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11
科技信息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的开发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蒋市场已经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的碳金融交易也日益活跃, 作为碳金融 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 我国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更好地为低碳经济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本文通过对我 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加快其碳金融业务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低碳经济 碳金融
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导读: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哪些?我国商业银行的意义和影响?利率市场
化效应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探析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 录
一、理论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的开发_ 1 浅析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_白利军 3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及挑战 5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8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对策 10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及政策建议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产品 13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违约风险 15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19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22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25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风险及对策 27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必要性及对策 29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及现状 31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 32 二、发展篇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_ 34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困境与出路 37 试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39 碳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影响探讨_ 41 外资入股中国商业银行动机_方式及影响分析_ 43 我国商业银行不合理收费浅析 45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 48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分析 50 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差异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1 我国商业银行代理清算业务发展模式研究 54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研究 55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提取方法及适度性研究 56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业分布不均及效应 58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风险监管研究 64
一、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碳金融项目开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发的碳金融业务主要是绿色信贷业务及其相 关的中间业务。 在绿色信贷业务方面,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相关项目主 要为节能减排类贷款、 清洁能源项目支持类贷款、 全面综合类低碳信贷 等三大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模式的进一步转变, 国内各大商业 银行已经开始推进绿色信贷的相关服务建设, 响应国家关于建设 “资源 节约、 环境友好” 战略目标的实现。其中兴业银行于 2006 年首先开始 与国际金融公司进行合作开展所谓的能效项目贷款业务。该行又于 2008 年 10 月成为我国第一家 “赤道银行” ,并由此开始全面落实绿色信 贷政策, 此后陆续推出了节能技改项目贷款、 能源合同管理公司 (EMC) 融资、 公共事业服务商融资、 买方信贷等一系列的绿色信贷业务, 从而 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的资金需求。此外, 我国的工商银行也 走在了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前列。该行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过程中 不断进行相关信贷产品的创新尝试, 比如于 2007 年率先在我国银行业 制定了 “绿色信贷” 政策, 对信贷服务实行 “环保一票否决制” 。工商银 行从 2008 年开始, 就按照国际金融公司的绩效标准与指南和赤道原 则, 对公司绿色信贷的贷款进行分类标准完善, 建立了风险管理监控体 系, 截至到 2012 年 6 月, 该行针对绿色经济领域发放的贷款余额总计 达 6016 亿元之巨。此外工商银行还针对绿色贷款的抵押方式进行了 创新开发, 例如允许和承认将低碳项目中所有核证减排量 (CERs) 的转 让收入作为贷款质押的标的, 同时允许贷款人将其掌握的碳排放指标 也作为归还银行贷款的途径之一, 这种创新形式的绿色低碳信贷模式 为有获得信贷支持的相关需求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主要是利用已有的老客户群为基础 以及本身所具有的交易网络优势, 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广泛的金融 理财服务。如根据自身的优势, 为节能环保项目提供一系列从开发到 完成的金融咨询服务; 推出一些以绿色低碳环保为概念的理财产品, 比 如深圳发展银行于 2007 年推出的与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价格相 挂钩的本外币理财产品; 类似的产品还包括当年交通银行推出的收益 率与由水资源和铀能源组成的全球股票表现相挂钩的理财产品, 都是 通过与碳金融工具相挂钩从而满足了相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近十年 来各大银行在我国陆续推出了多达 40 多种的与碳金融业务相关的金 融理财产品。与此同时, 为绿色能源企业服务的其他中间业务产品也 层出不穷, 比如兴业银行于 2009 年开具的国内首张碳交付保函; 2010 年初, 光大银行、 兴业银行与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 分别在国内推出了 “低碳信用卡” , 并同时建立了 “个人绿色档案” , 鼓励普通民众积极参与 绿色消费。类似这些低碳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 为我国的绿色低碳经 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支持。 二、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负面因素 1.大众对碳金融业务认识不足 由于碳金融业务本身兴起的时间不长, 近年来才进入我国, 因此目 前我国大部分金融业从业人员都对此认识不足, 甚至很多银行从业人 员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了银行之外的企 业, 普通民众对其知之甚少, 更不要说对此项业务的需求和购买意愿 了。 2.碳金融业务的本身的高风险特征挫伤银行创新的积极性 由于政策、 技术、 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 融业务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诸多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目前绿色项目中 所使用的节能技术往往没有达到成熟的水平, 而从高碳向低碳转变过 程中其成本会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账面利润的下降甚至亏损。而与之 相对应的风险防范工具和措施也是目前商业银行所缺乏的。二是操作 风险。碳金融项目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并且复杂, 这就要求商业银 行的运作团队要具备综合知识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而碳金融毕竟 是在我国刚刚起步, 人才队伍和制度政策方面都面临不足。三是政策 风险。最主要的一点是:2012 年 《京都议定书》 到期之后低碳经济的发 展走向, 我国是否能够保留发展中国家的身份, 还是需要被迫承担更多 的责任, 这些不确定性无疑加大了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政策风险。碳金 融业务对于我国而言毕竟是一个新兴事物, 其安全性和盈利性直接关 系到商业银行创新碳金融业务的动力。 3.国家现行的银行分业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我国目前金融业中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制度, 银行在现行管理体 制下通常只能开展在 CDM 项目下进行的融资等绿色信贷业务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