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冷库现状分析

中国冷库现状分析

我国冷藏库建设的现状我国每年易腐食品的生产量高达10亿吨,其中相当部分必须依靠冷链物流保存,以保持其新鲜度和质量,因而作为冷链物流的主要环节——冷藏库,历年来都有发展。

全国已从解放初的约3万吨库容量发展至今为900多万吨,但人均占有冷藏库容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每年腐败损耗量十分惊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在加入WTO后,我国冷藏库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我国冷藏库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现代物流的要求,以确保食品安全为准则,重视节能和环保,以使我国的冷藏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冷藏库建设的现状二、1、容量和规模(1)容量: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各地冷藏库容量增长较快,至2002年底,全国冷藏库总容量已突破700万吨/次,其中畜肉类冷库容量为400万吨/次(中国肉类协会统计)、水产冷库为162万吨/次(2002年中国水产年鉴)、全国供销系统的果蔬冷库为90万吨。

此外,外贸、轻工系统及外资、港台商和民营企业也各拥有相当数量的各类冷库。

至2006年,我国冷藏库容量约为880万吨(中国制冷学会资料),折成库容积约为3800万立方米,其中冷却物冷藏库约160万吨。

冷藏库容量较大的地区为:A、环渤海经济区(山东、河北、辽宁和北京、天津):其中山东省已达到100万吨以上,北京约为30万吨。

B、东部沿海地区(浙江、江苏、福建和上海市):其中浙江也已达100万吨以上,江苏约40万吨,上海约为42万吨。

C、广东(约62万吨)、广西。

D、中西部的湖北、四川、陕西。

上海是一个拥有常住人口1815万人(2006 年)、流动人口300万人的国际大都市,日平均消费农副食品近2万吨,其中相当部分要进入冷莲物流系统。

据统计,至2007年3月,上海冷藏库企业共125家,冷藏库137座,总库容量已达41.81万吨,其中冻结物冷藏库为31.46万吨,冷却物冷藏库为9.61万吨、冰库为0.74万吨。

全国人均占有冷藏库容积为29升/人,而上海人均占有冷藏库容积为99升/人,位居全国之首,更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8升/人(IIR资料)的水平。

我国冷藏库容量近年来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按2 003年美、日统计资料,美国冷藏库容量为8848万m3,按人均占有的冷藏库容积,美国是中国的10.30倍,日本是中国的15.73倍。

(2)大型冷藏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冷藏库建设出现一个现象,新建了一批由多座单位万吨级冷库组成的“冷库群”,这对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行能耗,规范管理都是有利的,并形成了我国数家冷藏行业的“航空母舰”企业,如上海吴泾冷藏公司,北京东方友谊食品配送公司、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冷冻厂和浙江省杭州联系肉类集团冷藏分公司等。

上海吴泾冷藏公司: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冷藏库总容积为26万立方米的四座万吨级单位冷库(每座高7层、1.3万吨)构成,其低温冷藏总容量为52000吨,高温冷藏库容量为1200吨及冻结间52吨/次、配有完整的运输设施,建有三股道铁路专用线,沿黄埔江有万吨级的固定深水码头和千吨级专用浮动码头;有8个公路月台,可供近百辆汽车同时装卸作业。

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冷冻厂:该厂经过几年扩建,至今已拥有由六座大型冷库组成的,国内最大的水产品冷藏基地。

总容量达11.6万吨,其中1号和3号冷库库容为8000吨,2号冷库5000吨,4号和5号冷库种类3万吨,6号冷库3.5万吨,并拥有制冰能力300吨/日。

该冷库群年货物吞吐量超过60万吨,毗邻大连湾渔港码头,距离沈大高速公路金州出口8公里;铁路专用线延至冷库站台。

2、冷藏库功能与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年代,冷藏库主要是按产权所属系统和储存商品的种类划分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港台商和民营企业进入冷藏行业,尤在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省已占有相当比例,现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格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大多数冷藏库的服务功能开始面向市场,逐步向社会公共冷藏库过渡。

即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旺吞淡吐”的“蓄水池”逐步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方向发展。

3、建造方式我国现有的冷藏库中,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期的多层土建式冷藏库占大多数,以上海市为例,若按容量计算,土建式冷库要占全市冷藏库容量的82. 41%;若按座数统计,土建式要占总座数的86.13%。

但90年代起新建的冷库,绝大多数已采用单层、高货位的预制装配式夹心板的做法,现代安装迅速,大大缩短了建库周期。

20世纪八十年代前,冷库隔热主要采用稻壳、膨胀珍珠岩和软木等天然材料,八十年代后开始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或聚氨酯作为冷库隔热材料,并迅速推广应用。

现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多层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多采用聚氨酯现场发泡做法,二是单层高货位冷库,多采用预制装配式夹芯板,两面为簿钢板,中间充填发泡聚氨酯(或者采用发泡聚苯乙烯)。

4、制冷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冷藏库建设推动了社会制冷技术的进步,制冷新技术的应用又进一步促进了冷藏业的发展。

(1)制冷设备逐步更新换代。

开启型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得到改变,由于螺杆式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能效比高、易损件少和操作调节方便等优点,它正逐步替代活塞式压缩机,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以节电、节水为主要特点的蒸发式冷凝器正在逐步推广应用。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多数冷库采用强制空气循环的冷风机替代传统的自然对流降温方式的顶、墙冷却排管。

(2)食品冻结技术的快速进步。

随着我国食品结构和包装形式的变革,特别是小包装冷冻食品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冻结方式有了重大变革,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广为采用的间歇式、慢速的库房式和搁架式冻结间已改为采用快速、连续式冻结装置(隧道式、螺旋式、流态化等)为主。

冻结室的温度已从-33~-35℃降至-40~-42℃,因而加快了冻结速度、提高了冻品的质量。

(3 )制冷系统与供液方式逐趋多样化。

以往,大中型冷库基本上都是采用集中式的液泵强制循环供液系统,近年来,对多种蒸发温度要求的食品冷藏库,分散式的直接膨胀系统由于具有系统简单、施工周期短、易于自控等优点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4)制冷剂。

目前我国的大中型冷藏库大多数仍采用氨(R717)或R22为制冷剂,小型冷藏库尤多采用R22。

上海和广州机场配餐中心的冷藏工程,于1999年及2002年先后从日本三洋公司进口的制冷压缩机组中,采用了近共沸制冷剂R404A。

R22属HCFC类制冷剂,由于其消耗臭氧潜能值PDP≠0,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1700,所以它不是一种长期理想的制冷剂,最终将被淘汰。

而R4 04A其ODP=0,而且其标准沸点比R22低,可以实现低达-45℃的蒸发温度。

而氨是一种价格低谦的无机化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对大气层无任何不良效应(ODP=0,GWP=0),在我国冷藏库中应用历史悠久。

当然由于它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可燃性,在空间积聚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具有潜在的爆炸危险,故其应用场所受到一定限制。

(5)冷库制冷系统的自控技术应用。

大、中型冷库基本上都实现了对库温、制冷系统压力、设备运行状态等的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并设有较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

2003年,由烟台冰轮股份公司承建的(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青岛低温物流万吨冷库投产,其氨制冷系统采用全自动控制,操作人员从原来的12人减少到目前的2人,并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5、专业性冷藏库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除了传统的冷却物冷藏库,冻结物冷藏库以外,我国各省市陆续兴建一批专业性冷藏库,如变温库(多用途冷库)、气调库、立体自动化冷库、超低温冷库、粮食冷库、生物制品冷库和化工原料冷库等,这对于完善我国现代冷藏技术体系起了促进作用。

现择其中数例简介如下:(1)气调冷库。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近年来全国年产水果约6000万吨,年产蔬菜约3亿吨。

据称,我国每年约有20~25%的果品和20%蔬菜在中转运输或贮藏中腐烂损耗,最高达上亿吨,折合人民币约750亿元。

我国水果的品种、采后处理技术和贮藏保鲜技术等落后于国际水平。

水果和蔬菜是具有呼吸作用的活性食品,要保持高的鲜度和品质,必须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其自身的生理活动。

如果在普通冷藏的基础上对贮藏果蔬的气体成份再按一定标准进行人工控制的话,则可取得比普通冷藏更好的贮藏效果,它称为气调冷藏,(CONTROL ATMSOPHERE)简称CA冷库。

CA冷库的工作原理:在每个产品各自理想的温、湿度条件下,通过相对增加CO含量和降低氧气的含量,以抑制果蔬的正常生理过程,即减缓其自然成熟2的速度,从而延长果蔬的储藏期,且不影响其质量和原味(口感)。

CA冷库的优缺点:水果这类季节性很强的商品通过气调贮藏,能有效保持其营养、原有风味、色泽、硬度和酸度,并能处长其保质期,使商品有最佳的市场价值,但CA冷库设备初次投资和运行费用有所增加。

目前我国气调库总量接近25万吨,但仅占我国果品储藏量的1/10左右,蔬菜气调贮藏更少,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也反映了气调贮藏在我国还有一个巨大发展空间。

陕西省华圣有限公司的万吨气调库。

位于西安市北郊,建于1997年,该库共有33间库房,其中27间每间贮量为300吨,另6门的单间贮量为470吨,每间库房设有手动气密冷藏门,门上有观察窗。

库体总建筑面积8345㎡,库内净高7. 5米。

该库以贮藏苹果为主,兼贮梨、弥猴桃等其它水果。

(2 )立体自动化冷库所谓立体自动化冷库指的是:在采用预制装配式隔热围护结构的单层冷库内设有轻型钢制作的多层高位货架,供存放货物的托盘用,托盘的装卸依靠巷道式堆垛起重机,根据电子计算机的指令在库内进行水平和垂直移动,可从指定的货格中取出或放入货物托盘,并用平面输送带进行货物进出库的自动化操作。

冷库的顶部装有空气冷却器,使库房上部空间形成低温空气层,靠对流进行冷却,以保持库内设定的温度。

立体化自动化冷库的优点:A、库内装卸和堆机械作用及库温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全部实现自动化,库内不需任何操作人员。

B、可确保库存商品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商品贮藏质量和减少损耗。

C、装卸作业迅速、吞吐量大。

D、采用计算机管理,能随时提供库存货物的品名、数量、货位和库温履历、自动结算保管费用和开票等,提高了管理效率,并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

这种冷库的缺点是:初次投资费用较大,对操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浙江海通集团股份公司于本世纪初在慈溪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立体自动化冷库,冷藏库尺寸为90×30×8.5米(高),6座货架可存放约5000个托盘(贮藏果蔬冷冻食品约为2000吨),5台巷道式堆垛机由电脑控制进行自动化操作,冷冻机房配置进口的约克氨螺杆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