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目录1.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分析 (2)1.1中国贸易顺差贸易方式构成特点 (3)1.2中国贸易顺差商品结构构成特点 (3)1.3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别构成特点 (4)1.4中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特点 (5)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5)2.1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5)2.1.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6)2.1.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6)2.1.3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6)2.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7)2.2.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7)2.2.2外贸依存度过高,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和稳定 (7)2.2.3加剧了贸易摩擦,激化了国际经贸矛盾 (8)2.2.4形成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8)2.2.5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8)3.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原因分析 (9)3.1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9)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9)3.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10)3.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10)3.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11)3.6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11)4.中国的对策建议 (11)4.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中国外贸出口增长方式 (12)4.2调整关税税率及优惠补贴政策和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 (12)4.3完善国内价格要素体系,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 (12)4.4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发展内需型经济 (13)4.5大力鼓励对外投资 (13)4.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13)参考文献 (15)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持续高速增长。

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持续贸易顺差16年。

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

本文就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影响和产生根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分析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首次突破一千亿美元,2006年和2007年增长迅猛,分别增长74%和48%;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增速放缓,2009年出现自2003年后的首次负增长,比2008年减少1020.6亿美元。

表1-1 2005-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差额情况单位:亿美元注:09年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其它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0年,国内外市场需求回暖,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回复;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实现1354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比2008年同期增长9.6%,其中进口6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出口7059.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对外贸易恢复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

由于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17.5个百分点,导致贸易顺差明显缩小,累计顺差5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09.1亿美元,降幅达42.5%,对外贸易进一步向平衡状态趋近。

从运行态势看,2010年第一季度进口增速远高于出口,贸易顺差急剧下降,2010年3月更出现自2004年5月的首次逆差;从四月份开始,出口迅速增长,贸易顺差再度出现并逐月增大,第二季度顺差为411.6亿美元,同比增长21.3%。

2010年7月和8月,贸易顺差分别为287.3亿美元和200.3亿美元,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从统计结果看,现阶段我国进出口迅速增长,其中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对外贸易顺差有下降趋势,但顺差规模仍然较大。

从近年来统计数据看,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1中国贸易顺差贸易方式构成特点2009年,我国一般贸易项下再次出现逆差40.9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为2626.4亿美元;其实早在次贷金融危机之前,2001年、2003年、2004年我国一般贸易项目在本年巨额贸易顺差下均出现逆差。

而2005年到2008年间,一般贸易项下呈现顺差,但在贸易顺差中所占比重在34%到47%之间,加工贸易项下顺差仍占大部分比重。

进入2010年,截止到8月份,一般项目下逆差呈现逆差为316.3亿美元,加工贸易项目顺差为1949.5亿美元。

由此看见,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顺差占绝大比重,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对外贸易整体呈现顺差,但一般项目下表现为逆差;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主要是加工贸易顺差。

1.2中国贸易顺差商品结构构成特点2004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在商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均在93%以上,其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最高。

据海关统计,2010年前8个月,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5814.6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8.7%,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372.5亿美元,机械设备出口1953.4亿美元。

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服装出口802.9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值8.1%;家具出口212.0亿美元,占出口总值2.1%;鞋类出口230.9亿美元,占出口总值2.3%;塑料制品出口118.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1.2%;箱包出口108.3亿美元,占出口总值1.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495.1亿美元,占出口总值5.0%。

2010年前8个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口4194.4亿美元,顺差1620.2亿美元,而同期贸易顺差为1039亿美元,低于机电产品顺差,可见现阶段,工业产品中机电产品顺差对我国贸易顺差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3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别构成特点根据表1-2,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差额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欧盟、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根据海关统计,自1993年起,中美贸易就一直持续顺差,2008年中美贸易顺差达1710.2亿美元,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降低,为1433.8亿美元。

2007年,欧盟超过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约为1600亿美元,2009年为1084.8亿美元。

香港是我国转口贸易的主要地区,我国大量货物通过香港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我国对日本、东盟、韩国、中国台湾呈现贸易逆差。

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将其加工出口产业大量转移到中国境内,中国从这些经济体大量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等,形成中国对其贸易为逆差;而它们则把对欧美国家的一部分贸易顺差“转嫁”给了中国。

表1-2 2010年上半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网整理1.4中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特点2010年上半年,中国国有企业出口额为1085.7亿美元,进口额为1848.6亿美元,逆差762.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3853.1亿美元,进口额为3428.4亿美元,顺差424.7亿美元;私营企业出口额为2112.1亿美元,进口额为1220.9亿美元,顺差891亿美元。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出口顺差较大,而国有企业更注重机械设备等资料的进口,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4.6%,为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还多,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潜在风险,我们应在利用外资的同时,注意防范外资所带来的风险。

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一般而言,贸易顺差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但从贸易顺差的具体影响来看,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增加外汇储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也会加剧贸易摩擦、增加货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2.1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2.1.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贸易顺差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拉动经济增长。

消费、投资、净出口被普遍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

在中国,国内消费绝对数额虽然有所增长,但占GDP的比重却逐年下滑,这说明消费的增长滞后于经济的增长。

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拉动。

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无疑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认为规模经济已经成为推动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许多产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Economics of Scale),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商品多样化,提高竞争能力。

中国由于现阶段国内需求不足,无法仅靠国内市场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中国通过大量出口,拓展国外市场,增加产业规模,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另外,大量的出口促进了技术引进,出口产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使得非出口产业发生连锁反应,大幅度提高了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数量。

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技术的引进和大量出口参与国际竞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国内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使市场机制和市场观念深入人心,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2.1.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中国的外汇储备自2004年起开始快速增长,到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6年10月,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底首次突破1.5万亿美元,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世界银行预计,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将达到2.818万亿美元。

持续巨额的贸易顺差是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

外汇储备的增加,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例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中,中国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和中国香港的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后盾支持,从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1.3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投资的快速增加,然而投资增长快速,国内消费能力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投资的增长速度。

导致我国供给能力远远大于国内需求,产能过剩问题正逐步凸显。

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中国国内消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大量的出口对于消化国内产能的相对过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国土面积有限,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并不具有优势,国内,特别是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

出口贸易的大量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上投资的增加,使得劳动力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因此,巨额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2.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2.2.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对外贸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曾是换取外汇的重要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