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第一章绪论新闻评论学(P4):应用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介、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

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反映内容:新闻报道,传播最新真实、客观信息;新闻评论,揭示事实所含意义。

2.写作目的:新闻报道,传播信息,间接引导舆论;新闻评论,表明态度,直接引导舆论。

3.表达方式:新闻报道,记叙为主;新闻评论,议论为主。

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区别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

新闻评论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新闻评论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正性第三章新闻评论的分类一、新闻评论种类的不同分法按主要性能划分;按评述内容划分;按表达方式划分。

1、按主要性能划分(P40)全面部署性评论;说理启发性评论;业务指导性评论;政治鼓动性评论。

2、按评述内容划分(P41)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评论、国际评论、社会评论。

3、按表达方式划分(P41)社论/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述评、专论、思想评论、小言论/微型评论、随感、杂文、文艺评论。

二、代表编辑部意见的评论形式(P43)1、大型评论社论、编辑部文章2、中型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其论述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介于社论与短评之间,大多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当前政治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分析,在选题和写作上更自由与灵活,篇幅比社论短。

●名义上是个人,但实际上代表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可以单独发表,也可以配合新闻报道发表●可以不送审●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由非本报编辑部、评论部成员,而是由编辑部约请外单位,尤其是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根据现实生活中重大的问题进行专业性分析的评论。

●名义上是个人,但实际上还是代表报纸编辑部的意见和观点,比本报评论员文章有更大的灵活性。

3、小型评论●短评:●为配合宣传,阐述党的方针政策,或就当前社会的某些倾向、问题和现象,以编辑部或编辑发表的评论,一般配合新闻报道发表,针对性、思想性、时间性强,论题更单一,分析更扼要,篇幅更简短●规格低●不需要送审●编者按:●编者对所发表的报道、文章进行提示、评论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大致分为政论性和说明性的两种,要求旗帜鲜明、一针见血,逻辑严密,文字精炼●表明编辑部的态度,可分为文前、文中和文后三种按语形式●规格低三、由个人署名发表的评论形式1、专论(P45)●带有时评的形式,是新闻媒体编辑部约请某一方面的专家或权威人士,就他们深入研究或熟悉的某个专门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一般发表在显著位置上。

●个人署名,权威性较小2、代论(P46)●用于对人民内部某些认识问题的正面引导,对国际上影响范围较小的事件加以评述,帮助国内人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阔眼界●以个人署名,反映编辑部立场与态度3、思想评论(P46)运用最为普遍、群众性最广泛的一种评论形式4、微型评论(P46)●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运用灵活,一般有固定版面位置的小型评论形式●在短长见,以精取胜,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第四章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1、政治家的眼光:●对党的新闻评论工作者最基本的政治要求(P99):有正确的立场,坚定的信念,潜心钻研党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2、理论家的头脑:(P101)●具备透视力和剖析力:表现在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观察社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提示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科学思维方法和评论方法“十要十忌”(P103)一要有客观的观点,忌主观;二要有全面的观点,忌片面;三要有深入的观点,忌表面;四要有具体的观点,忌抽象;五要有灵活的观点,忌一刀切;六要有比较的观点,忌自以为是;七要有反复的观点,忌操之过急;八要有全局的观点,忌坐井观天;九要有发展的观点,忌一成不变;十要有群众的观点,忌唯上唯书。

3、社会活动家的本领:●联系群众,了解群众4、杂家的智能:●主要特点:全面、扎实、广博的知识。

●各种描写摘录;名言佳句汇集;成语典故集释;阅读书报札记。

5、作家的技巧(P108):●立意要新颖;谋篇要精妙;力求有文采第五章新闻评论的选题一、选题(P121)●选择和确定论题,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选题的过程是评论写作全过程的一个首要环节二、选题来源(P126-132):●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现实中的先进典型和新人新事新风尚;当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共同关注又莫衷一是的问题;违反科学又习以为常的种种言行。

三、选题标准(P132):●触及现实,富有新意;面向全局,准备恰当;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论点(P63)●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总论点/主题:评论中全部观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作者需要全力说明的总主张。

●分论点/子论点:用来证明、补充、发挥总论点。

1、立意(P140)●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中心思想。

●全文的基调,诸论点的总和并且统率诸论点。

立意三要求●论题要有新思想;论理要有新高度;论述要有新角度。

立意的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事物进行正确、深入、全面的分析,力戒主观性、表面性和片面性。

2、论点要正确和科学论点正确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提炼观点,使论点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揭示事物本质,体现党的方针政策。

论点科学有针对性,敢于揭露、正视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确定论点的方法●了解党和国家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工作重点和现阶段的要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新闻敏感,尤其是强化政治敏感●联系群众,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调查研究●注意掌握各条战线、有关企业、单位的业务信息。

●从大量新闻报道中,选取价值高的新闻作品,从中提练论点●从报社编委会制定的近期报道计划中选取论点。

3、确定论点的逻辑注意事项●二难推理、悖论二、论据(P66)●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或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1事实性论据●用事实作为根据、证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或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现实事实论据、历史事实论据2理论性论据●来源于实践并业已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根据、证据。

●科学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国家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领导人的讲话●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言论●公认的道德规范、生活常识、科学公理、定义和法则●格言、谚语、歇后语、诗文中的佳句论据写作真实、典型、代表性●写作之前草拟写作提纲,对引文和材料要再三核实●论据要讲究压缩和修改。

●注意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三、论证(P70)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与方法,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1、论证的要求●论证的层次:文章有序,讲究谋篇布局、顺理成章。

●递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总式结构;归纳式结构;演绎式结构。

2、新闻评论常见的四种逻辑推理形式①直接推理●由一个直言判断前提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结论的推理。

●真理是不怕批评的,所以,怕批评的就不是真理。

②演绎推理A.又称三段式推理,借助于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推导出一个新判断。

B.亚里士多德认为,三段论是推理的最好形式C.分为中词和端词,端词分为大词和小词两个,中词指的是自身被包含在另一个名词(大词)之内,又包含着另外一个名词(小词)。

依靠中词的媒介作用,联系大小词而得出的结论。

D.所有B是A,所有C是B,则所有C是A。

③归纳推理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

亚里士多德把归纳法称为一般认识方法和辩论的推理进行研究包括简单枚举、完全归纳和直觉归纳等形式。

④类比推理由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推导出它们的另一种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间接推理,离不开联想思维和比喻论证。

但结果可能有误。

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P178)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判断)不能同时是假的,而是一真一假,没有中间的可能。

充足理由律:在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真实思想或诊断都要有充足的理由。

(1)立论(P161)●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的看法、主张●观点经自己的思考或实践后提出的,具有独到性、正确性和针对性。

●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不能任意发挥或变换论题。

●“立”往往要在“破”的基础上进行。

立论的三种方式●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篇末归纳中心论点;论证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

立论的标题与写作●论题型立论:标题提出一个问题。

●论点型立论:标题本身是论点●范围型立论:标题限定文章的论证范围(2)驳论(P167)●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中宣传真理。

往往从侧面、反面,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选择论点、驳斥对方,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立论是目的,驳论是手段。

●包括揭露、批驳、剖析、辩论等方面,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

驳论的具体方法(P168)●直接驳斥错误论点;直接揭穿论据虚假;直接分析论证错误。

5、常见的六种论证方法(P162):●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反证法、归谬法(1)例证法: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是最常见的论证方法。

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归纳推理,即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2)引证法:●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即用已经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引证的原理必须正确、全面;不能引证过多;注意具体分析而不要简单推理。

(3)比较法(P152):●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实某个论点的正确或错误。

●类比、对比(横比、对比)(4)喻证法:●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方法,即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喻巧而理至”(5)反证法: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以事实、事理证明同自己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错误的,从而证明自己的论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