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淡化”作文,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淡化”作文,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淡化”作文,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发表时间:2013-07-26T09:01:07.2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51期供稿作者:王伟[导读] 作文是个让许多学生头疼的字眼,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唉声叹气,连老师对作文教学也常常不尽如人意。

王伟山东省平度市新河镇三堤小学266716
作文是个让许多学生头疼的字眼,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唉声叹气,连老师对作文教学也常常不尽如人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快的状态下,富有灵性的语言就会快捷地产生。

为了放松学生的身心,提高习作的效果,克服对作文的畏惧感,在教学中不妨“淡化”作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作文,在轻松说笑中完成作文。

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儿童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必须抓住这一时期,培养他们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和良好的说话习惯,逐步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学会当众说话、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

例如:我常常利用早读前五分钟进行“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说话练习,让学生随便讲讲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在广播中听到的以及校内外发生的趣事等,并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问题,训练听的能力。

如此循环往复,加强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说话、听话习惯和表达能力。

学生有了较高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水到渠成。

二、利用学生好玩的心理,淡化作文入门教学
凡是孩子都有好玩心,可利用这一特点,巧妙地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进行习作练习。

例如:为了让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我在班里组织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每四人一组,合作写出班内一个学生的特点,然后读给全班同学听,猜猜他是谁。

教师适时点拨:为什么猜对了?猜错了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领悟到写人物应抓住特点,不能千人一面。

再如,在黑板上写几个毫无联系的词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上这些词语编一个故事,比比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

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积极参与,只有游戏的快乐,无形中激发了习作的兴趣,提高了习作的能力。

三、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淡化写作技巧
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的一面,就看教师如何利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

例如:同样是进行一次写自己喜欢的小玩具的练笔,如果教师像往常一样,先指导,再作文,那么所能激发的只能是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对一些怕写作文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毫无诱惑力可言。

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参与,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你有哪些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学生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大堆。

“那么,谁的玩具最漂亮、最好玩呢?”“我的……我的……。

”孩子们各不相让,都认为自己的玩具最漂亮。

我看时机一到,就说:“争下去是没有结果的,这样吧,大家回去给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写个解说词,然后我们从这个解说词中评出最受欢迎的十个小玩具,还要把选出的小玩具请到学校里来,让大家见识见识。

”孩子们一听可来劲了,都决定好好去写,为自己的玩具争此殊荣。

他们从来没这么认真过,不但细致观察、仔细起草,还多方面请教认真修改。

四、“淡化”作文时间,深化情感体验
要改变传统作文课的教学习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捕捉作文时机。

《课标》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充分发挥“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催化剂”作用。

“情动于衷而成于言”是古人论文的名言,披文以入情,文章则自然真实而生动。

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让习作成为情感倾诉和交流的温馨的天地呢?首先,教师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生活,留意熟悉儿童语言,成为学生的知音,知道他们有哪些内心话、有哪些真情实意。

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在习作指导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利用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共鸣,唤起学生真情,并创造条件,营造情感倾吐氛围,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或模拟的“情场”之中,通过自身体验,产生想倾吐心里话的写作冲动,从而大胆地表露真情。

第三,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不要过多地限制,让作文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让他们在想写的时候去写、在能写的情况下去写。

五、“淡化”课堂作文,在实践中作文
作文的内容源于生活实践,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用心体会,就不会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教师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作文。

例如写《一次游戏》,我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要求在拔河比赛过程中观察同学们的动作、神态,体会心理活动。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作文,其中一个同学写得十分逼真:哨子响了,双方队员一起用力拉。

只见对方的陈小峰前腿蹬后腿弓,屁股向后翘着,两手死死地攥紧绳子。

他紧闭着嘴,鼓着腮帮,眼睛瞪得像圆球,他一定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把对方拉趴下……
六、“淡化”作文等级,增添写作动力
老师的肯定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评价学生作文,有了等级的悬殊,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就会因得不到好的等级而自认为写不好作文,从而逐渐失去写作兴趣,甚至讨厌作文。

因此在作文批改时,只要符合写作要求一律评优,并努力寻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一个用得好的词,一个好的句子,甚至是一个好的标点,都要给予肯定。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实际作文,皆有所为而作……作文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语文教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

”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实用”这一基点,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习作实践中逐步意识到自己的作文是有用的、有社会价值的,不再把作文当作任务来应付,使作文不再是一道难跨的坎,而是一次游戏般的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学生有信心作文、有兴趣作文,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