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食用菌复习指导食用菌:是指具有肥大多肉的繁殖器官、木质化程度很低、可供人们食用的大型丝状真菌。

食用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大型真菌中可供食用的真菌,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其生命活动规律、栽培技术和利用方法,目的是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产品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类、矿质元素、维生素。

食用菌是由菌丝体及子实体两部分构成的。

菌丝体是由大量纤细的菌丝组合而成的群体,菌丝体以生活基质中吸收营养,供给食用菌生长发育,它包括四种类型: <一>初生菌丝其为孢子萌发而产的单核菌丝。

<二> 次生菌丝指由初生菌丝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双核菌丝。

根据结合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同宗结合和异宗结合。

1、同宗结合:由同一个孢子或同性孢子萌发后产生的初生菌丝,相互间配对结合而形成双核菌丝的方称之为同宗结合。

2、异宗结合:由不同性的孢子萌发后产生的初生菌丝相互间配对结合而形成双核菌丝的方式称之为异宗结合。

<三>三生菌丝即组织化的双核菌丝,菌丝有一定的排列,一定的结构,构成子实体的菌丝就是三生菌丝,它具有三种不同类型:生殖菌丝、联合菌丝、骨架菌丝。

<四> 特化菌丝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在环境条件不良或繁殖时,菌丝体的菌丝相互紧密的缠结在一起,于是形成了特化的菌丝,常见的有菌核、菌索。

子实体是食用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繁殖器官,相当于绿色植物的花和果实,是产生孢子的结构,分为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等几个部分。

菌褶与菌柄连接方式A弯生:菌褶与菌柄连接处稍微向上弯曲。

B离生:菌褶不与菌柄连接,其间有一定距离。

C直生: 菌褶直接与柄连接,不向上弯曲不向下延生。

D延生: 菌褶菌柄向下延生。

菌环是内菌幕的遗迹。

有些子实体在幼小时菌盖和菌柄之间有一层膜连结,这一层膜叫内菌幕或内菌膜,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内菌膜破裂,在菌柄上留下一个环状物称为菌环。

菌托是外菌幕的遗迹。

有些子实体在幼小时,外面有一层膜包着,这层膜叫外菌幕,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外菌幕破裂,厚的外菌幕即有一部分留在菌柄上基部,形成一个带状物叫菌托。

对食用菌生长有影响的主要因子有营养、水分、空气、光照、温度、酸碱度。

食用菌的营养类型可分为腐生性、共生性、寄生性三种类型。

食用菌干物质中C、H、O、N四种元素占90%以上,其余为矿质元素,其中P含量最高,约占灰分总量的二分之一,其次是K、Mg、Ca、S、Na等。

食用菌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需有C源、N源、无机盐和生长素这四类基本营养。

凡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C架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C源, C/N一般是指培养基中C元素与N元素的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质中还原G与粗蛋白的比值。

一般来讲,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C/N以20:1为好,在子实体阶段以30~40:1为好,若培养料C/N比不合理,如N多会出现营养生长期延长,出菇较迟,如果N少C过多则又会使菌丝生长差,子实体生长无力,产量较低。

水分在食用菌的发育过程中,其菌丝体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主要是食用菌生活基质的含水量,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除了生活基质的含水量外,更主要的是栽培场的空气湿度。

不同食用菌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及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大部分的食用菌要求培养基含水量为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70%,而子实体阶段要求培养基含水量65%,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

在食用菌栽培中如何科学管理水分(1) 拌料时,培养基含水量要调节至适度一般为65%左右。

(2) 菌丝生长阶段一般不需要喷水。

(3) 子实体生长初期要提供足够的水分以促使子实体的分化,随着子实体的生长不断加大喷水量。

(4) 菇潮后要停止喷水数天,让损伤的菌丝体恢复生长。

(5) 喷水要根据食用菌的生活习性和环境变化情况进行。

食用菌为好气性真菌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O需求量,以及对CO的反映不同,一般说来,食用菌在菌丝体阶段都能耐一定22浓度的CO如CO多,则会影响菌盖和菌柄的比例,而盖小柄长,依据气体对食用菌的影响,可将食用菌分为:A.. CO 敏感型: 如,222蘑菇、平菇、灵芝、CO浓度加大,对子实体生长造成极大不利影响。

B.. CO抵抗菌型: 金针菇、香菇等, CO 浓度加大,对子实体的222发育没多大危害。

温度食用菌的菌丝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生长,多数食用菌的孢子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30?,以25?生长最好,据食用菌子实体分化对温度要求不同对食用菌分类:A低温型B 中温型C 高温型另外,依据不同菇种在子实体形成期间对温度的变化反映情况,可把食用菌分为:恒温结实型(保持一定恒温可形成子实体,如金针菇、平菇、木耳等)和变温结实型(保持温度不变,结实困难,变温才能形成子实体,如香菇)。

温度的调节在温度的调节上要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一般多于较高温度下培养,较低温度下出菇的方法,要在适宜各种食用菌生长的温区内在较高温度下培养促进菌丝生长,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要适当降下温度,给菌丝以低温刺激,以解除高温对子实体形成的抑制,在低温下菌丝体就会扭结、分化、形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形成后,在子实体发育期间,温度可以略高一些,但应尽量避免高温,在高温下,易使小菇蕾干枯、萎缩,造成大量的死菇,同时高温条件下许多病菌易发生而导致病害,所以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温度应控制在适宜温度范围的下限为好。

大多数食用菌,喜酸性环境。

适宜菌丝生长的PH值在3,8间,最适PH值为5.0, 5.5大部分食用菌在PH值大于7时生长受阻,大于8时生长停止。

常用来调节pH值的是用2,,3,的碳酸钙乳浊液或1,,2,石膏粉,还可采用1,的石灰水清液进行喷射。

此外,还可在配制培养基时添加 0.2,的磷酸二氢钾等缓冲物质,使培养基不致因PH值下降过多而影响菌丝正常生长。

几种食用菌喜酸性的顺序为: 猴头›香菇›黑木耳›银耳›金针菇›平菇›凤尾菇›双孢蘑菇›草菇,其基本划三类:偏酸性‹猴头、香菇等›中性偏酸‹金针菇、平菇等› 中性偏碱‹ 草菇、双孢蘑菇等›。

菌种,是指把从菇体中利用孢子或组织分离培养的食用菌纯菌丝体,并逐级扩大繁殖,用于培植食用菌子实体的菌丝片段。

食用菌菌种按培养阶段和来源的不同,可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种。

从食用菌的孢子分离培养或从组织分离培养、基内菌丝分离培养所得到的第一代菌丝体,称为母种(也叫试管种、一级种)。

把培养好的母种扩大到棉籽壳、锯木屑等原种培养基上经培养而得到的菌丝体,称为原种(也叫二级种)。

从原种扩大培养直接用于生产上播种的菌丝体;称为栽培种(也叫三级种)。

菌种经过由一到三级的培养,菌种的生活力大大增强,菌丝体数量大大增加。

2灭菌条件:(1) 对于象液体培养基、水或其他液体灭菌,采用1.0 Kg/cm 的压力,温度121 ?,灭菌30—45分钟。

(2)对22于棉籽壳、木屑等培养基采用1.5 Kg/cm ,温度126?,灭菌1.5小时。

(3)对于玉米、麦粒等颗粒培养基,采用1.5 Kg/cm,温度2为126?,灭菌2小时。

(4)对于粪草培养基,采用1.5 Kg/cm,温度为126?,灭菌4小时。

常压灭菌仓内温度达100?持续8小时以上,干燥灭菌器试管、三角烧瓶要塞上棉花,培养皿、吸管要用报纸包好,干热灭菌温度为150--160?,保持2小时. 甲醛一般用40%的水溶液即福尔马林,有强烈刺激气味,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对细3菌和病毒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它常用于接种箱、接种室、培养室的薰蒸,用量3—10ml/m。

可把甲醛放在容器中加热挥发,或用33310 ml/m与5g高锰酸钾/m混合在一起使其反应挥发,消毒后应密闭24小时,对于接种箱消毒还可以用甲醛17 ml/m+14g高锰酸3钾/m进行消毒,半小时后即可使用。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皮肤及用具消毒。

乙醇:70--75%酒精用于皮肤、器皿及种菇表面消毒,它可以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细胞破坏,98%酒精用于酒精灯。

升汞:0.1%升汞水溶液用于非金属器皿、菇体及寄主表面消毒,硫磺:其粉末通过燃烧产生so杀菌,主要用于室间薰蒸消毒,用量为15--20 23g/m 来苏尔:又称煤粉皂,1--2%的溶液可用于手的消毒(浸泡2分钟即可),3--4%的溶液用于室内喷洒和器皿消毒,高浓度会使皮肤变硬脱皮。

新洁尔灭:是一种具有消毒作用的表面活性剂,0.25%溶液可用于接种箱、接种室、培养室内消毒。

母种生产技术母种培养基的配制(1)PDA培养基(适于多种食用菌母种培养)配方:马铃薯去皮200g,琼脂18—22g,葡萄糖20g,水1000ml。

组织分离法获得母种:(1) 选菇:选择菌体健壮,菌形完整,产量高,质量好的优良品种的子实体为分离材料。

2) 消毒:先用75,乙醇浸泡1,2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3) 接种:取菌盖菌柄交界处黄豆大小组织,将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新鲜培养基试管斜面中央。

(4) 培养:20,30度,培养7,10天,并及时检查除杂。

(5) 出菇试验:把培养好的种子转接下去进行栽培试验,决定是否留用。

双孢蘑菇俗称蘑菇、白蘑菇、洋蘑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的真菌,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产量最多的一种食用菌,双孢蘑菇属于草腐性真菌,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阶段要求的温度条件各不相同。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8,32?,最适为23,25?;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范围是5,23?,最适为16?左右。

高于19?子实体生长快,菇柄长,易开伞,低于12?生长慢,产量低。

在蘑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为60,65%;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85,90%,覆土层的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

蘑菇是一种好氧菌,CO过多对其有害。

蘑菇菌丝pH值在5.0,8.0之间均可生长,2最适pH值为7.0左右,培养料在播种时应在7.5左右;覆土的土粒pH值可调到7.5,8之间。

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过程均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下所长出的子实体,色泽洁白。

培养料的堆制和发酵,l,堆料时间和方法培养料的堆制一般是在当地适宜播种期前一个月进行。

具体做法是在堆料前一天,将稻草(或麦秆)用水浸泡,牛粪敲碎用尿水调湿,先在地面上铺一层宽2米,厚20厘米,其长度不限的草料,然后铺上一层5,6厘米厚的粪肥,粪草都要铺平,这样一层草一层粪,依次堆积,直至堆高1.5米为止。

堆的四周上下基本垂直或略成梯形,堆顶成龟背形。

堆料时,要边堆边分层适当浇水,水要浇在草上。

堆后于顶部盖上草或塑料薄膜,以防雨淋日晒,养分散失。

一般在堆后次日,堆基四周会有少量水分流出。

,2,翻堆翻堆的目的是可使培养料发酵均匀,散除堆中臭气,并结合调节水分。

通常翻堆4,5次。

相关主题