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狸食鸽
叶侯之家,获二鸽,缚之翅而畜之野。
狸(野猫)知其不能飞也,攫(抓住)而食其雌。
雄者怒,奋起喙(鸟嘴)啄狸,狸嗥(野兽吼叫)而去。
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
雄因自恃(依仗)其强,不为备。
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①狸嗥而去.②若惮.雄不敢近
2、下面“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3分)
A 缚其翅而畜其野
B 攫而食其雌
C 狸嗥而去
D 狸至而又食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4、你从本文中得到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1(1)逃跑(2)害怕2C
3未过多久,雄鸽竟然被猫吃掉。
4从雄鸽被吃得出:骄傲自大,放松警戒,必将失败。
或从猫得出:不怕失败,抓准时机,一举成功。
翻译:叶侯的家人捕获了两只鸽子,绑住它们的翅膀,放到野外去喂养。
有一只野猫看见了,知道它们不能飞,抓了其中母的吃了。
公的很愤怒,奋起用它的尖嘴啄野猫,野猫嗥叫着逃开。
没有几天,叶侯家又得到一只母的(鸽子)。
野猫过来又吃了它。
但是因前面被啄的原因,好象害怕不敢靠近(公鸽子)。
公(鸽子)因此凭借着自己强大对野猫不加防备。
不久后,雄鸽竟也被野猫给吃了。
(二)“四知”先生
大将军邓骘闻杨震贤而辟之①,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②为昌邑令,谒见③,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注释]①大将军邓骘(zhì)闻杨震贤而辟之: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达,于是征召他(为官)。
②王密:人名。
③谒见:拜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举茂才举()(2)故人知君知()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3、杨震被称为“四知”先生的原因是什么? (3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分)
答案:1.(1)推举,选拔(2)了解 2.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关注点:怀,遗)(2分) 3.杨震为官清廉,曾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话拒绝了王密的钱财(3分。
仅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得1分)4.做人为官要廉洁自律,不能以为别人不知道而做不应该做的事(3分)
翻译: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达,于是征召他(为官),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职到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的地位。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黄金)羞愧地出去了。
杨震于是因为“四知”先生闻名天下。
(三)晏子固辞千金之裘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①,其赀②千金,使梁丘据致之。
晏子辞而不受,三反。
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
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
与其闭藏之,岂如弊③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
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④。
”固辞而不受。
注释:①茈:衣襟。
②赀:价值。
③弊:破旧。
④不可以为教:不能教化百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
①晏子辞而不受,三反.()②使.婴修百官之政()
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固辞而不受”。
(2分)
3、景公劝晏子穿“狐之白裘”的理由有:(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4、读了这段文字,你从晏子固辞千金之裘的举动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退回)②(派、让)
2晏子坚持推辞而不接受(景公所增的“狐之白裘”)。
3(3分):我也有两件“狐之白裘”,你不穿,我也不敢穿。
与其把“狐之白裘”封藏起来,还不如在身上穿破它。
(以上两点答一点给2分,答全给3分)4提示:为官者,自身正才能正人。
上行下效,为官者要能给他人带一个好头。
(答到以上两点都可以给满分,如果答到廉洁、朴素给1分。
)
翻译:景公赏赐晏子白狐大衣,美丽的花纹,价值千金,派梁丘据送给(晏子),晏子推辞不接受,如此三次。
景公说:“我有这样的衣服两件,想让你穿它,现在先生不接受,我也不敢穿啊。
与其把它放起来,怎么不得上把它穿在身上呢?”晏子说:“您的恩赐,让我修
习百官的政事,您在上面穿(这件衣服),而让我在下面穿(这件衣服),不可以把这作为教材啊。
”坚决的推辞不接受。
(四)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②,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③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④而长,眼如望羊⑤,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去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
【注释】①“师襄子”,亦称“师襄”、卫国乐师。
②数:指演奏乐黄的技术、方法。
③“穆然”,默然,沉静深思的样子。
④“几”,音qí,通“颀”,颀长。
⑤“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2)丘未得.其志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师襄子去席再拜。
3、孔子学琴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该。
(用一个成语概括)(2分)
4、请用几句话简介你所了解的孔子。
(2分)
答案:1(1)增加(2)得到(明白领悟) 2(2分)师襄子离开坐席拜了又拜(关键词:去、再)3精益求精4示例:孔子,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和他的子弟有语录体散文集《论语》等
翻译: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进步,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