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普罗泰戈拉
设置问题:(1)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2)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4、过渡: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了道德,那么谁提出了更加完善的主张呢?
1、阅读教材,思考智者学派人文思想产生的背景。
2、阅读教材第3、4自然段,概括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思考应该如何评价智者学派。
4、讨论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人文主义思想。
阅读教材,概括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人文精神。
小结
请学生复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人文思想,概括人文精神的内涵。
复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人文思想,总结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智者学派
1、背景
2、研究主题、代表人物及主张3 Nhomakorabea评价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回忆必修一第5课的相关内容,概括智者学派人文思想产生的背景。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自然段,概括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
3、教师提供材料: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教学难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教学流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用普罗泰格拉与其学生欧提勒士的“半费之讼”导入新课。
讲述“半费之讼”的故事。
听讲,对“智者学派”产生感性认知。
设置问题:“苏格拉底之死”中可以看出他的哪些思想。
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第4自然段,谈谈对这个自然段的认识。
4、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点。
1、阅读教材,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产生背景。
2、阅读材料,思考其中反应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思想主张,加深对苏格拉底思想的认识。
3、阅读教材,思考,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苏格拉底
1、背景
2、主张
3、影响
4、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3页前3个自然段,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背景。
2、提供苏格拉底之死的一段介绍: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被判有罪,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什么,而宣传自己的新神。学生为营救他,买通了狱卒,他却婉言谢绝,他把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他最后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典型例题及练习
提供例题及练习
做题,纠错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