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原著选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概要

政治学原著选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概要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概要摘要孟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总共分为六卷,作者在第一卷首先论述了法律的定义,法律和政体体的关系,政体的种类以及他们各自的原则,接着在后五卷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政体分析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律与地域或气候的关系,法律与贸易、货币、人口的关系,法律与不同宗教信仰的关系。

孟德斯鸠引用大量历史记载,大量经典事例,采用了比较分析法,为我们学习政治学打下很好的基础,是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的经典著作,同时还给我们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发人深思。

本文按照《论法的精神》的总体思路将本著作进行了概括,总共分为七个部分。

关键词:法律政体关系1 法律和政体的关系从最大限度的广义上说,法是源于客观事物性质的必然关系。

由此可以推断,一切存在物都有属于自身的法。

我们的世界是由物质的运动而构成的,而这种物质运动是具有某种固定规律的,人同样受到规律的支配。

自然法渊源于我们生命的构成,在所有规律产生之前,便有了自然法,和平、觅食、爱慕、期望过社会生活是自然法的法条。

当人类处于社会中,国家间、个人间的战争开始发生,从而促使人们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法律,这就是人为法了,例如,解决国与国之间矛盾的国际公法、政治法、针对全体公民的民法。

每一种形态的社会都有它的政治法。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政府将无法生存,一个民族所建立的政体,较好的状态就是:其政体的特殊支配权与该民族的支配权能够恰如其分地吻合。

而法律必须同业已建立或将要建立的政体的性质及原则相吻合。

本书主要探讨的不是法律本身,而是法的精神,这个精神是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之间所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之中①。

2 与三种政体相关的法律孟德斯鸠将政体分为三类: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

在共和体制中,全体人民或者部分人民拥有最高权力,前者称为民主政治,后者成为贵族政治。

在民主政治中,人民既是君主,又是臣民,人民的意志体现出来就是只有通过选举才能成为君王,所以,为建立投票权而制定的法律是民主政治下的基本法;规定投票选举的方式是民主政治中又一项基本法律;人民行使其选举权时,选举理应公开进行,这也应该被视为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法律;还有一条民主政治的基本法律,就是只有人民才能制定法律。

而在贵族政治中,最高权力掌握在一部分人的手中,正是这些人制定并实施法律的。

而当某个人拥有无限多的权力时,这个人几乎相当于不受任何法律范文的约束。

在君主政体中,统治国家的是君主一个人,但他要遵循既定的法律,中庸、从属、依赖性的权利特征构成这种政体的性质。

君主是一切政治与民事权力的渊源,②国家的基本法律必须通过“中间途径”才能使权力得以实施,但仅有中间阶级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产生于众多政治团体之中的法律保障机构,例如,枢密院。

这些团体在法律制定时公布于众,当法律被人们遗忘时,它则唤起人们的记忆。

而在专制政体中,是由某一个人按照个人意志及情绪领导国家,没有任何法律去约束统治者的行为,也没有任何法律的保障机构。

在这种政体中,设立一个可以代替君主自己行使权力并管理国家事务的大臣,似乎就是一项基本法律。

在这种政体的国家里,宗教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成为一种保障机构,并且具有永久性;若非宗教发挥作用,则是风俗习惯将会受到人们的尊崇。

3 三种政体的原则孟德斯鸠在研究了与每一种政体的性质相关的法律之后,紧接着就探讨了与政体的原则相关的法律。

他先是区分了政体的性质与政体的原则两者之间的区别,之后详述了几种政体的不同原则。

在民主政治的国家里,一种更为强悍的原动力和政体的原则即是品德,执行法律的人认为自己不仅要认真执行法律,也要服从法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平①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J].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25页.民政治下的希腊政治家都明白,只有品德才是支持他们的唯一力量。

如果没有品德,人们的心灵就会变得浑浊不纯粹。

与民主政治相比,贵族政治下的人民较少需要品德,因为人民受到法律的制约。

这种政体看似贵族也会受到法律的约束,但事实上他们是排除在法律之外的。

贵族们依据自身所拥有的特权,并为了谋取私利而形成团体来抑制人民,法律是按贵族的意志来实施的。

而约束贵族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高尚品德使贵族与公民达到平等,一种是通过节制力使贵族之间达到平等和工商。

在君主政体中,法律取代了所有品德的位置;人们不需要任何品德,国家也不需要人民具备这些品德。

从历史学家的一些对朝廷的叙述中,我们发现,永远向品德嘲笑——这些东西,我想,构成了各地方、各朝代绝大多数朝臣共同的性格特征①。

当然,虽然品德不是君主政体的原动力,但该政体并不排斥品德,而是用荣誉代替了我们所说的政治品德。

荣誉推动着政治肌体的各个部分;它用自己的作用把各部分连结起来,这样当每个人自以为是奔向个人利益的时候,就是走向了公共的利益。

②由于荣誉并不能容忍把剥夺别人生命当做自己权力的暴君,所以它并不是专制政体的原则。

在专制的国家里,人们不知道什么是荣誉。

甚至常常没有文字可以表达它。

③恐怖是专制政体的原则以及政府的原动力。

在这种政体中,人人都心存恐惧,每个公民必须无条件地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君主的意志一经发生就会产生效力。

人们只可以通过宗教来对抗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法规是至高无上的训条,同时支配着百姓和君主。

另外,这三种政体中的教育、立法、民法、刑法、奢侈与节俭的社会风尚等社会机制和现象都应该与不同政体的原则相对应。

4 法律与各种力量的关系1.1 法律与防御力、攻击力的关系在法律与防御力的关系方面,联邦共和国是由几个小邦通过合约联合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这个新社会还可以因其他新成员的加入而扩大。

④联邦共和国既能能够抵抗外力干扰,而其内部也不很少产生腐化;专制国家通过彼此分离或者在①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J].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36页.②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J].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36页.③裴里.大俄罗斯的现状,第447 页.④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J].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99页.较远的省份设置藩镇,从而谋取自保。

君主国家通过驻扎军队和设置要塞来保卫国境,谋取国家安全。

在法律与攻击力的关系方面,战争和征服是国与国、公民与公民、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基本权利。

1.2 规定政治自由的法律与政体、公民的关系在有法律的社会中自由意味着每个人可以做法律许可他做的事情,而不是去做法律禁止他做的事情从性质上看来,共和政体的国家并不是自由的国家。

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当立法仅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或者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或者由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时,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在君主政体的国家中,每一个国家的三权都有它独自的分法。

在希腊时期的君主国里,三种权力的分配法是:人民拥有立法权,君主执掌行政权和司法权;在罗马君主国里,国王由选举产生,统帅军队,主持祭祀,审判民事和刑事案件,召集元老院会议,召集人民开会,将某些事务交付人民审议,并会同元老院决定其他事务;而在现代君主国中,君主执掌行政权和立法权(或者至少一部分立法权),但他没有司法权。

而在罗马共和国里,贵族通过其特权制定可以维护贵族利益的法律,公民几乎没有或只拥有微乎其微的立法权;公民把行政权几乎完全交给元老院和执政官们①;而司法权一开始由执政官们执掌,后落入裁判官们手中。

在自由和政体的关系上,建立自由的仅仅是法律,甚至仅仅是基本的法律。

但是在自由和公民的关系上,风俗习惯、规矩和惯例,都能够产生自由,而且某些民事法规也可能有利于自由。

公民的自由主要依靠良好的刑法,犯罪有四个种类:第一种危害宗教,第二种危害风俗,第三种危害公民的安宁,第四种危害公民的安全,而依犯罪的性质量刑是有利于公民自由的。

在极端崇尚自由的国家里,就有法律侵犯一人的自由以保障众人的自由。

②在平民政治的国家,控告常常是公开的,并准许每个人控告他所愿意控告的人。

③而在君主国里,君主通常会想法设法毁坏公民自由,例如,不太受人民爱戴的君主会有自己的密探,而孟德斯鸠认为,君主应该易于接近,拥有善行,尊重公民,并给予人民少许自由的民事法规。

①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J].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126页.②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J].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143页.③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J].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143页.5 法律与气候的关系孟德斯鸠经过研究查证发现,在寒冷气候下,人们会有较充沛的精力;而在一个闷热的地方,人们会感到心神萎靡。

在寒冷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受性是很低的;在温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受性就多些;在炎热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受性是极端敏锐的。

①所以,在南方国家,两性之间存在天然的不平等,妇女受到家庭的奴役,对丈夫和家庭的依赖使其地位极其低下;在东方国家,由于气候以及多妻制,女人通常被幽闭,而且幽闭的程度通常也与丈夫家庭的财富成正比,女性足不出户,娇媚、贤惠成为东方女性的代名词。

东方人器官细弱,一旦接受某种印象,便很难改变,所以东方的宗教、服饰穿着、风俗习惯甚至法律,跟几千年前相比,并没有较大的改变。

印度的法律把土地给了君主,破坏了私人的所有权思想,增加了气候的不好影响,就是说,增加了天生的懒惰成分。

起源于东方炎热国家的僧侣制度,人们较多地沉思,而行动的却很少。

如果想要战胜气候产生的懒惰,法律就应该努力消除一切不劳动而生活的手段。

在欧洲一些国家,人们通过奖赏去摧毁懒惰并取得很大成功。

穆罕默德禁止饮酒的法律是出于炎热的阿拉伯气候的法律。

犹太人关于痳疯病的法律是来源于埃及人的习惯的。

气候不同,法律对人民的信任程度也不同,日本人的性格很残酷,所以他们的立法者和官吏完全不能信任他们;而印度人软弱并有怜悯心,他们的立法者对他们有很大的信任,立法者们设定了很少的不严酷的刑罚,甚至不严厉执行。

气候不同,人的性格也不同,该国家的政体也有所不同,所能容忍的法律内容和程度也不同,例如奴隶制,在专制的国家,努力的生活条件并不比普通公民差,所以奴隶制比在别的国家易为人们所容忍;在君主政体之下,人们认为人性不应受到摧残或贬抑,所以不应该有奴隶;而在共和政体下,奴隶的存在违背了政制的精神,所以拥有奴隶使任何公民绝不应该有的一种权力和奢侈。

另外,每个民族的法律、风俗和习惯大部分是由于气候而产生的,法律与气候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6 法律与贸易、货币、人口的关系贸易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商业活动。

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①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J].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159页.扩大了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