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2020修订版)信息技术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福建省义务教育教科书(2020年修订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材供四年级学生使用,我校四年级共有6个班。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较高,在三年级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的操作技能、掌握键盘输入的方法、学会利用画图软件来绘制身边的美好生活和管理电脑文件。
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统一教学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与各种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是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推荐的“网络信息辨真伪”与“我的电子报刊”两个主题编写教材内容。
教材以常见的生活实例为支撑,以实际应用为明线,以操作技能为暗线,学生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辨别信息,有效应用网络资源;学习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能够应用字处理软件编辑文章,制作表格,学会处理生活中的文本、数据信息;以设计制作电子报刊作品的综合活动,让学生体验规划设计制作电子报刊作品的活动全过程。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两个单元模块。
第一单元主题是“网络信息辨真伪”。
本单元内容让学生从认识因特网开始,了解因特网的服务功能,认识常用的浏览器软件;学会使用IE浏览器软件浏览网页、收藏网页;了解搜索引擎的功能,认识常用的搜索引擎,学会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有效信息,掌握辨别信息真伪的方法,学会保存信息。
本模块内容是学生学习网络知识与应用的入门课,为后期学习网络交流与安全的内容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主题是“我的电子报刊”,本单元内容分字处理基础课和综合活动
课。
(1)基础课6课时,内容突出字处理常用需求与实现方式,通过文本输入与编辑、文章排版以及艺术字、图片、文本框、表格、数据统计等应用实例的操作,让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各种功能。
(2)综合活动安排3个活动主题,原则上也是6课时。
活动内容是让学生体验策划创作电子报刊作品的全过程。
采用分主题活动方式,主要有: 制作小报确定主题、规划制作方案活动; 综合应用网络查找资料保存资料、艺术字在线制作素材等方式获取、搜集、整理小报素材活动;设计版面活动中页面导入素材、完成作品;●交流评价,完善作品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电子报刊作品创作、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学会用word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报刊,提升综合应用字处理软件的能力,能够应用所学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措施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学期拟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任务驱动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
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
2、抓好课堂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本学期,把“课堂表现”
(上课纪律、举手发言等)作为评价之一,期末采用“自评、互评、他评、师评”
的方式进行考评。
3、课程整合思想。
(1)与相邻学科的课程整合,特别是美术学科,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与德育整合,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爱护电脑设备。
4、趣味性思想。
(1)语言的趣味化(2)内容趣味化。
5、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结合实例进行应用介绍(2)贯穿网络知识。
6、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了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7、教学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呈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信息技术应用的全过程.同时,在教学范例的选择上,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