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总结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总结

1、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
两个方面的发展。

2、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制的增强两方面。

3、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个方面。

4、人的身心发展特征:1)顺序性(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阶段性(不
能一刀切,衔接性)3)不平衡性(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4)互补性(长善救失)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观:1)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源自认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
展的顺序也是由机体的成熟机制决定的。

美国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2)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源自外在的要求,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华生、荀子、洛克)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良好道德教育是人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因。

6、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7、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B遗传因素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C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7、遗传作用的性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因为: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遗传决定论
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8、环境的定义: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按环
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范围分大环境和小环境。

9、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现实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
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3)人事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10、家庭教养方式:1)过渡保护型2)严厉惩罚型3)过分干涉型4)温暖理解型
11、环境作用的性质:1)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和复杂型。

2)环境对人的发
展虽然其重大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决定论
12、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定义: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从意识方面讲,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主观积极性;从外部表现看,体现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

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发展的内因,环境与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1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业的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促进作用: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14、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2)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地成效。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15、教育的万能论:
(1)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2)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3)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只是相对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的。

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