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12月第1课浏览网站获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互联网世界。
2、认识各种浏览器,会正确输入网站网址浏览网站信息。
3、收藏网站或者网页,整理收藏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登录网站并浏览信息,学会收藏网站并整理收藏夹2.教学难点,网站网址的正确输入方法,收藏网址并整理收藏夹。
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IE浏览器。
2.教学资源,小学微课和课件。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人:今天的互联网已让世界成了“地球村”,而网站就像是这个“地球村”的公告栏,课件出示书本P图1-1,人图中表达的信息说说你对互联网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简要介绍: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由成千上万个小网络(广域网和局域网)通过网络互联形成的一个国际网络,互联网的网站上存储了大量的信息,提供着各式各样的服务。
网站是一个整体,它由一个个网页组成,每一个网页描述或表达相应的信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浏览网站来获取信息。
3.出示课题:《浏览网站获知识》。
二:认识常用的浏览器1.提问:从神奇的网络上能获取哪些信息?2、引导互动交流。
3.讲授常用浏览器:这么多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存在,我们通常使用浏览器在互联网上获得这些信息,每种浏览器都有其相应的图标。
3.出示课件:目前比较常用的浏览器:出示教材P2图1-2(IE、Q、360、百度、Uc、搜狗等图标),引导学生说说区分这几个常用的浏览器的方法。
4.小结: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宝藏,而浏览器就是开启宝藏的钥匙,众多的浏览器就如钥匙形状各一,但它们的功能是相同的,都是用来显示在互联网站上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及其他信息的软件,同时它还可以让用户与这些文件进行交互操作。
三:使用浏览器浏览网站1.讲解演示:如何开启寻找宝藏的这把钥匙呢?我们就以IE浏览器为例。
演示讲解:(1)双击桌面上的正E浏览大图标,打开浏览器窗口,如图1-3所示,在地址栏输入网站的网址,按回车即可浏览网站。
(2)例如要浏览新华网网站,我们可以在地址栏输入:后回车。
2.根据要求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巡视自主练习,巡视指导。
3.提出问题:输入的字母都没错,输出结果却无法显示此页。
(存在“.”输成“,”或者“。
”输成“,”)4.学习微课:通过自主学习微课,了解网址由哪几部分组成。
(网址的三大部分:认真倾听开头部分“www”是万维网;中间是网站自定义的名称,通常是英语翻译或网站中文拼音组成,如“xinhuanet”就是新华网,网址一般由字母或数字组成;后而是网站的性质,如“.com”表示商业网站。
各组成部分用“.”分开.)5.引导学生练习并交流:输入新华网网址,认真观察网站首页,说说发现。
6.引导带着问题浏览两个网站:浏览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儿童文学网,在地址栏输入: 说说这两个网站与刚才浏览的新华网有什么区别。
7.小结:网址后面字母表示网站的性质,“.cn”是说明这个网站是中国的网站,以后同学还会看到后面是由“net”(国际)、”(中国公司)……四:收藏网页1.讲授:我们学会了浏览网站的方法,知道了网站网址的组成,但是要记住这些网址有时候还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利用浏览器软件的收藏功能,把这些网站或网页收藏以方便今后快速打开继续浏览学习。
2.演示收藏网页的两种方法:方法(1)单击菜单栏上的“收藏夹”按钮,选择“添加到收藏夹”。
方法(2)单击地址栏右边的收藏按钮,弹出对话框,单击“添加到收藏夹”。
3.引导学生练习收藏新华网、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儿童文学网的网址。
4.小结。
五:创新活动1.提出问题: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如何整理自己的文件,以方便文件的快速查找,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整理。
2.讲解介绍:如果收藏的网页很多,有时候要查找到相关的网页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像整理文件夹一样先整理收藏夹,以方便我们查找收藏的网页。
3.引导探究学习:请同学们根据P6图1-9提示,小组合作探究整理收藏夹的方法。
4.引导小组交流学习。
巡视指导。
六:评价与自我评价1.小组反馈学习情况。
2.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3.填写P6活动评价表。
七:课堂总结:1.引导说一说收获:学会了什么?2.总结:掌握浏览网站获取信息的技能,将大大提高浏览网页和获取有效信息的速度。
第2课搜索引擎查信息教学目标:1.知道几种常见的搜索网站,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搜索网站的功能。
2.能根据主题内容提炼关键词,知道用关键词搜索资料的技巧,体验搜索网站查找信息的便捷优势。
3.能保存网页中用于制作历史名人资料卡片的图片。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主题内容提炼关键词,用关键词搜索资料的技巧。
难点:根据主题内容提炼关键词,用关键词搜索资料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课1.展示一份已做好的“郑成功简介资料卡片”,引导学生观察资料卡片,思考以下问题:(1)资料卡片由哪几部分组成?(2)资料卡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3)如何获取卡片上的资料,获取途径有哪些,哪种途径最快、最方便?2.根据问题难易程度,指定两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
3.讲授:卡片上的信息可来源于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如今因特网为我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信息空间,我们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在因特网非常便捷地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并把搜集的资料制作成资料卡片。
二、登录搜索网站1.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讨论交流:如何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2.指定学生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相应评价。
3.讲授:通常我们都是进入指定的网站查找资料,但有些资料不是在某一个指定找,如:卡片上关于郑成功简介的资料,我们又如何查找呢?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开阔视野”,说说常见的搜索网站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5.指定学生回答,并对学生回答作出相应评价。
6.演示操作:启动IE浏览器,登录“百度”搜索网站。
7.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百度网站的页面。
8.让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提炼关键词,搜索资料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7中的“提炼关键词”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关键词?(2)关键词有什么作用?(3)如何提炼关键词?2.指定一两个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3.讲授:(1)关键词:是表示文档实质意义的名词或词组,通过关键词来区别于其他的文档,这样有利于文档的检索、查询。
(2)关键词作用:根据搜索意图提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可以提高搜索信息效率与准确性。
4.讲授、演示:提炼“郑成功简介资料卡片”资料,搜索资料。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创新活动”,从中选择一位福建历史名人,或者自己喜爱的其他名人,搜索他们的简介资料。
6.教师巡视指导。
7.提问:当我们用一个关键词,如:“郑成功”进行搜索时,会发现搜索的结果有许多与我们要查找的信息不相干,我们应该怎么做?8.讲解、演示:用“相关搜索”中的关键词,再次搜索。
9.引导学生继续围绕某一名人,搜索相关资料。
四、保存资料,制作名人资料卡片1.传送“历史名人资料卡片样式”到学生电脑桌面。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保存文字、图片资料。
3.演示操作,并配合讲解。
4.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制作名人资料卡片。
5.指导学生保存名人资料卡片到E盘。
6.巡视指导。
五、总结评价第3课辨别信息真伪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信息的两面性,意识到网络信息在带给我们快捷、方便的同时,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因素。
2、学会分辨网络信息真伪的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信息的真假做出判断。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对信息进行辨别和判断。
2、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感受网络不良信息对人们造成的影响,同时,快板说唱《防诈骗顺口溜》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不同的诈骗案例及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有效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形成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正确的网络信息价值取向。
2、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自觉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辨别信息真伪的基本方法。
学习难点: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学习准备:制作ppt课件;搜集因虚假网络信息而带来影响的例子。
学习过程:一、视频导入(网络诈骗案视频导入)从刚才的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上网开阔视野,查找学习资料,了解时事新闻,非常方便。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会有一些不良的信息危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就像我们刚刚视频中看到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辩别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网络信息辨真伪》二、案例分析案例一:“爸、妈,我在学校钱包和手机被偷了,没钱吃饭了,请给我汇2000元生活费,打入卡号……,这是我朋友的手机号,事情紧急,以后面谈。
”问题:1、这条信息是从哪里来的?是否可靠?为什么?2、从字面信息判断,有没有什么可疑之处?3、之前有没有用过发短信的方式让父母汇款?教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所谓“朋友”的手机号码我从没见过,并且我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孩子。
(信息来源不可靠)得出结论一:从网络信息的来源对信息进行判断。
教师总结:辨别网络信息来源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五个:1、根据信息来源途径辨别。
2、不要盲目地相信得到的信息。
3、多渠道地获得信息。
4、根据原有的经验辨别。
5、向权威机构核实案例二:天气预报报道,郑州地区将在明后天有大雪,在农村种地的父亲很高兴,而在城里上班的儿子却很烦恼。
为什么对同一天气预报的信息,父子俩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教师总结:一个人不可能接受所有的网络信息,同一条信息对于每个人的价值可能是不同的。
问题:从下面信息中选择一类你比较关心的信息()A.**化妆品被发现重金属超标B.**明星要在郑州开演唱会C.国家土地价格将上调50%D.**辅导班要开始报名了E.我校即将举行歌咏比赛F.教师工资待遇要上调教师分析总结:信息对于每个人的价值是各不相同的,社会角色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我们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网络信息,因为这些网络信息对我们来说才是有价值的。
同时,人们为判别网络信息是否真实可用,还可通过参考他人观点,结合观察的事实和推理过程,归纳结果,做出判断。
得出结论二:从网络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案例三:小文在朋友小李的朋友圈看到“转发此文字和图片并获得28个赞”可以到相关门店免费领蛋糕的活动,当小文集够赞去门店领蛋糕时,却被告知没有。
他埋怨小李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大家,可小李却说自己千真万确领到蛋糕了没有骗他。
这是怎么回事呢?提示:截止日期师:这就需要我们从网络信息的时效性对网络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