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学生学会做人
海阳市行村镇第二小学
教师的工作是崇高的,是神圣的。

她的崇高、神圣应是既教书又育人。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做人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将来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要达到做人的基本要求,就要从小抓起,这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生学会做人,古人之要求:人在“少年之日,先要识得人之贤否、事之善否、言之是非。

”社会科学发展的如今,教学生学会做人,其要求是做具有良好道德风尚、文明行为、心理健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就要加强道德、人格修养,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为做人,始于修养,无修养就不能做其人,更无法成为有识之士。

只有修养有素,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和人生发展的需求。

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人呢?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应。

一、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似的素养。

教师要做好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工作,教师就要具备高尚的似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爱。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石。

教师有了师爱,就能承担起对学生做人的教育重任。

教师的师德水平在育人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把师爱倾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工作上,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进而“乐其道”,才能以其人格的魅力言
传身教,感染并影响学生,使其学生从小自觉接受教育。

二、教学生学会自爱。

自爱是做人的基石,是一个人美德形成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学生应学会尊重自身。

”“没有自爱、自尊,就没有道德的纯洁和丰富的个性精神。

”也就不知道如何做人。

有些小同学经常犯错误,几乎每天都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教育,而他们都不懂得自尊自爱。

因而,教师要在教学生学会自爱上下功夫。

教师要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学给予宽容、理解,让他们自愿诚心摆问题,定措施,让他们自尊自爱,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他们讲人生道理和前途。

久而久之的耐心教育,经常犯错误的小同学学会了自爱,学会了自查、自责、自改、自律,有了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在学习中就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教学生学会讲文明、懂礼貌。

文明做事、礼貌待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必备素质和条件。

在校园里,在班级里,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看到学生不文明的举动,听到不文明的恶语;时常看到学生无礼貌的现象。

若对这样的学生不理不睬,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不文明无礼貌的习惯,对教育教学会起到负面影响,甚至会对将来的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良因素。

为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晓得我们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

”的古训和对人要“温良恭谦让”的礼教,明白“人无礼而不生,事物力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的道理。

平日,要求学生说话和气,注重礼节,行为端
正,以礼待人。

四、教学生学会“守公德”。

做人要有公德意识。

人在社会上生活,就必须遵守社会准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公共卫生等。

要达到其要求。

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让学生真正知道什么是公德。

怎样做才是遵守公德。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采用正、反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违背公德的危害是什么?遵守公德是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是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

用遵守公德的模范人物和事迹影响学生的言行。

营造遵守公德的氛围,收集遵守公德的图片,使学生受到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在心灵中就播下公德的种子,在教师的哺育下,生根、开花、结果。

五、教学生学会“讲信誉、诚实”。

诚实守信,恪守诺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讲求的一种做人美德。

社会上有许多人不见信誉,说话不算数,背信弃义,欺骗他人,造成社会矛盾,干扰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和谐。

为此,教学生学会“讲信誉、诚实”是至关重要的的。

教师让学生懂得“重信誉、不食言”,“言必行、行必果”的道理。

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作用。

教育学生讲诚实、重信誉。

六、教学生学会做事。

在教学中,独生子女占了多数。

由于家长的宠爱、惯养使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为此,教学生学会做事极为重要。

体验是最好的教育。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每日一善”活动,即让
学生不论是在学校里,班级里,还是在校外、家庭善于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学生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粮;给妈妈洗一次脚;做一次饭;扫一次地;洗一次衣服;搞一次小发明;搞一次小创造;写一篇小论文等等。

久而久之,学生在鲜活具体的实践中获得生动体验,从而在其人格上打下坚实的烙印。

“每日一善”对学生来说,自己的体验最深刻。

比如,有的同学感慨的说:“给妈妈洗脚,使我懂得了如何关系人,体贴人。

”吕象民记者说的好:“讲大道理不如培养好习惯。

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做人应当注重贴近实际,与其让学生一开始就接受高深的观念,不如让学生先养成一种好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七、教学生学会“遵纪守法”。

从报纸、新闻中经常看到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情。

他们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小学生对法制观念淡薄有关,有的学校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法制教育讲得较少。

为此,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在教育中,教学生学会遵纪守法。

首先,让学生学法、知法、了解法律法规。

其二,在教育中经常组织学生看《今日说法》等法制类节目,或请派出所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懂得依法、守法、用法的道理。

其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行为不端的现状,注重有效教育,防患于未然。

把违法犯罪的行为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让学生在校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生怎样做人,已是现如今摆在我们面前不可推卸的责任,再教育学生时,只要教师不断探索“学会做人”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会培养出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新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