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ppt课件
的奠基人。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 现代派文学发端于19世纪晚期, 兴盛于20世纪前期,是西方继古 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 后的又一重要文学形态,多用变 形、扭曲、实验性的手段来表达 人类的现代性困境,分支流派有 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 意识流、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 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卡夫卡 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作品的 色调似乎总是灰色的,揭示出人 类普遍的孤立和疏离,展示人如 何在世界的迷宫中找不到出路, 只剩下迷惘、绝望以及屈从。
❖ 齐读第一段,感受一下在那个寒冷的冬 天“我”穷困潦倒,困苦不堪的处境。
思考:“我”为什么以骑桶飞的方式赊煤?
1)骑着桶去速度快。可见,我骑着去是为了早点赊到煤, 快马加鞭,迫切想要逃离寒冷。
“异化”等)。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 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 人家庭,曾获得布拉格大学的法 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担任公 司职员。他的作品都是在业余时 间完成的,他写作勤奋,但并不 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工作之余 写东西是他解决心灵苦闷的手段。 许多作品随意写来,并无结尾。 他对自己的作品也多为不满,临 终前让挚友布洛德全部烧毁。布 洛德出于友谊与崇敬之情,违背 了卡夫卡的遗愿,整理出版了 《卡夫卡全集》共九卷。其中八 卷中的作品是首次刊出的,引起 文坛轰动,在西方掀起了一阵 “卡夫卡热”。
卡夫卡小说的特点:
寓意深刻 想象奇诡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 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 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 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 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 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 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 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 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 一阵的“卡夫卡热”。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 作为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 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 在职务上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 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 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 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 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 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 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 “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 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德】安得特斯
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
❖ 卡夫卡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作品流传广
泛、被谈论得极其频繁、影响到的人
不计其数,还在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
一旦遭遇困境时,就会自然地想起卡
夫卡,并意识到他作为一个预言者和
先知的地位。正如他自己所述“我们
他是一个没有归所的作家,他没有 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 的温暖、爱情的甜蜜,甚至在职业上 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的
“边缘人”。
他是欧洲文坛上的“怪才”,西方现代派 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是表现主义作家中 创作成就最高者。他以痛苦走进世界,以绝 望拥抱爱人,以惊恐触摸真实,以毁灭为自 己加冕,他是现代世界里唯一的“精神裸体 者”,他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的创 作,他的创作完成了他自己。
❖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 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 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 卡夫卡本人对中国文化有较 大的兴趣,他曾经接触过 《中国抒情诗》一类的读物, 在他的作品中,更有不少对 中国的想像,如他有一篇小 说名字叫“中国长城建造 时”。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 学界也曾经出现过“卡夫卡 热”。时至今日,卡夫卡仍 然是在中国被谈论得最多的 外国作家之一。
者骑 桶
❖ 《骑桶者》是卡夫卡的一个短小精美的短篇小 说。《卡夫卡文集》中有大量这样的短小的叙 事片段,它们应该都是卡夫卡随兴所至的产物, 对于他来说,这些片段的产生反映了他彼时彼 刻的感触和心境。
❖ 小说写于1917年寒冷的一二月间,背景是第一 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 实情况:缺煤。
❖ 卡夫卡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的主 要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 (1912—1914)《审判》(1914— 1918)《城堡》(1922)和以《变 形记》《判决》《饥饿的艺术家》 为代表的几十部中短篇小说以及大 量的私人信件、日记。
❖ 卡夫卡一般是和乔伊斯、普鲁斯特、 福克纳、贝克特等人一起被人们谈 论的,他们都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
读课文概述情节
一个穷得连煤都买不起的人想去向 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桶去, 而是骑着桶飞着去的。结果,非但 没借到煤,反而被老板娘的围裙扇 到了冰山区域。
默读第一段思考, “我”为什么要去赊煤?
❖ 明确:自身的穷困潦倒:煤桶空了(我 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 外界环境的冷酷:四周是挥之不去的冷 酷,没有丝毫温暖 强烈的求生欲: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 不能活活冻死。迫切想要逃离寒冷。
所需要的书,必须能使我们读到时如
同经历一场极大的不幸;使我们感到
比自己死了最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人还痛苦;使我
们如身临自杀边缘,感到因迷失在远
离人烟的森林中而彷徨──一本书应
该是我们冰冻的心海中的破冰斧”,
卡夫卡的作品正是这样的利斧,能让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陷身于现代社会的人们真切地意识到 自身欲罢不能的“结构性”困境(比 如,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被制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