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
学校教育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要以育人为本,既教书又育人。

教育的任务或者使命是什么,就是说,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是人类自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产生以来就一直为人们尤其教育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答案是多样化的,比如:"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六学六会)。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把会议的主题定为"学会关心",关心全球命运,关心人类命运。

但是,无论"学会"什么,最基本的落脚点还是"学会做人"。

一、学做什么样的人
做人的内涵是很广泛的,层次有高低,分工有差别,要求也就各不相同。

毛泽东同志曾提倡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是从高境界的要求。

小平同志提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新时期对做人的一种广泛性要求,是学校教育应努力达到的根本要求。

我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线,分层次实施德育。

第一层次,是最基本的要求,将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公民。

第二层次,是较高要求,将多数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第三层次,是高标准,一部分政治思想品质优秀的学生,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初步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党的事业的接班人。

1.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定的社会阶段形成的,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是通过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的发展阶段,人格的形成具有整体性,各人的性格各有特点。

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对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的终身。

学会做人应从基本的道德要求做起,自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并逐步培养他们对共产主义的道德认识,向较高的道德追求迈进。

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只讲动机而不计效果,也不能只根据效果去判断其善恶;要注重道德认知,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应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情感、意志力,自觉遵守行为规范、服从纪律,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一代新人。

2.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所理解的全面发展,首先包含有多方面的发展,必须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哪方面都不能忽视。

其次,它更体现着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在身体和心智两方面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展,不能偏废,身心健全,对于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学会做人"的最低要求。

我们培养的学生既不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又不能是头脑聪明但"弱不禁风";更不
能带着脆弱、病态的心理进入社会。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智力、品德、身体、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具备一定条件,或达到一定要求才可称得上实现了全面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将是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关系到现在和未来人才素质的大问题,这已成为学校德育关注的焦点。

3.做一个和谐的人
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而是社会的一员,是自然界的一员,是自始至终生活在群体、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

所以,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必须学会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做一个和谐的人。

只有学会了与人相处,工作、学习、生活才能够事事顺手,时时顺心。

与人相处的最基本要求是:讲文明、有礼貌、能容人。

学会与人相处应当具备,自尊和尊重他人、理解和信任、同情与人道等优良品质。

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开朗、热情、坦诚,发展友谊,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情绪低沉,轻者产生孤独、空虚、焦虑、恐惧,重者产生多疑、嫉妒、敌对、攻击的心态和行为。

做一个和谐的人应当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做一个和谐的人,不等于放弃原则。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既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孤芳自赏,要能够使自己的行为与朋友、同事、同学协调一致。

4.做一个能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有用的人
这里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是有用,然后是能适应社会需要,再后
才是能适应社会发展。

要成为有用的人,就必须要有文化、有知识、有一技之长,最起码要有一技之长。

而要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除了要有知识、有技能,且所掌握的技能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之外,还必须具备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些品质。

所谓适应,就是使自己的要求切合社会实际,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规范,使自己的思想、心理、行为与社会环境协调。

社会总是在变革中前进的,人也是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

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和生理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在出现学习、考试、交友、入团、升学、择业以及家庭中的突发、变故等问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认为,学生应当具备如下品质:一是要有竞争意识,做人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要争先恐后,要只争朝夕,要在未来的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二是要有法制观念;三是要有创新意识。

5.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要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想首先应该形成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要想到,"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都为他人服务"。

每个人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享受着别人对他的服务。

只要你从这种思想出发,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你就是在为人民服务。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等,是同学们自己的组织,它的宗旨是为全校同学们服务。

每一届的学生会都继承了老一届学生会的光荣传统,为同学们服务、办实事、办真事,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们以自己无私的奉献、卓有成效的工作,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也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信任。

二、怎样学会做人
1.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道德修养。

一个群体的素质决定了他们的道德规范水准。

我们培养的是祖国未来高素质高水平的建设人才。

我们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应当时刻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2.学会做人是一种学习,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在经过认知过程的运作而不断地形成人的复杂行为;
(2)注意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交互作用,提高学习效果;
(3)自我效能理论,既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个体可以对自己行为的可能结果进行积极预期的这种自我效能来寻找更好的学习。

强调学习的作用,是要个体既要有自我观念、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又要在榜样、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中形成自己的健全人格。

要向先进、模范学习,要向每个人学习,要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学会做人不仅仅是依靠老师的教导,生活的一切时间和一切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

3."学会做人"是一种实践,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还应落实在行动上。

"学会做人"应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

比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良好的人际交往为基础的,创建一个良好的集体的过程,就是人际关系形成和逐步优化的
过程。

离开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学会做人"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素质。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应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的人。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