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班组名姓名日期:3月5日编号08一、学习目标:1、印度的地理位置||。
2、印度的地理地形||。
3、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节(10分钟)展示提升环节(20分钟)【主题1】印度的地理位置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0||,结合图7.32||,图7.34||,翻到课本P4图6.5||,明白印度的位置及其邻国||。
知识生成:1、纬度位置:线穿过印度中部||,印度领土位于带和带||,印度是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图中描出回归线)2、海陆位置:①印度南部是洋||,东部临湾||,西部邻海||。
(在图中填注)②陆上邻国:在图中填出(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③在图中填出克什米尔地区||,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控制?3、比一比||,查一查:以上知识点谁记得快!【主题2】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1||,结合图7.34||,了解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1、读图7.34||,发现印度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由三大地形区组成:北面有山脉||,中部平原||,南面有高原||。
由此得出印度的地势特点是:||。
2、印度的重要河流塑造了平原||。
3、☆易错题:结合P7页的图6.8||,印度河主要流经(国家)||。
4、①是________(城市)②是________(城市)③是印度首都________(城市)【主题3】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劣势学法指导:研读课本P31——32内容||,结合图7.36和阅读材料||,思考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知识生成:1、图7.35说明印度是一个的国家||。
互助组就自研时不会的问题进行交流||。
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行帮扶||。
共同体四人或五人一小组||,对随堂笔记的答案进行统一||。
进一步讨论答案不相同的小题及互助时未解决的问题||。
对子组确定主题||,研究展示方案||,参照展示要求||,分派好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展||,准备精彩展示||。
展示单元一展示内容:主题一①画出地图||,结合地图展示印度的地理位置:a/在图中描出回归线位置;b/标注字母||,说出濒临的海洋;c/在图中标注数字||,说出邻国||。
d/在图中找出克什米尔地区||,说明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控制||,并找出相应的范围||。
②展示组任选一组与本组PK||,将邻国及隔海相望国的卡片贴到黑板简图上相应的位置||。
(每组只能派一个代表)展示单元二展示内容:主题二①画出简图||,标出三大地形区||。
②用红粉笔标出:印度河、恒河||。
③标上数字:说出三大城市||。
④任意抽查其他同学的掌握情况||。
展示单元三展示内容:主题三展示要求:①画出图7.36||,了解印度的人口情况||,分析图7.36||。
②了解印度的人口政策||。
③组织辩论赛:展示组为正方||,点评组为反方||,正反两方站到自己的黑板前||,先亮出各方观点||,再轮流论证本方的观点||。
正反两方每次只能派一位队员发言||。
理由充分||,得0.5分||。
(10分钟)1、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 、印度河主要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C 、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D 、东频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2、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国家是 ( )A 、尼泊尔B 、孟加拉国C 、巴基斯坦D 、斯里兰卡 3、下列经纬线中||,经过印度国地的是 ( )A 、赤道B 、北回归线C 、南回归线D 、本初子午线 4、关于印度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印度隔海相望的国家是斯里兰卡B 、印度和我国的西藏、云南两个省级行政区接壤C 、与印度交界的东南亚国家有缅甸、孟加拉国等D 、西面邻国巴基斯坦属于西亚国家 5、读“印度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国家:L : 麻纺织 I : 麻纺织 F : 麻纺织J : 麻纺织 O : 麻纺织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
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
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
这 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
印巴分治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因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而引起的争端||。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
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与中国新疆和西藏接壤||。
1947年印巴分治前||,克什米尔原为一个土邦||,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500万||。
穆斯林占人口的77%||,印度教徒占20%||。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分治时英国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
蒙巴顿方案规定克什米尔可以自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宣布独立||。
1947年10月||,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武装冲突||。
同年底||,印度将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裁决||。
1948年 8月||,联合国安理会印巴委员会提出分 3个阶段(停火、非军事化、公民投票)解决争端的建议||,印巴双方均表示接受||,并分别命令各自部队于1949年1月1日停火||。
同年 7月27日||,印巴双方代表团就停火线问题签署协议||。
按照停火线||,印度占据克什米尔3/5的地区||,人口约400万;巴基斯坦占据2/5的地区||,人口约100 万||。
但双方在非军事化和公民投票问题上陷于僵局||。
后来||,印巴两国为解决争端曾多次举行会谈||。
1953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表示争端“应该遵照该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决”||,“确定人民愿望的最实际的方法是举行公正无私的公民投票”||。
此后||,巴基斯坦一直主张举行公民投票||,而印度则以巴基斯坦参加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为理由||,宣布举行公民投票的原则已不适用||。
1956年11月||,印占克什米尔制宪议会通过宪法||,宣称克什米尔“是印度联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75年 2月||,印度政府宣布印占克什米尔“加入印度联邦”||,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巴基斯坦政府对此表示抗议||。
近年来||,印巴双方都在力求通过谈判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以扫除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这一重要障碍||。
③KL M N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班组名姓名日期:3月7日编号09一、学习目标:1、分析了解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2、分析印度气候条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2、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二、学习策略: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节(10分钟)展示提升环节(20分钟)【主题1】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及特点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33||,结合图7.38和图7.39||,明白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知识生成:1、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和||,以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分明显的为两季||。
2、冬季风特点:至为印度的||,盛行东北季风||。
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3、夏季风特点:为印度的雨季||,盛行季风||。
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
4、根据观察得出图甲是季风||,图乙是季风||。
(填“夏”或者“冬”)5、列表比较冬季风、夏季风特点||。
季风名称风向(风来的方向)时间气流特点影响(降水)夏季风冬季风6.分析:季风不稳定→→印度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灾害频繁→→印度的生产很不稳定||。
【主题2】分析印度气候条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4——P36||,结合图7.42、7.43||,思考印度的粮食生产特点1、印度人口众多||,和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
2. 对照P34图7.42与P31图7.34||,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3. 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4. 对照图7.42与图7.43||,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
表演: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
角色:粮食、土地、专家互助组就自研时不会的问题进行交流||。
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行帮扶||。
共同体四人或五人一小组||,对随堂笔记的答案进行统一||。
进一步讨论答案不相同的小题及互助时未解决的问题||。
对子组确定主题||,研究展示方案||,参照展示要求||,分派好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展||,准备精彩展示||。
展示单元一展示内容:主题一1——4题①画出简图||。
②分析热带季风气候1月、7月的风向、特点、降水情况||。
③判断图甲、乙的风向||。
展示单元二展示内容:主题一5、6题①列表比较冬季风、夏季风特点||。
②分析夏季风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
展示单元三展示内容:主题二1——4题①画简图7.42||,7.43||,7.34②分析印度水稻、小麦与地形、降水之间的关系||。
展示单元四展示内容:主题二情景表演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
第一幕:第一次绿色革命第二幕:第二次绿色革命展示单元五展示内容:主题三展示单元六展示内容:主题三活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