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3)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教具准备:模型、图片、锥形瓶、木炭、红墨水、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铁架台、澄清石灰水和氧化铜粉末。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学生演示实验】用玻璃刀切割玻璃【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玻璃刀切割玻璃的原理吗? 2、由此,你可以推断出金刚石的性质吗?【讲解】1、金刚石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讲解】金刚石经过仔细的琢磨加工后,折光性能大大加强,成了商店里价格昂贵的钻石。

总结: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活动) 2、石墨【过渡】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而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指导看图】:书本石墨图【介绍】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的固体。

【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石墨?(1)、质软【设疑】为什么石墨可以用作铅笔芯?【讲解】石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跟金刚石相反,它是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

【介绍】由于石墨太软,只用石墨做铅笔芯,易断又易磨损,所以加入粘土。

铅笔是石墨和粘土混合而成的。

铅笔的型号用”H”、和”B”区分。

【联系生活】有人说:“不小心吃了铅笔芯就会中毒,因为铅笔芯中含有铅。

”你同意吗?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2)、导电性【提问】石墨可做电极,由此推知它具有什么性质?(3)、润滑性【提问】如果有一把长期不用而生锈的铁锁,怎样轻易打开它呢?想一想?这个实验留给同学们回家去做。

(4)、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设疑】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外观、硬度、导电性等),这是什么原因呢?【指导看图】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示意图【讲解】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形似,如,都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结论: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 3、木炭、活性炭(1)、木炭【介绍】木炭、活性炭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

【提问】它们的物质分类?【介绍】木炭具有吸附性,吸附颜色、异味,如吸附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色素。

【设疑】为什么木炭具有吸附性?【展示】因为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把气体或溶液中的一些物质吸附在它的表面。

(2)、活性炭【联系旧知】联系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演示实验】实验6-1(对比实验;增加过滤操作)【讲解】活性炭的用途�D防毒面具(实物演示)、制糖工业。

【提问】木炭和活性炭来吸附色素和异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只是把被吸附物吸附到疏松多孔的细孔管里,没有生成新物质) 4、C60 【介绍】除了金刚石和石墨以外,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类新的碳的单质,它就是C60。

【提问】 1、观察它的化学式,你认为它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2、该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 3、“60”的含义?【实物演示】C60分子的结构模型,【讲解】这种分子形状与足球相似,也成为“足球烯”这种结构很稳定,这决定了碳60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介绍】C60的用途:目前,人们正在进一步地研究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应用。

C60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介绍】除C60外,一些新的单质碳也相继被发现,如:C70、C240、C540 二: 碳的化学性质复习提问: 请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常温下:(讲解)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阅读书上图6-8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1、可燃性: 提问: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讲述:木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C + O2 CO2),如氧气不足时,则会生成一氧化碳(2C+O22CO)小结:碳和氢气一样,都具有可燃性,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生成的产物不同 2:还原性演示实验6-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讲解: 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板书: C+CuO Cu+CO2 讲解: ①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碳是还原剂。

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成铜,是氧化剂②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焦炭可以把铁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2C+ Fe3O4 3Fe + 2CO2↑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及热量变化(讨论)在燃烧的很旺的煤炉里,添上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且会有煤气产生?讲解:① 炽热的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 C+CO2 2CO(吸收热量)②C+O2 CO2 (放出热量)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下一节内容板书设计: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单质名称金刚石石墨 C60 外观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晶体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的固体。

质软,有滑腻感,分子形似足球状。

有金属光泽,其徵晶粉末呈黄色。

导电性几乎不导电良好几乎不导电硬度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质软质脆导热性很差良好很差用途钻头、刻刀、装饰品电极、铅笔芯、润滑剂制备新材料、新配件、医学应用结论: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碳与氧气的反应 C + O2 CO2 2C+O22CO 2、还原性: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C+CuO Cu+CO2 2C+ Fe3O4 3Fe + 2CO2↑ C+CO2 2CO(吸收热量)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CO2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2)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作出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学准备:锥形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烧杯,试管,火柴,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石灰石。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交流、演示、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1、结合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列举大家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2、上述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中制取CO2?简要说明理由。

(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演示实验)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实验2: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观察并描述现象:实验1:由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很剧烈。

实验2:开始反应时有气泡,一会儿就没有气泡。

(讨论与思考)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思考实验室中能否采用上述方法制取CO2气体?分析得出:实验1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气体,实验2反应一会儿就停止,不理想。

(演示实验)实验3: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讨论与思考)上述三个实验中,哪一个比较适合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实验3反应速率比较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那么实验室该用哪种装置来制取CO2气体?二、装置的确定实验室制取O2的两套发生装置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收集气体一般由哪几种方法?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小结: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固液常温型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引导讨论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的比较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小)是否与水反应氧气(加热高锰酸钾)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自主选择组装仪器(讨论与思考) 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怎样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经集满? 2、实验的步骤有哪些?布置作业课本P116 习题3、4做在作业本,其他练习做在课本上。

板书设计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药品及反应原理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碳酸钙) (氯化氢)(氯化钙)二、装置的确定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固液常温型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记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和温室效应。

(3)了解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