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毋宁质疑,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对“学会做人”的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青少年堕落的根源,就在于道德上缺乏教育,就在于他们的需要、愿望、意图、兴趣都处于极端原始的状态。
”而孩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时期、准备时期,可塑性强,“学会做人”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在青少年时期这一黄金阶段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但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要把孩子们的灵魂塑造好,何其重要又谈何容易啊!作为老师,肩上的这份责任沉甸甸的。
一、结合学校特色构建“学会做人”教育的分层目标如何有效地展开“学会做人”教育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在“学会做人”的道德训练和具体要求上应以《德育大纲》为依据,结合学校的教育特色,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区别对待,分层引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校的“一校一品”兰文化建设工作,以兰文化为载体,“以兰之韵塑生之品”,提出了“以兰育雅、以兰育清、以兰育育韧、以兰育和”的兰文化建设理念,引导每名学生“雅言雅行”,并认真学做具有兰花般坚韧品质的人。
结合学校的兰文化建设,我觉得“懂礼仪、讲诚信、遵纪守法”的好品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素质。
源于这一想法,我从一年级开始制定出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主题教育,分别从“低年级对己懂礼仪、中年级对人讲诚信、高年级对社会守法纪”出发,以争做“有礼貌的人”、“诚实守信的人”、“遵纪守法的人”为努力方向,具体细化要求如下:低年级争做有礼貌的人:从仪表、语言、举止入手,使全班学生形成把礼仪带入学校,把尊重带入课堂,把孝敬带入家庭,把微笑带向社会的良好风貌。
仪表:①衣着整洁,红绿领巾干净平整;②男孩不留长发,女孩长发扎起,不披肩;③精神饱满;语言:①态度诚恳;语调平和,声音大小适宜不大喊大叫;②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举止:①与人交谈时,正视对方、认真倾听、不东张西望,不心不在焉;②课堂上不随便插嘴,回答问题先举手;③得到允许方能进入老师办公室,不随便翻动办公桌上的物品,与老师交谈小声而有礼貌,不打扰办公室其他老师的工作;④看见老师、长辈主动问好,并能主动通过电话等途径问候爷爷奶奶等长辈;⑤父母下班回家,能接过拎包,递上拖鞋;父母劳累时会给予敲背解乏。
中年级争做诚实守信的人: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日常行动中去,引导学生要做真人、说真话、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做事尽心尽力,这样待人、处事,才能与同学朋友团结友爱。
①不说谎话,有错就改;②言而有信,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③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
高年级争做遵纪守法的人:应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公民意识,从小就学做合格的小公民,将来才能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①在学校里遵守课堂纪律、校纪校规;②在社会上遵守社会规则:如一米线规则、《七不规范》、乘台阶式电梯左行右立、乘公共交通先下后上。
“学会做人”以此三个重点教育为抓手,但并不是相互剥裂的,而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相辅相成,循序渐进,各有重点。
同时还要与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其他道德、行规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得以全面提高。
依据“德育的真谛是育人,前提是真实”的思想,要力戒教育的“假、大、空”,尽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努力实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分钟做起”,将道德观念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行动中去,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灵中去,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小公民。
二、采用科学的“学会做人”教育的引导方法1、抓住学科主阵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课堂是增强德育实效的主阵地,只有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近年来,我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然、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合“学会做人”的教育。
品社学科的教育作用无需多言,在语文学科的教学时,我根据文道统一的原则,在语文教材文本中寻找“学会做人”教育的结合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让学生在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中自然而然接受教育。
如四年级《中彩那天》一课就是融合诚信教育的好题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生活拮据的父亲,中彩那天神情低沉,为奖品的归属伤脑筋,最终把奖品一辆梦寐以求的奔驰车交还给了同事,表现了父亲诚实有信的高尚品德。
学生们在朗读父亲言行的语句中,在有关句段篇章的训练中,在体会课文表达的诚信比金钱更重要,它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这一中心之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感悟到拥有了诚信,人生一定会更充实而美丽。
只要做个有心人,语文教材中可融合进行“学会做人”的教育的课文可真不少呢!如二年级《爸爸的老师》、《我给奶奶送阳光》、《只有一个儿子》等课文是融合低年级礼仪教育的好题材;三年级《放风筝》、《秘密》,四年级《父亲的叮嘱》、《守信》、《十年后的礼物》等课文是融合中年级诚信教育的好题材;五年级《小鸟,请原谅我》可融合环保教育,《人生的开关》等课文是融合高年级遵纪守法教育的好题材。
同时,在作文教学中也可融合“学会做人”的教育,如在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中引导学生懂礼仪;在中年级的大作文《我的烦恼》、《我真了不起》中引导学生讲诚信;在高年级作文《最让我难忘的一句名言》、《你真了不起》、《和书中的人物密语》中引导学生遵纪守法。
平时,也可在周记练笔时请学生写写有关礼仪、诚信和遵纪守法的话题,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都是多么有利于学生有关优秀品质的培养啊!此外,在体锻课学生活动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在探究课上可开展一些有关诚信、遵纪守法的调查研究……只要深入挖掘,各科均可融合“学会做人”的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磨练意志品质。
抓住学科主阵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杜绝了教育和教学的“两张皮”现象,多管齐下,形成了强大合力,教育效果岂会不好呢?2、在活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感空洞的说教效果不大,往往是老师说得累,学生却懒得听,而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学会做人”的真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十分有效的一招,是教育趋势所在。
因为活动是少年儿童的天趣,良好的道德行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以锻炼,不断内化,使德育的外因与内因相结合,易于在学生的脑海中自觉烙下讲道德的深深的印象,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从而形成习惯。
在小学阶段的五年中,我班学生常结合学校德育主题开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组织一系列活动,自己确立努力方向。
实践证明,这样做易于被学生接受、理解,能取得预想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迎世博”期间,当我发现有不少学生有“唯我独尊”情结,不懂礼仪,缺乏谦让精神后,就组织全体同学共同讨论,确立了“迎世博,争做文明小标兵”的主题,与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些可行的主题活动。
开展讲讲礼仪方面的亲身经历的班会,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由于讲礼仪或不讲礼仪的故事和不同的感受。
从事实中,孩子们领悟到礼貌用语虽然往往只有几个字,却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变面红耳赤为嫣然一笑。
明理后即导行,通过引导大家自编小品,创设情景,讨论在各种情景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再夸夸身边做得好的人,树立学习的榜样。
渐渐的,孩子们纷纷在家庭生活中、同学间仿效起来,渐渐懂得得宽容、忍让了,且能以此为荣了。
后来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了解到不少孩子不仅自己能够做到文明观博,还积极向亲戚、向其他小朋友宣传文明观博呢!通过学生们的作文等途径,我更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家庭中不仅能够谦让兄弟姐妹,还懂得感恩父母了,不再认为长辈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在学校中,当同学间偶有碰撞之时,他们也不再尽指着对方数落对方的不是,矛盾在一声声“对不起”、“没关系”中迅速化解。
可见“迎世博”礼仪主题教育的辐射力较强,孩子们的“娇、骄”二气慢慢地褪去,讲礼仪之风在心中发芽了。
而孩子们最可爱的地方,是每当班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了一点儿小小的进步,全体同学都会给予他热烈的掌声,热情的鼓励。
当这些孩子们拥有了一双能发现他人闪光点的眼睛时,自己也就变得更阳光了。
在争做“诚信人”的教育中,学生们主要开展了有关的调查活动。
他们向家长调查“诚信与单位经营成败的关系”,了解到许多单位和商家取得成功,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产品有信誉,售后服务有信誉,诚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接着,孩子们又自发地通过上网等途径查找了古往今来有关“诚信”的典型事例,通过故事会、小报等形式进行了交流。
孩子们从中受到了震撼,在他们的调查报告中可以发现他们对现代人必须拥有诚信素质发自内心的认同。
正因为这样的共识,难怪我班在考试时能够令人惊讶地开设无人监考考场,难怪孩子们对自己答应的事情都会尽力去做,难怪孩子们对自己的小错不再遮遮掩掩,难怪老师们觉得孩子们的目光越发清澈了……在争做“守法人”教育中,我结合学校“流动的芳草地”系列环保活动,引导孩子们关心和学习《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条款。
他们在听环保讲座、采访科学家、阅读科普文章等活动中面对一组组触目惊心的环保数据,了解到若不注意环保终将威胁到人类自身时,都惊叹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有学生谈道:这几年来世界各地的暴雨、暴雪、洪水、泥石流很多,我国很多地方还出现了奇怪的天坑,这一切都可能与没有保护好环境有关!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地球!最直接的证明是孩子们随后便行动起来,他们查找低碳生活的做法,在家里的抽水马桶水箱里安装了自制的简易节水装置,给妈妈写了有关垃圾分类的环保信,力所能及地向家人、向邻居、向自己周围的人做宣传,还走上社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在宣传的同时,他们内心也深深接受了环保理念,在行动上能够自律。
好几回,有不少家长反映他的孩子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的确,我班不少孩子口袋中藏有一方手帕,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他们还拒绝食用蛇、青蛙等动物,宁愿多坐公交而少乘舒适的私家车……我还发现班中几乎人人都是“节电员”,每次离开教室去专用教室上课时,不等真正的“节电员”动手,总有学生迅速将教室内的灯全部关上。
我相信这些从小就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孩子将来会为上海、为中国添一分亮彩!3、在环境氛围熏陶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心理学认为: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它有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所以,结合创建“温馨教室”,我分别从硬环境和软环境入手,在环境氛围的熏陶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硬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在板报、墙面张贴有关的宣传口号和资料。
如,低年级段布置《礼貌歌》,中年级段布置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高年级段布置有关遵纪守法的做法,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使学生随时能看到这些醒目又令人振奋的话语。
软环境方面主要是进行良好的班风建设。
①微笑教育。
很多学生对老师较敬畏,老师首先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把微笑带给学生,让学生的脸上也充满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