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历年试卷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课程代码:006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 )A.新闻B.揭帖C.牌报D.进奏院状2.小报产生并流行于(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A.1813B.1815C.1817D.18224.第一份在北京出版的近代报刊是( )A.《依泾杂说》B.《天下新闻》C.《遐迩贯珍》D.《中西闻见录》5.《字林西报》的创刊地点是( )A.香港B.广州C.上海D.宁波6.1874年,香港《循环日报》的创办人是( )A.王韬B.郑观应C.容闳D.郑贯公7.《时务报》创刊于( )A.1895B.1896C.1897D.18988.《湘报》的主编是( )A.梁启超B.熊希龄C.谭嗣同D.唐才常9.《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 )A.胡璋B.章太炎C.陈范D.章士钊10.郑贯公等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 )A.《开智录》B.《浙江潮》C.《国民报》D.《直说》11.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A.日本横滨B.美国旧金山C.日本东京D.香港12.中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是( )A.徐彬彬B.邵飘萍C.黄远生D.张季鸾13.《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1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药》15.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是( )A.《热血日报》B.《政治周报》C.《向导》D.《前锋》16.中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是( )A.《新闻学大意》B.《实际应用新闻学》C.《新闻学撮要》D.《新闻材料采集法》17.1922年5月正式成为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的是( )A.《先驱》B.《中国青年》C.《少年先锋》D.《青年周刊》18.中国第一座官办的广播电台是( )A.北京广播电台B.上海广播电台C.天津广播电台D.哈尔滨广播电台19.“红中社”的创建年份是( )A.1930B.1931C.1932D.193320.1934年在浙江海宁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的著名报人是( )A.邵飘萍B.黄远生C.史量才D.沈荩21.抗战时期,国统区新闻事业最集中的地方是( )A.桂林B.重庆C.贵阳D.西安22.1939年10月毛泽东撰写发刊词的党内刊物是( )A.《共产党人》B.《解放》周刊C.《中国文化》D.《群众》周刊23.《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作者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朱德24.抗战胜利后,揭开国统区“拒检运动”序幕的《延安归来》一书的作者是( )A.黄炎培B.赵超构C.储安平D.史良25.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在北京成立,筹备会主任是( )A.胡乔木B.胡愈之C.范长江D.邓拓26.1961—1962年间《北京晚报》杂文专栏《燕山夜话》的作者是( )A.吴晗B.夏衍C.廖沫沙D.邓拓27.1978年5月11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解放日报》D.《文汇日报》28.1981年首家推出“星期刊”的报纸是( )A.《北京青年报》B.《中国青年报》C.《解放日报》D.《光明报》29.1996年正式成立的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是( )A.人民日报报业集团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C.经济日报报业集团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30.创办名牌节目《焦点访谈》的电视台是( )A.北京电视台B.上海电视台C.中央电视台D.东方电视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有(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蜜蜂华报》D.《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E.《申报》32.辛亥革命时期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的报纸有( )A.《民呼日报》B.《民吁日报》C.《民立报》D.《国民日日报》E.《神州日报》33.1926年北洋军阀杀害的著名新闻记者有( )A.黄远生B.邵飘萍C.李大钊D.林白水E.朱惺公34.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办的报刊有( )A.《新华日报》B.《群众》C.《解放日报》D.《八路军军政杂志》E.《共产党人》35.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出现的报业集团有( )A.广州日报报业集团B.南方日报报业集团C.羊城晚报报业集团D.光明日报报业集团E.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循环日报》37.“五四”前后“四大副刊”38.《西行漫记》39.中央电视台40.《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什么是“开元杂报”?42.什么是《大公报》的“四不”方针?43.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有哪些重要新闻机构?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4.论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改革。

45.论述1935—1937年间范长江西北采访经过、成果及意义。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6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D2.C3.B4.D5.C6.A7.B8.D9.A 10.A11.C 12.C 13.A 14.A 15.C16.A 17.A 18.D 19.B 20.C21.B 22.A 23.B 24.A 25.A26.D 27.B 28.B 29.D 30.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BCE 32.ABCE 33.BD 34.CDE 35.ABCDE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王韬主编,1874年创刊于香港,是我国近代第一家以政论著称的报纸,鼓吹变法自强。

37.北京《晨报》的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北京《京报》的《京报副刊》,它们突破先前我国报纸副刊的低级、消闲格调,成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潮的园地。

38.(1)美国记者斯诺著。

1937年英文初版原名《红星照耀中国》。

这部通讯报告集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中共领导的苏区情况,被译成10多种文字,是风行世界的名著。

(2)英文版原名Red Star Ovre China, 1938年复社出中文版时改本名。

该书被称誉为“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报告文学的典范”和“灿烂的历史篇章”。

39.原名北京电视台,创办于1958年5月1日,是我国第一座国家电视台,它的创办标志我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978年5月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40.1991年1月,全国记协通过。

1994年和1997年进行两次修订。

《准则》规定对新闻工作者有6点要求: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严守法纪;维护新闻真实性;清正廉洁;团结协作。

是我国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准则,对纠正“有偿新闻”具有现实意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开元杂报”是唐代开元年间的朝廷公报抄件。

唐人孙樵《读开元杂报》一文对此作了记载。

42.1926年9月1日,天津《大公报》复刊,当天发表《本社同人之旨趣》一文,提出“不党、不私、不盲、不卖”的办报方针。

此后,《大公报》长期奉行这一方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43.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建立该党所办新闻事业网络包括:南京《中央日报》及各地党报、军报;“中央通讯社”及国内各地分社与国外通讯员;“中央广播电台”等。

1932年,这些机构都采取了措施进行改革、更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4.“五四”时期及其前后,我国新闻事业重大改革包括内容、形式、新闻学术研究等方面。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自由讨论风气的出现、政论及时政评论的发展,反映思想理论界的活跃,充分发挥了报刊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举例:《新青年》、《每周评论》)。

(2)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文风大变。

(举例:《新青年》从理论上提倡白话文,实践上率先垂范,刊登白话文作品,包括白话新诗、白话小说等)。

(3)报刊编排的改革,包括:新式标点符号的采用(共计13种);“竖”改“横”等行款改革的尝试等。

(4)对国际新闻采访的重视、派遣驻外记者(举例:1920年秋,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合筹经费,向欧、美国家派出“特派员”7名)。

(5)副刊和杂志的革新(“四大副刊”的出现,内容分析)(6)新闻教育及新闻学研究的起步(1918年10月14日,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

45.(1)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其西北采访的历程。

他从四川成都出发,历时10个月,行程万余里,深入考察西北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同时追踪观察长征途中红军的动态,沿途采写了数十篇通讯,陆续寄回《大公报》发表。

不久,汇集出版《中国的西北角》一书,数月内连印7次。

长江的连载通讯,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西北地区政治的腐败,民生的凋敞,人民的痛苦,并在有些文章中披露了红军北上的动向。

从西北回来后,范被聘为《大公报》正式记者。

(2)1936年8月,范长江采访内蒙古西部,他穿行千里戈壁,往返两个多月,考察日寇觊觎这一地区的实况,后写成通讯《忆西蒙》。

(3)10月,采访绥远抗战。

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赶赴西安采访。

1937年2月,到延安采访,是当时从白区进入红区,向全国采访报道红色区域情况的第一个中国记者。

他的《西北近影》、《陕北之行》的系列采访通讯,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报道西安事变真相,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