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扩展阅读30篇(教师版)

文言文扩展阅读30篇(教师版)

01、劝学1、解释加点词语:⑴学不可以已.(.停止).⑵虽.有槁曝(即使)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省)⑷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失)2、翻译句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3、文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阐述了怎样的观点?答:比喻论证。

学习不能固步自封,要博闻广学,要学思结合,不断反省,才能有所获。

02、商鞅立信1、解释加点词语:⑴商鞅令既.具(已经(……之后))⑵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给予)⑶辄.予五十金(就)⑷以.明不欺(用来)2、翻译句子: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钱。

3、本文给你什么启示?诚信很重要。

要想让别人相信自己,必须“言必行,行必果”。

03、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加点词语:⑴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派遣)⑵书.未发(书信)2、翻译句子:⑴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译: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⑵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译: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有君王?3、赵威后的观点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一致吗?你怎么评价这观点?答:一致。

这是正确的观点,赵威后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能够有这样的观点非常可贵。

4.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舍本逐末_,意义是_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0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1、解释加点词语:⑴平原君怒,将.杀之(将要)⑵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纵容)⑶是.无赵也(这)⑷岂轻于天下邪.(.通“耶”,吗).2、翻译句子:⑴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译:赵奢用国法处治,杀掉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⑵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译:赵王让他主管国家税收,他把税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国库充实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哪句话和赵奢的观点相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05、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解释加点词语:⑴子.知之乎? (您)⑵主恶.之(厌恶)2、翻译句子:⑴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译: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

这样可以免于害吗?⑵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译: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3、狐丘丈人说“尧、舜其犹病诸”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以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来为反衬来赞颂孙叔敖这样处理问题的高明。

06、齐欲伐魏1、解释加点词语:⑴齐欲.伐魏(想要)⑵天下之疾.犬也(快)⑶韩于卢逐.东郭逡(追逐)⑷今.齐、魏久相持(现在)2、翻译句子:⑴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⑵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译:我害怕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

3、下面加点词语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 )A. 腾.山者五B. 以顿.其兵C. 弊.其众D. 谢将休.士也4、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人得利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07、沛公至咸阳1、解释加点词语:⑴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跑)⑵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离开).2、翻译句子: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译:汉王之所以能全面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人口的多少、地方的好坏、民间疾苦这些事,都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所有文书档案的缘故。

3、填空:一“皆”字一“独”字,将萧何深谋远虑的性格特征刻画的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萧何月下追韩信。

4、结合中学生实际,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悟。

启示我们:知识比金钱更重要,知识改变命运。

08、四面楚歌1、解释加点词语:⑴是.何楚人之多也这⑵美人和.之应和⑶莫.能仰视没有2、翻译句子: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译: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3、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四面楚歌。

09、刘邦论得天下之道1、解释加点词语:⑴我所以有天下者何.什么⑵此其所以..失天下也……的原因⑶给.饷馈供给⑷群臣说.服同“悦”2、翻译句子:⑴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译: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

⑵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在军帐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

3、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刘邦认为他自己得天下之理由是什么。

知人善任。

启示我们任用人才也要:知人善任,任人为贤。

10、孟母戒子1、下面各句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A. 其母方.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B. 孟子辍.然中止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 有所失,复.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D. 其母引.刀裂其织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2、翻译句子:此织断,能复续乎?译: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接上去吗?3、你如何看待孟母对孟子的要求?孟母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对孟子学习和做人的严格要求,才成就了孟子。

4.启示我们: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11、孔子见罗雀者1、解释加点词语:⑴大雀善.惊而难得容易⑵黄口从.大雀跟从⑶利食而忘患.灾患⑷自其心.矣本性2、翻译句子:⑴大雀独不得,何也?译: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⑵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译: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3、少年有少年的朝气,老人有老人的经验。

从初中生角度,说说你读了此文后的感悟。

答: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我们要有少年的朝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学习和对待人生。

4、孔子教育弟子要“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这与成语或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或择善而从、亲贤远佞)”有异曲同工之妙。

12、赵襄主学御1、解释加点词语:⑴用之则过.也过失,错误⑵今君后则欲速.臣赶上⑶先则恐逮.于臣被赶上⑷夫.诱道争远发语词,无实在意义2、翻译句子: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3、结合中考在即的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的体会。

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所以跑得快。

启示我们面对中考,要明确目标,集中精力,调和心态,一直努力向前才会取得好的收获。

13、老马识途1、解释加点词语:⑴春往而冬反.(通"返",返回) ⑵迷惑失道.( 道路) ⑶遂得.水( 找到) 2、翻译句子:⑴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译: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⑵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译: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3、文中故事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__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14、穿井得人1、解释加点词语:⑴及.其家穿井(等到) ⑵国人道.之( 说,讲) ⑶不若..无闻也( 不如)2、翻译句子:⑴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⑵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以: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3、"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以讹传讹的危害。

启示我们: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15、千里之马1、解释加点词语:⑴君遣.之( 派遣,差遣) ⑵而捐.五百金(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⑶于是不能期.年.(一年,周年)2、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⑴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用) 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认为)3、翻译句子:⑴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译: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⑵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4、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答: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16、石崇与王桤争豪1、解释加点词语:⑴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常⑵恺以示崇,崇视讫.完⑶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尽⑷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同"惘",迷惘2、翻译句子:⑴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译: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两家)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⑵枝柯扶疏,世罕其比译: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3、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动作描写_和_神态描写的方法17、临江之麋1、解释加点词语:⑴畋.得麋麑打猎⑵自是日抱就.犬靠近⑶习示.之给……看⑷然.时啖其舌但是⑸麋至死不悟.醒悟⑹走.欲与为戏跑2、翻译句子:⑴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译: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我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

⑵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译: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恃宠骄横的人决没有好下场。

18、荔枝图序1、解释加点词语:⑴树形团团如帷盖..车上的帷幕⑵实如丹.丹砂一般地红⑶壳如红缯.泛指丝织品⑷大略如彼.,其实过之那样,它的实际情况2、翻译句子:⑴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译: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⑵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那是给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3、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

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它写了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变化情况。

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

19、王猛为京兆尹1、解释加点词语:⑴猛下车..收德初到任⑵与邓羌同志..志趣相同2、翻译句子:⑴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译: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家财物,子女,成为当地百姓的祸患。

⑵坚驰使赦之,不及。

译: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没有来得及。

3、根据文义,试对王猛,秦王坚作简要评价。

答:①王猛不怕权贵,严格执法,是国家的重臣。

②秦王坚在王猛严肃执法之后,叹道;“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他岂能无法,只是无必行之法,袒护亲属是“刑不上大夫”。

20、陶侃惜谷1、解释加点词语:⑴陶侃尝.出游曾经⑵执而鞭.之用鞭子打2、翻译句子: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