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生态工程
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 生殖性克隆 。 不赞成 、
不允许 、 不支持 、 不接受 任何生殖性克隆人 的实验;不反对 治疗性克隆 。
【知识拓展】 1.克隆的分类 克隆根据其目的和水平不同,可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 殖性克隆。 (1)两种克隆的定义 所谓治疗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 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国际人 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1999年3月)。 生殖性克隆是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 生人类个体。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通过改变和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 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 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 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 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的效果,即“1+1>2”。
【典例精析】
【例1】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 环境中 B.转入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 因频率增加 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 在安全性问题
考点二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基础知识整合】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2.可能重组出新的 论据 有害病原体
3.有可能形成用除草剂 除不去的“超级杂草” 4.可能成为 “ 入侵的外来物种 ”
不存在生物安全问题
1.进入非种植区生命力 很差 2.存在 生殖隔离 , 难与其他植物杂交
3.花粉的传播距离和存 活时间有限
4.新性状的表现必须具 有一定的条件和配套的 种植技术
(三)环境安全 1.潜在的不安全问题: 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原有的 动态平衡 ,加剧 环境污染 ,危害其他动植物生存或人体健康。
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 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特点:不产生废弃物,没有环境污染, 生 态系统稳定发展。
无废弃物农业
是我国古代传统 农业的辉煌成就 之一,也是生态 工程最早和最生 动的一种模式。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物种多样性原理
(1).为什么樟子松林的 松毛虫会肆虐,
珊瑚礁“白化”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一)食品安全 1.两种观点的比较:
观点 存在安全问题
1. 对食物安全检测不全面 2.可能出现 滞后效应 论据 3.可能出现 新的过敏原 4.营养成分可能改变
不存在安全问题
1. “实质性等同”
只是评价的起点,而 不是终点
2.多环节、严谨的安 全性评价3.科学家对 社会负责的态度4.至 今未发现转基因食品 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
操作过程? 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 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最终目的?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传统经济正在毁坏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实现可持续 发展,必须改变传统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
生态经济的原则是实行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 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反对者观点
支持者观点
1.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 1.这是一项科学研究, 冲击现有的 婚姻、家庭 等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
传统的道德观念
之成熟
2.人为制造在心理和社会地位 2.可以通过 胚胎分割 、
克 上不健全的人
基因诊断 、染色体检
隆 人
3.技术不成熟可能孕育出严重 生理缺陷的孩子
查 等方法解决不成 熟的部分
2.实质性等同是指在 转基因农作物 中只要 某些重要成分没有 发生改变 ,就可以认为与
天然品种“没有差别”,因此不必再进行安 全性检测。
3.保证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控和预防措施: 立法、多环节监控、安全评价内容具体而严格。
(二)生物安全 1.两种观点的比较:
观点 引起生物安全问题
1.可能变成野生种类或 杂草
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 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 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 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发展。
理论基础? 生态学和系统学
技术手段?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 一旦?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协调与平衡原理
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①环境承载力即环境容纳量 ②生物与环境是否相适应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4.整体性原理: 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
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目的: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 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含义: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