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与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池上>>谁还记得,指名背出,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在池塘里小孩偷采莲花的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小池塘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设计意图]由旧知识引入到新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
那么你们想象一下夏日的小荷塘都会有什么美丽的景象呢?学生自由想象并用语言描绘。
2.课件出示小荷塘画面.我们一起看看屏幕,看看课文里的小池塘里都有什么?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那么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学习生字。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昔”认读那么老师给它加个竖心旁”惜”你还认识它吗?你还能给”昔”加什么偏旁?
(2)同样方法学习”廷”和”蜓”。
(3)指名读全诗,教师正音。
5.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去思考,想想诗句的意思,有利于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演示课件。
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1)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1)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2)学生练读,男女比赛读。
4.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
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
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
"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哪为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
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
(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
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8.指名反复朗读,指导读出语气
9.全班朗读.
10.有感情的朗读小诗.
[设计意图]逐句分析古诗,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能够想象荷花的美。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
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
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景色之美,要爱护万物,保护环境。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为《小池》画一幅画。
[设计意图]加深对古诗的记忆,培养绘画兴趣。
板书设计
小池
泉眼惜
树阴爱
小荷露
蜻蜓立
[教学反思]
《小池》是一首内容比较浅显的古诗,上课时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出现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争论”:“是荷叶,因为书上画的是荷叶。
”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
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呵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
我忽然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小荷才露
尖尖角”。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强求,教师给他们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