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杨建党
一、课程简介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是政治学原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先秦经典《论语》、《尚书》、《大学》、《孟子》、《商君书》、《韩非子》等,秦代以后经典《春秋繁露》《封建论》、《贞观政要》、《朱子语类》、《明夷待访录》等,近现代经典《康有为政论集》、《大同书》、《变法通义》、《建国方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政治学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重点研读若干代表性篇章,据此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德治政治、专制主义等,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思想,进而掌握阅读中国政治学原典的方法,培养与提高其对经典的兴趣。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study some classical works of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Pre-Qin Period, after the Qin Dynasty,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times. Students needs to read the book include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un Qiu Fan Lu, Kang Youwei's political commentary. This course focuses on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chapters to understand China's long history of virtue , despotism, etc. The purpose is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Chinese Marxism, but also to master the way to read the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儒家与儒家经典
一、原儒、汉儒与宋儒
二、儒家经典及其注疏
三、现代化视域下的儒家文化
阅读书目:
《史记》:《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等篇
《宋史》:《朱熹传》篇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6页
第二章:《论语》
一、《论语》内容
二、《论语》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论语》:《学而》、《为政》、《里仁》、《泰伯》、《颜渊》、《宪问》、《尧曰》等篇
第三章:《尚书》
一、《尚书》内容
二、《尚书》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尚书》:《吕刑》、《洪范》、《汤誓》等篇
第四章:《孟子》
一、《孟子》内容
二《、孟子》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篇
《孟子》:《王制》、《礼制》、《性恶》、《公孙丑》、《梁惠王》等篇
第五章:法家与法家经典
一、先秦法家与后世法家传统
二、法家经典及其流布
三、现代化视域下的法家文化
阅读书目:
《史记》:《秦始皇本纪》、《老子韩非列传》等篇
武树臣等:《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1998年版,第1-199
页
第六章:《韩非子》
一、韩非与《韩非子》内容
二、《韩非子》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韩非子》:《大体》、《定法》、《扬权》、《守道》、《有度》、《五蠹》、《六反》、《八经》等篇
第七章:汉初政治学典籍
一、黄老思想的知识传统
二、陆贾、贾谊、晁错等著作内容
三、汉初的政治学典籍意义
阅读书目:
《史记》:《曹相国世家》、《陈相国世家》等篇
《淮南子》:《无为》、《主术》、《修务训》等篇
《新语》:《辅政》、《道基》、《慎微》等篇
《新书》:《过秦论》、《大政》、《阶级》等篇
第八章:董仲舒的著述
一、董仲舒及其著述
二、《春秋繁露》内容
三、《春秋繁露》意义
阅读书目:
《史记》:《儒林列传》篇
《汉书》:《董仲舒传》篇
《春秋繁露》:《重政》、《天道》、《三代改制》、《为人者天》、《仁义法》等篇第九章:《贞观政要》
一、《贞观政要》内容
二、《贞观政要》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旧唐书》:《太宗本纪》、《魏征传》等篇
《新唐书》:《太宗本纪》、《魏征传》等篇
《贞观政要》:《政体》、《君道》、《择官》、《直谏》、《君臣鉴戒》等篇第十章:《封建论》
一、“封建”及其“封建”知识传统
二、《封建论》内容
三、《封建论》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1-76页《旧唐书》:《柳宗元传》篇
《柳河东集》:《封建论》篇
第十一章:《朱子语类》
一、朱熹及其著述
二、《朱子语类》内容
三、《朱子语类》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宋史》:《朱熹传》篇
《朱子语类》:卷一、十三、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等篇
第十二章:《大学》与《中庸》
一、朱熹与《大学》、《中庸》
二、《大学》、《中庸》的内容
三、《大学》、《中庸》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大学》:第一、九、十、十一章等篇
《中庸》:第一、六、九、二十章等篇
第十三章:《明夷待访录》
一、《明夷待访录》内容
二、《明夷待访录》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清史稿》:《黄宗羲传》篇
《明夷待访录》:《置相》、《原君》、《原臣》、《取士》、《原法》等篇
第十四章:《日知录》
一、《日知录》内容
二、《日知录》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日知录》:《君》、《法制》、《胥吏》、《守令》、《名教》、《郡县论》等篇
第十五章:《大同书》
一、《大同书》内容
二、《大同书》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大同书》:甲部、丙部、辛部、壬部、庚部等篇
《日本变政考》,序、卷一、卷十一等篇
第十六章:《变法通议》
一、《变法通议》内容
二、《变法通议》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梁启超:《变法通议》,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8页
第十七章:《建国方略》
一、《建国方略》内容
二、《建国方略》的政治学意义
阅读书目: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中),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616-744页《建国方略》,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8页
第十八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述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内容及其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论》内容及其意义
三《、论联合政府》内容及其意义
阅读书目:
《毛泽东选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等篇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以研读原著为主,教师适当讲述经典环境背景与基本思想,将现实现象和问题导入课程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其求知欲从而使其主动学习和掌握并运用课程知识。
在实践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将原著思想与现实问题相联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判断和研究政治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组织3次课堂讨论,每本原著选代表性章节研读。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自编
参考书目: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慕平译注:《尚书》,中华书局2009年版
3.王国轩译注:《大学·中庸》,中华书局2006年版
4.张觉校注:《韩非子校注》,岳麓书社2006年版
5.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岳麓书社2009年版
6.张觉校注:《商君书校注》,岳麓书社2006年版
7.裴汝诚等译注:《贞观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8.李伟译注:《明夷待访录》,岳麓书社2008年版
9.《大同书》,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0.《变法通议》,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1.《孙中山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2.《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平时成绩占30%,采用课堂提问、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闭卷考试,考
试成绩占70%。
六、教学时数分配
(因教学时间有限,为保证教学效果,课堂以第一板块为主,二、三板块以学生课后自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