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
自主·学习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1.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时代:原始公社时期。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1)时代:奴隶社会形成,商朝存在,西周 完备,春秋 时 期日趋瓦解,战国时期彻底被废除。 (2)概况:国王直接控制王畿之内的土地,其余的土地分 封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有使用权而无 所有权 ;各级奴 隶主贵族把土地分成方块,称为 井田 ,分为公田和私田。 劳动者使用私田,以无偿为奴隶主贵族耕种公田为条件。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历史认识] 水利是古代、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社 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 分割的保障系统。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 建,而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 重要因素。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探究点三 封建土地所有制 情境材料 在封建时代常常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 者 无 立 锥 之 地 。 ”“ 有 力 者 无 田 可 耕 , 有 田 者 无 力 可 耕。”的局面。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技巧] 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可采用列表归纳的方法记忆
时期 战国 西汉 隋唐
工具名称 铁犁 耦犁 耧车
曲辕犁
特点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 不能耕土作垄,构造比较简 单
二牛三人、二牛一人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 合在一起
可以调节犁耕 的深浅,既简 便又轻巧
本学案栏目开关
互动·探究区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2)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 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 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 地兼并造成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国家收入, 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易混易错] 井田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受生产资料所有制 形式的限制,土地实际上归周王一人所有,也是私有制, 只是不能为大多数人自己支配,必须由周天子分封才能 得到。
本学案栏目开关
互动·探究区 【课堂小结】
学案1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
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C )
A.铁犁牛耕
B.曲柄锄耕
C.“刀耕火种”
D.铁铧犁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原始农业阶段的耕作方式,解答的
关键是明确题干材料中“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的含义。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答案 (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的 是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资料;实物史料。 (2)铁制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探究点一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知识主线
学案1
互动·探究区 情境材料一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图一 石镰
图二 铁锄
探究思考 (1)从图一到图二,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在制作材料和 制作方法上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2)铁农具的使用,对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答案 (1)变化:制作材料上,由石料到金属材料;制作 方法上,由原始的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说明:农业 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 展。
材料二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 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请完成: (1)材料一的内容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 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信息所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自我·检测区
自主·学习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3.封建土地所有制 (1)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2)产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和改革,公田、私田界限 消失。劳动者变成封建农民,土地占有者变成封建地主。 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3)形成:国有土地所有制:即官府和皇帝掌握着一部分 土地;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处于支配地位;自耕农土 地所有制:即农民拥有少量土地。
自主·学习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3.青铜农具 (1)时代:阶级社会以后。 (2)耕作技术:使用了青铜 农具,懂得开沟排灌、除草培 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自主·学习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4.铁犁牛耕
(1)时代:战国时期。 (2)耕作方式:铁制农具大量出现,铁犁 与牛耕结合而形 成新的耕作方式;灌溉发展: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 等。 (3)影响:铁犁牛耕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 农业生产完全变成一家一户的 个体 小生产,由粗放耕 作走向了 精耕细作 。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2)①它使农业亩产量有了一定提高,并大大加速了土地 的开垦,推动了农业发展,是形成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的 重要技术条件。②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它使小农户 个体经营方式的形成成为可能,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 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重点精讲]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 (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 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 冶炼、铸造的变化。 (3)在使用的动力上,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 变化。 (4)在农具种类上,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本学案栏目开关
图一
图二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解析 由石器、木器生产工具到铁犁牛耕,说明了生产 工具取得了巨大进步,从而说明耕作方式的变化。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4.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探究思考 (1)古代中国普遍出现土地兼并问题,其原因是什么? (2)土地兼并会导致哪些社会问题? (3)一些开明的政治家和农民领袖试图如何解决土地兼并 问题?为何不成功? 答案 (1)出现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 频繁。 (2)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 财政收入。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6.“家本丰,产业甚广,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
又有果园九处。”出现材料描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A.土地私有制
B.土地兼并
C.贪污腐败
D.均田制
解析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出现了拥有众多土地和家产
的现象。正是因为 A 项的存在,才使 B、C 两项成为可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2.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
生产工具应为
(C )
本学案栏目开关
A.石斧 C.木耒
B.石犁 D.铁犁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解析 图中原始人耕作使用的工具与教材中描述的有关 木耒的形状一致。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3.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B )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二 土地制度的演变 情境材料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图一
图二 “围剿公田”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探究思考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 (2)上图反映土地制度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 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性质是周王所有的贵族土 地所有制。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名师指津]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 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是战国时期的。耕作技术 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情境材料二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 3 300 年前的商代中 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那么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到 2 500 年 前,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铸、凿及 各种刀具,社会历史从而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3)①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 的社会矛盾,如北魏至唐前期实行的均田制。不能成功 的原因:封建王朝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从根本上 说封建王朝是无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故改革不能 成功。 ②农民阶级:发动农民起义,要求平均地权。不能成功 的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案1
学案 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主·学习区
学案1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刀耕火种:距今 一万多 年以前,原始农业出现,耕作方
式是原始的“ 刀耕火种 ”方式。 2.耜耕或锄耕
(1)时代:距今八九千年前。 (2)内容:人们使用 耒耜 、石锄和石犁等工具,提高了 工效,取得较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