石土。
2)地质构造本隧道在大地构造上属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区内断裂构造活动频繁。
前印支期以区域性褶皱和韧性变形为特征,印支期在强烈的区域右行扭动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弧形构造带,奠定了测区基本构造格局。
(3)水文地质隧道通过沟谷十分发育,呈树枝状分布,沟谷中地表水发育,流量较大,基本为长年流水。
交川沟和巨寺沟内汇集了沿途多条沟谷内的地表水、水量较大。
隧道内地下水以松散岩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松散岩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沟谷去第四系全新统砂、卵石、漂石土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燕山期浸入的花岗岩中,分为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两类,隧道洞身通过区岭脊段落地下水主要为后者。
基岩风化裂隙水赋予花岗岩全风化和强风化中,构造裂隙水在整个隧道内均有分布。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隧道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沟谷区砂、卵石、漂石土层埋藏浅,透水性好,储水条件较好,接受沟谷中地表水的补给,并以垂向渗透补给其下部基岩裂隙水;下部基岩节理、裂隙为地下水的净流通道,沟谷为地下水的排泄区。
地下水水质良好,对混凝土不具氯岩、硫酸盐侵蚀性。
(4)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1)不良地质隧道进口上基岩坡面岩体风化严重,局部零星岩石易与母体脱离,产生零星掉块现场,对隧道洞口工程有一定危害。
2)特殊岩土隧道出口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黏质黄土具Ⅰ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约3—5m。
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黏质黄土承载力低,属于松散土,松软涂层厚度3—6m。
本工区管段的特殊岩土主要有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膨胀岩、松软土、软弱黏性土。
(5)气候本隧道区内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高温度38.2℃,极端最低温度-19.2℃,最冷月平均气温-0.7℃,年平均降雨量520.1mm,年平均蒸发量1362.9mm,平均相对湿度67.2%,最大风速21.0m/s,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日数2.3天,最大积雪厚度17cm,最大季节冻土厚度66cm。
(6)地震动参数本隧道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八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
(7)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情况线路穿越小陇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线路沿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施工对环境影响较大。
危险源辨识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附表1)2、应急抢险预案的方针、原则与目的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应坚持“预防为主、应急有备,以人为本、科学救援”的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专业救援”的原则。
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宝兰客专1标二工区工程工区建设期间的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主要内容包括:1、启动应急预案的目的;2、组织机构的组成;3、出现险情时应采取的主要方案和技术措施等;4、对周边环境(地面管线、建筑物等)的保护等。
3、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493号);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6、《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导意见》(铁建设[2010]88号);7、《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总建设【2014】168号);8、《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兰新铁安质〔2011〕29号);9、《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细则》(兰新铁安质〔2011〕35号)。
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认真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隧道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详见下图。
图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程程序图1、机构与职责为加强对事故应急救援的领导,工区成立处置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简称: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工区长担任,副组长和组员由工区的相关管理人员担任。
一旦发生隧道施工坍塌安全事故,工区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
1、机构,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申世杰副组长:李静波、全斐、李鹏、胡进启组员:李杰、曾龙龙、吕天津、李万祥、闫文斌、杨孝品下设8个小组:①、对外协调组;②、技术处理组;③、警戒保卫组;④、抢险救援组;⑤、医疗救护组;⑥、物资及后勤保障组;⑦、监测评估组;⑧、安置处理组。
2、工作职责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研究、审批抢险方案;接到应急通知迅速组织各应急处理小组赶到现场进行抢险救援;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信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
负责现场救护与处理,在现场处理完后加强对生产的恢复,保障施工生产。
(1)、组长(应急总指挥)职责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启动。
负责事故应急行动期间各单位的运作协调,按照应急预案合理布置应急策略,和事故现场指挥者协同工作,保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①、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②、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③、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④、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做出安排;⑤、在施工现场实行交通管制,协作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⑥、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2)、副组长职责①、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②、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援活动;③、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④、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信联系,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3)、对外协调组职责①、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②、保障通信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③、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时对外联络。
(4)、技术处理组职责①、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②、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③、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④、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5)、警戒保卫组职责①、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②、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③、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6)、抢险救援组职责①、实施抢险救援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②、寻找受害者转移至安全地带;③、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④、抢险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7)、医疗救护组职责①、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②、使重度受伤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③、协作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伤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伤者。
(8)、后勤保障组职责①、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需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②、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资及设备。
(9)、监测评估组职责①、按照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监测评估工作大纲,明确工作范围、内容、目标和依据,确定监测评估工作制度、程序、方法和措施。
(10)、安置处理组职责①、在负责救援过程中安全监督及事故处理工作。
②、进行对外联络、车辆调配工作、现场组织救援伤者及护送、转院等具体工作,并调动本工区人员进行现场救护。
3、施工单位抢险救援职责(1)、施工单位项目部为现场抢险救援责任主体,抢险救援职责主要有:①、施工单位及其上级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援;②、及时按规定程序上报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③、负责组织对Ⅳ级响应事故的抢险救援,协调地方救援力量。
④、组织施工项目部救援队伍进行事故现场应急处置;⑤、提供救援必须的施工日志和相关资料;⑥、负责事故现场基本情况调查,监控事故环境;⑦、参与研究确定救援方案;⑧、组织本单位救援队伍及物资设备,按上级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实施救援。
4、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工区根据潜在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