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 荀子参考答案:B专家点评: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我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2.“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人阶段性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参考答案:B专家点评: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违背这个顺序。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B.遗传素质C.家庭的环境D.后天学习和训练参考答案:A专家点评:格塞尔据“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这虽然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
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 )A.成熟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环境论E.内发论参考答案:BCE专家点评: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烁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 )。
A.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B.加速个体发展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的价值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E.发展个性参考答案: ABCDE专家点评: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三、填空题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参考答案:社会实践专家点评: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
在社会环境中,不仅存在着与每个个体有不同性质、不同联系程度的各类群体,而且还存在着人的创造物和各种创造性工。
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与发展。
2.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参考答案:帮助少年起飞专家点评: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教育要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四、简答题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被发现?参考答案:教育能使人的价值被发现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2)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3)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
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专家点评: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人的价值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被发现和认识的,教育能够帮助人认识自己的价值。
五、论述题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
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
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
一人担任过副总统,一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爱德华家族人才辈出固然与他们优良的遗传因素有关,优良的遗传素质为该家族成员的成才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生理前提,提供了可能性,但可能性还不等于现实,遗传素质只能为该家族的后代提供发展的物质前提,仅具备这样的物质前提而没有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缺乏个体的主观努力,是无法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
所以,我们只能说,爱德华家族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客观物质条件优越,具有遗传素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环境条件。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这个家族的社会地位,使他们获得了发展的优先权。
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和随之而产生的教育条件,能顺利发展他们的才能,另外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榜样的力量、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作用,这都有利于后代的成才。
当然,他们的主观努力也是他们成才的重要因素。
这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结合,构成了他们成才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条件。
所以,尽管该家族人才辈出,但这并不完全是遗传决定的,不能夸大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专家点评: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者把遗传看做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同步辅导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墨子B.孟子C.孔子D.荀子1.D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人所表现出来的善,是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因而属于外铄论。
2.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人不平衡性B.阶段性C.顺序性D.差异性2.D由于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兴趣特长方面的发展情况均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简单化处理方式,不能仅仅满足于每个学生一般的共同发展。
而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人的个性差异创造适当条件,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发展。
3.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这体现了以下哪种观点? (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教育万能论3. A霍尔的观点过分夸大了遗传的影响,是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基因的决定,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 ,而不能改变它。
4.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4. B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如2~3岁是幼儿的最佳口语训练期。
5.男生在游戏中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互补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5. D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6.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 )A.阶段性B.能动性C.主观性D.互补性6. B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表明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7.A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8.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决定因素B.无关因素C.物质前提D.补充因素8.C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
9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种思想称为( )。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自然发生论9.B这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观点,是外烁论的观点,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
1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物质活动10.C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11.有些专家把( )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育年期11. C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12."未来"成为最重要的概念是在( )。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2.D“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1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成熟B.个体主观能动性C.遗传D.环境13.B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作用。
A.主导B.制约C.决定D.辅助14. A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二、多项选择题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
A.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B.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客观性D.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观性E.以上都是1. AB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
首先,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其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
A.环境对个体发展没有影响B.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C.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D.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E.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2.BDE环境对个体发展有影响,但并不能夸大为环境决定论。
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 )。
A.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育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B.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C.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D.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E.使学生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内发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
A.孟子B.荀子C.威尔逊D.格塞尔E.洛克4.ACD荀子和洛克都是外烁论者。
三、填空题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