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骑桶者ppt课件

骑桶者ppt课件


11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平安 夜。在这又冷 又黑的晚上,一个没戴帽子、没戴手套、也没穿鞋 子的小女孩,在街上缓缓地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 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 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14
德国文艺批评家龚特尔·安德尔对卡夫卡在这个 世界上的处境曾作了精彩的总结: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保险公 司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 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在职务上他也不是全心 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是他连作家也不 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而‘在自己的家庭 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12
1.找出自然环境描写的相关句子? 冷酷、灰色的基调,揭示人类普遍的孤立和疏离。
2.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一战前后,经济萧条,人民穷困,社会腐败,政
治矛盾和民族矛盾困扰着奥匈帝国的人民。 小说写于1917年寒冷的一二月间,背景是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 缺煤。
1
《父亲》 (罗中立)
写实
真实
2
《卡思维勒像》 (毕加索)
夸张 变形 荒诞
不真实
3
照片是最不真实的,毕 加索的绘画是最真实的。
——卡夫卡
夸张 变形=真实 荒诞
4
骑桶者
卡夫卡(奥地利)
5
初步感知文本
阅读《骑桶者》 要求: 1.标上段落标记 2.划出人物 3.理清情节 4.请同学详细复述故事情节
卡夫卡: 一个孤独的人 一个边缘人
15
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我” 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也是 更为深刻的真实。
编织真实的谎言 追求心灵的真实
16
课堂延伸
阅读《河的第三条岸》 (2008年广东高考题) , 关注文本中夸张变形荒诞的部分,探究其主旨。
17
谢谢!
③从典型环境分析主题。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 如何,最终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例《牲畜林》
7
文本探究
2.试着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角度来提炼小 说的多元主题,并从小说中找出相关句子进行 说明? 自由朗读、圈点
8
文本探究
主题人物形象Fra bibliotek情节环境
9
老板 老板娘 骑桶者 1.骑桶者“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要选择“飞” 的方式去借煤? 2.老板娘是一个怎样的人,到底有没有看见“我”?
6
1.阅读小说时,同学们常采用哪些方法来提炼 主题?
①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
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 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例《丹柯》
②从情节发展看主题。小说情节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 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 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例《清兵卫与葫芦》
13
小说揭示了那个社会人性的丑陋、麻木和势利; 揭示了社会的冷酷与无情; 揭示了在那个社会下小人物心灵的扭曲与灵魂的卑微; 揭示了小人物命运的悲惨、不幸以及对那个社会的绝望; 揭示小人物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生存困境; 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样 一个社会现实; 人与人的无法沟通; 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 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 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 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10
你觉得哪些情节符合客观事实?哪些是夸张变 形荒诞的?
符合客观事实
夸张变形荒诞
天冷缺煤 “我”买不起煤 借煤 没有借到煤
骑桶飞翔 煤店老板听到我的话 煤店老板娘用围裙扇走“我” “我”浮升到冰山区域
同情贫者 憎恨富者
“我”对世界的畏惧 “我”的孤独 “我”的交流困境
荒诞的虚构对小说主题多元化和深刻性有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