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稿)[截止到2011-9-3]2011-08-03 06:24 (点击: 1157)长春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稿)长春市商务局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一年六月前言本规划是对2005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的《长春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1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的续编。
原《规划》发布实施以来,在规范和引导市区商业网点建设,繁荣活跃市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为尽快建立和完善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业态多样、竞争有序的现代商业网点网络和商品市场体系,按照《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结合我市商业网点现状的实际和发展预测,长春市商务局、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原《规划》进行续编。
自2010年6月起,在市商务局的大力配合下,我们展开了市民问卷调查、城区商业网点普查和长时间实地踏查等工作,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一些城市商业发展的成功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在对长春市市区范围内的商业中心、大型商业零售网点、商业街、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等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
在规划修编的过程中,得到各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示衷心感谢!第一章规划总则1.1 规划背景及编制目的商贸流通业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窗口,商业网点是城市商贸业的重要载体。
搞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有利于商贸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长春市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有的已退化,新的业态形式如城市商业综合体已呈井喷之势;同时,长春市还面临着新区商业设施如何进行引导培育、老区商业设施如何进行完善提升、商业布局如何适应宜居城市建设需求、商业网点建设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等一系列新形势和新要求。
为积极推进长春市商贸业持续快速、规范有序发展,综合协调和优化配置社会经济相关要素,实现长春市商业网点合理布局,长春市商务局委托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本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长春市商贸业发展及商业网点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2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是长春市五城区及四个开发区。
即: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经开区、高新区、净月区和西新区。
1.3 规划指导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宜居城市要求,以促进商贸流通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发展重点,积极推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建立和完善与长春市城市发展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业态先进、功能完善的城市现代商业网点网络和商品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繁荣,方便人民生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1.4 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配套建设,优化消费环境的原则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核心,适应消费规律和发展趋势,体现繁荣繁华和便民利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经营环境的优化,在商业网点布局中考虑居民的购物便利,配套完善相关设施,注重环境美化、绿化,营造一个舒适、洁净、美观的经营环境和消费场所。
2、坚持合理配置资源,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商业体系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商贸流通的发展规划应遵循合理配置资源,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商业网点布局要从城市总体发展出发,与人口分布、消费需求、交通体系、环境保护相协调,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配合,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
3、坚持规划引导调控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规划的先行合理引导,预留商业发展空间,同时注重市场自身的导向作用,发挥市场配置商业资源的基础作用,形成消费为引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有效监管和适度调节的良性发展机制,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全力推进商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4、坚持体现长春市城市特色并适度超前的原则商业的发展要充分结合长春市的消费水平和市场特点,体现长春市的地方特色,同时要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度超前。
应把握现代商品流通和服务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发展新兴商业业态为重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商品流通及服务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适应消费升级,力求体现商业网点发展的超前性、持续性。
1.5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4、《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5、《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6、《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SB/T10455—2008)7、《吉林省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指导意见》(吉政办发[2004]74号)8、《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9、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6 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二章长春市商业网点发展现状2.1 长春市城市经济发展概况与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位于我国东北平原腹地,东北亚经济圈接近几何中心的位置,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
下辖朝阳、南关、宽城、二道、绿园、双阳6个城区及农安、德惠、九台、榆树等4县(市)。
市域范围内设有国家级开发区3个,分别是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10个省级开发区。
其中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5个省级开发区位于市区范围。
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预计为7 59万人。
1、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9. 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7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55.4亿元。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563.4亿元,增长25%。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 16.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商业网点总体上健康发展,居民消费便利,商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
目前长春市城区各类商业网点数量已达十余万个,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214个,形成了重庆路、红旗街2个市级商业中心,火车站前、桂林路、大马路和孟家、汽贸城、二道东盛、赛德广场等7个区域性商业中心,初步构建了一套多中心,多层级、多业态的商业网点布局网络。
一些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万达、王府井等落户长春,一大批本土的明星企业如欧亚集团、卓展、国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已形成了品牌化、规模化和连锁化经营的良好趋势。
欧亚集团旗下的欧亚商都一举取得2009年全国单店销售额第一的好成绩,欧亚卖场商业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目前已申请单店建设规模吉尼斯世界纪录。
3、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及层次明显升级随着长春市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0年,长春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7920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6050元,增长6.9%。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给城市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城市消费结构逐渐由过去的以“吃穿用”为主向“住和行以及享受型消费”转换。
人们到商场除了满足购物需求外,还注重休闲、娱乐、康体等享受型消费,在购物的同时更关注购物环境、商业规模、服务质量等。
随之而来,城市商业业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商业模式正向新型商业模式转化,主流消费意愿倾向于品牌化、连锁化经营的消费网点,高端奢侈品消费在长春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固定消费群体。
网上购物、电子消费成为人们购物的新选择。
4、长春市商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商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引导力量,在长春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长春市商业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其在本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突出。
2010年长春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3 369.7亿元, 是2000年的4.1倍。
2010年的长春市的经济总量位列全省9个城市的首位, 占全省GDP总量的39.3%。
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85亿元, 是2000年的4.1倍,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6.7 %,是第二位城市——吉林市的1.9倍。
长春市商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进一步增强,本土的知名商业企业已陆续走出长春市,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布局连锁经营机构。
2.2 城市商业发展及网点建设现状1、城市旧区各级商业中心已经形成,新区各级商业中心尚待建设和培育2010年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355.3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重庆路、红旗街两个市级商业服务中心,以及火车站前、桂林路、大马路、欧亚卖场、汽贸城、二道东盛和赛德广场等一批区域商业中心或特色中心。
目前,长春市主城区内共有4 9个街道和5个乡镇,平均每个街道和乡镇人口规模在5万人左右,初步形成了30个社区级商业网络。
旧区内的老社区已经在历史沉积和市场的自发调节下形成了一套便民商业服务网络,社区店以街道为基础,以小型店为主;新区的新型社区则大多以小区为单元进行配套,缺乏服务于整个区域的商业配套设施。
2、城市商业街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长春市主城区共有重点商业街22条,其中综合性商业街6条,分别是重庆路商业街、桂林路商业街、红旗街商业街、红旗街地下商业街、超达磐谷商业街、长江路步行商业街;专业性商业街16条,包括大马路商业街、四马路灯饰街、岳阳街地板街、建设街餐饮一条街、大经路医疗器械一条街、黑水路商业街等。
这些商业街大多位于城市干道两侧,详见表2-1:表2-1 长春市主城区各类商业街现状一览表(单位:米)序号区划商业街名称起止点主要业态/业种辐射范围性质规模(长、宽)1朝阳区重庆路商业街(含南关区部分)新华路—大经路百货店、大型超市、专业店全省综合性1600*3002 桂林路商业街同光路—自由大路百汇街—牡丹街百货店、大型超市、专业店全市综合性600*5503 红旗街商业街朝阳公园—同德路百货店、大型超市、专业店全省综合性900*3004 红旗街地下商业街省医院——东北勘测设计院百货店、专业店全市综合性330*705 建设街餐饮一条街西安大路——建设广场大型餐饮店全市专业性2500*1006 同志街参茸专业街解放大路——明德路专业店全市专业性500*1207 安达街饮食专业街西安大路——西朝阳路专业店全市专业性1000*1208南关区大马路商业街北起五马路,南至三马路自行车、摩托车、缝纫机全市专业性570*2009 四马路灯饰街西起大经路,东至大马路灯饰全市专业性670*18010 岳阳街地板街北起解放大路,南至平泉路地板全市专业性700*15011 大经路医疗器械街北起三马路,南至解放大路医疗器械全市专业性1300*24012 五马路乐器街西起大马路,东至亚泰大街乐器全市专业性340*14013宽城区长江路步行街东二条—人民大街百货店、大型超市、专业店全市综合性455*8014 黑水路服装、日用品特色街西至东一条街,东至东四条街专卖店、专业店全省专业性660*21515 黄河路医药特色街西至胜利大街,东至东四条街专业店全省专业性510*4016 上海路灯箱广告设计特色街西至北京大街,东至胜利大街专业店全市专业性750*5017 光复路商业街西至亚泰大街,东至陕西路,北至东七条街专业店、百货店全国专业性1105*5018 绿园区锦江休闲商业街锦江路,西至和平大街,东至春城大街专业店绿园区专业性200*5019 经开区临河街餐饮特色街南湖大路——卫星路专业店经开区专业性3400*10020 高新区超达磐谷商业街蔚山路—磐谷路专业店高新区综合性800*20021 净月区临河街餐饮特色街卫星路-南环城路专业店净月区专业性1600*10022 汽车区汽车配件一条街创业大街—普阳街专业店全市专业性600*2003、商业零售网点数量增多,分布较广,居民购物较便利近几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网点数量明显增多,市场供需调节作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