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笔记法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5yr P (five year plan), SOE (state owned enterprise), FIE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 JV (joint venture), SEZ (special economic zone), trd (trade),
边听,边记。说来容易,很多学生往往是一听就 忘了记,一记就听不懂。其实这是个根本问题, 是一个英语听众与口译的本质区别。平时我们所 说的英语听力只需要你自己听懂理解就够了,而 这里你的角色是口译,信息要真实完整地再现出 来,而不是光在你自己头脑中有所印象。这里给 大家的建议是以后自己做听力练习,特别是精听 练习的时候,不能太舒服,要给自己压力,逼着 自己听的时候要记而且听完后要复述。在时间上 要坚持每次连续记笔记5分钟以上,否则在考试中 会出现听着听着力不从心的情况。
如果是坐在桌前,笔记本放在桌面上,也是记完一页,翻 过去一页。也千万不要忘记在讲话人开口说下一段之前, 把已经翻完的笔记页压到笔记本下。
笔,建议用按压式的。这样,一手持本, 另一手随时都可以掏出笔来,一按就开始 记。如果是旋转开盖的笔,则需要两只手 操作。如果笔套不紧的,还时不时要掉, 很分心。长年惯带两支笔,免遭墨水用尽 之难.
5. 快速书写。必须发展自己的汉字快速书写系统。 口译笔记完全是自己看,而且只需要几分钟之内 能看懂就行。很多汉字笔划减少后,并不影响确 认。我这里讲的不是潦草,而是除了实际口译经 常不得不潦草之外,花一些时间,把练习中或口 译工作中常用的字琢磨一下,看看可以怎样减少 笔划,或理顺笔划,一笔成字。
英语口译过程可以分为听辩理解、记录原 文和传递译文三项智力活动,其中前两项 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因此要求译员掌握一 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Split of Attention)。 在学习中,学员要注意突破注意力分配的 瓶颈,适应边听边记的注意力分配模式。
为了突破交替传译时注意力分配的瓶颈,除了能够熟练运 用笔记技巧之外,还需要简化笔记记录时听辩理解的难度。 观察发现,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两者在听辩理解时的心理 机制相似,都是在做听力时,还要分配部分注意力去作笔 记或者进行口译。因此,英汉交替传译听力方法可以借用 英汉同声传译顺句驱动法。同声传译顺句驱动法指以意群 为单位、断句后传递译文的方法,即听到一句英文中的部 分内容可以提炼为具有独立意思和完整结构的汉语时,不 等整句话结束就可以先开口翻译这个短句。该方法应用到 交替传译时,当听到具有独立意思的意群时就可以记录, 而不必等到听懂整句英文的意思才记录,这是以意群为单 位进行听力的方法。练习过程中,可以顺句驱动法听辩理 解原文,同时用T型笔记法记录,然后口译或复述原文。 最后,根据口译或者复述的质量,决定是否再按以上三个 步骤重练一次。对于个别无法听懂的句子或单词,可以将 该句中的每个单词都写下来,直到听懂。教研实践表明, 用边听边记的方法会给听力训练增加负荷,也给听力练习 的效果提供了检验标准,长期坚持该方法犹如绑着沙袋练 习跑步,一旦卸下沙袋,必将一日千里。
所需装备
最后,讲一下所需装备。 建议你使用带有活页圈的笔记本。有活页 圈才能来回翻倒方便。笔记本大小以自己 感觉舒服为准。
持笔记本的手势。记完一页,翻过去一页。讲话人收口后, 一把抓地全部翻回来,落眼处正是这个段子的开头。然后, 译一页,翻过去一页。这段译完后,把翻过去的几页一把 压在手掌中。这等于是用手掌把已经翻完的,和下一段的 笔记清楚分开。这点很重要。否则,很容易出现讲话人收 口后,你来回翻找本段是为了补充 大脑短期记忆和耐久力的不足,以保证译文的精 确度,并保证其不受讲话人持续时间的影响。 如果完全依赖记忆,又没有异常的天赋,即使精 力充沛的年青人,也不能胜任高级口译对精确度 和耐久力的要求。高级口译员没有不靠笔记的。 但是,高级口译使用的笔记与一般的概念,风马 牛不相及。
请注意,每个人的记忆,思维,和反应都有各自 的特点。没有必要全部照搬别人的方法。最好用 的笔记方式是你自己发展出来的,适合自己的系 统。
比如,笔记越简单,记录就越迅速。但笔记简单 了,对短期记忆的要求就相对提高了。所以,笔 记多少为最佳,因人而易,需要摸索出适合于自 己的平衡。 笔记各条要点相辅相成,也有一个掌握好平衡的 问题,也不是绝对的,也需要你走出自己的路
2. 少字多意
养成一个词的笔记不超过一个字的习惯。中文里 有大量的词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 只要看到其中一个,你的短期记忆就应该能够补 齐其余的字。不必多写。比如,"中国"最多写个" 中"。"北京"最多写个"北"。英文词也同理处理。 "politics" 最多写"poli","government"最多写 "gov",等等。另外,需要培养以笔记与记忆互动; 看到一个字能说出几个字,甚至一串词的能力。 在有上下文的情况下,这不难。比如,谈中国的 近况,听到"改革,开放"记一个"改"字,不难从短 期记忆中说出原文。听到"British Prime Minister Tony Blair",记"PM",也同样能说出原文。
➢ The main use of notes is to relieve memory. Although an interpreter may have understood the main ideas of a speech,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for him/her to recall all the elements of a five-minute speech, particularly if it contains numbers, names, lists, since such elements cannot be recalle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logic.
口译笔记要点
1. 少写多划。划线条比写文字快。线条形象,相 当于翻译的"半成品",有助译员眼看笔记,口出 译文。两种情况下应该尽量用线条: 表示动作和动态的词句。比如,以上升的斜线代 表"发展","增加","进步","进一步";以下降的斜 线代表"减少","下降","恶化"等等。 表示因果或前后关系的词句。比如,用一条线代 表"因为/所以","…之后","在…之前",以体现 出上下前后之间的关联关系。
6. 明确结束。口译中,讲话人说一段,停 下来让译员译一段,然后再继续。这样,
上一段话和下一段话之间,必须有明确的
界限。上一次的结束点,就成了下一次翻
译的开始点。其重要性在于,如果笔记是 从本子的1/3处开始的,下一段话可能写了 2-3页,翻回来口译时,眼光无法确定这页 上面哪一条线,或符号是这次翻译内容的 开始点。所以需要标明 .
Language used in your notes: SL and TL
Use whatever language that comes to your mind
Use as many symbols as you feel comfortable with
+-
↑↓← →
<>
≤≥
=≠
≈
3. 少线多指。通用一小组线条/标记。否则 在自己本来熟悉的中英文之外,又编出一 套自己不熟悉的文码使用,会导致需要想 一想用哪个符号的情况,适得其反。
4. 少横多竖。采取从上往下的阶梯结构记 录,尽量少用通常书写时的横向记录。阶 梯结构形象地体现出上下文的逻辑结构, 简化了译员的思维过程,方便出译文。
Note-taking in Interpreting
交替传译:口译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口译笔 记(note-taking)、口译笔记阅读(note-reading)、连续 传译理解原则(principles of CI understanding)、言语类 型分析(analysis of speech-type)、主题思想识别 (identification of main ideas)、目的语信息重组 (reconstruction)、数字传译技巧(interpreting figures)、 口译应对策略(coping tactics)、译前准备技巧 (preparation)、演说技巧(public speaking skills)、跨文 化交际技巧(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口译职业 准则(professional standards)等。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notes in interpreting
➢ Our short-term memory alone can not retain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e speaker gives in the act of interpreting. We need to employ other means to help with our retaining and 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Notes are an aid to enhance the work of understanding, analysis and re-expression, the three activities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invt (investment), respon (responsibility), memo (memorandum), demo (demonstration), Ad (advertisement), TQC (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管理), CI (corporate image企业形象), Attn (attention), dept (depar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