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A.俄国成为欧洲大陆政治经济的主宰B.反法同盟最终战胜拿破仑统一欧洲C.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激烈D.英国霸主地位逐渐被法国所取代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势力,也遭到欧洲封建君主国的联合抵制,欧洲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
答案:C2.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说:“由于把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而且,法国还将是德国任何敌对力量的潜在盟友。
”以下不.能表达上述观点的是( )A.普奥联军和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B.德国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获赔50亿法郎C.法德矛盾成为一战前的三对主要矛盾之一D.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坚决主张制裁德国,以防其东山再起解析:学生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是什么,由“拿破仑三世”可知这场战争应该是普法战争。
“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从B项中可以表达;而“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可以从C、D两项中得到表达。
而A项中事件不能表达,因为发生在普法战争之前。
答案:A3.(精选考题·四川高考)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解析: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即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正在丧失。
一战后欧洲各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
A与题意无关,C、D不符合史实。
答案:B4.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英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利用法美矛盾,压制法国B.维护欧洲安全,防止美国介入欧洲事务C.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D.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并主宰欧洲解析:外交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是为本国国家利益服务。
A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
B项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也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
C项迷惑性强,但C项是现象,是根本目的的表现。
D项符合英国当时的国家利益,应选D。
答案:D5.列宁曾经指出:“靠凡尔赛体系所维系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却说:“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 )A.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B.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C.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D.日本突袭珍珠港解析:学生在解这道题时,容易错选B或C。
B项为凡尔赛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
C项是华盛顿体系开始遭到日本破坏的标志。
D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
答案:D6.莫斯科当地时间精选考题年5月9号上午十点,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盛大阅兵式在莫斯科红场隆重登场。
尽管不是“逢十”大庆,但这一次阅兵的规模与气势在俄罗斯历史上几乎是空前的。
回忆二战后苏联的历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苏军总兵力与美国接近B.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C.苏军驻扎在欧亚多个地区D.苏美共同主导了联合国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苏联是二战中抗击德军的主要力量。
战后初期,苏军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
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二战后的联合国被美国控制,而不是苏美共同主导。
答案:D7.(精选考题·四川高考)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解析: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对材料“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进行分析可知,他认为国家利益与责任相联系。
答案:D8.(精选考题·全国卷Ⅰ)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
这一事件( )A.改变了大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政策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解析: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表达了精选考题年《考试大纲》中要求夷,那里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珍珠港基地。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参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A项美国“中立”政策的改变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B项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和C项制空权的转移都是在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以后。
答案:D9.以下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解析:“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出现。
A项是冷战在政治上表现;B项是冷战在经济上表现;C项是冷战在军事上表现。
答案:D10.(精选考题·贵阳模拟)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这说明()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③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④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为四选三的多项选择题,只需要排除一个选择肢即可。
分析可知,②中的“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与史实不符。
赫鲁晓夫改变了原来斯大林的对外政策,积极与美国竞争,应排除②,应选A。
答案:A11.下面是某漫画家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演化趋势”漫画。
出现这些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解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国际关系格局由两极到多极发展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作用大小与此转变没有关系。
答案为B。
答案:B12.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
”以下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②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说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世界格局的特点分析,③表述不正确。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1: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区占领。
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材料2: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
……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3: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
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材料4:中曹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材料5: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
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
……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
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2017年11月) 请回答:(1)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2)据材料3、4,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3)据材料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
(6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4分)解析:此题考查二战以来美日关系的变化。
分析时注意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和国家利益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答案:(1)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予美国)。
原因:日本战败;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
(2)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3)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
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
(4)轨迹:控制——竞争——伙伴。
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要素。
14.近代以来,欧洲经历了从国际关系格局中心到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再到重新崛起为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的变化过程。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有关欧洲形势的历史漫画:材料2:欧洲的宣传画:(1)材料1反映了哪一时期欧洲的什么历史现象?从图片可知法德处于欧洲大陆矛盾的中心,简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法德两国的百年恩仇。
(6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合作共赢”逐渐成为欧洲国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